他想起秦臻提及若離產期時眼中流露的溫柔與愧疚,想起自己那句脫口而出的承諾。
帝王之路注定孤絕,但若有一人,能在他轉身時奉上一盞熱湯,能在他凝望江山時理解那份沉重與抱負……
這份牽絆,或許並非軟弱,而是讓那至高王座,少幾分刺骨寒意,多幾分人間溫度的不滅薪火。
“月汝……”
嬴政低聲念出這個名字,聲音在寂靜的殿宇中顯得格外清晰,帶著一種連他自己都未曾察覺的柔軟。
他望著那彎新月,眼神深邃而堅定。
加冠親政,是他王權之路的正式加冕。
而向月汝表明心意,則是他為自己選擇的、屬于他嬴政個人的、另一場重要的啟程。
.........
秦王政四年,七月朔日。
雍城,蘄年宮。
昨夜一場驟雨滌蕩了天地,卻洗不去這片宮闕曾浸染的血腥與恥辱。
然而今日,當第一縷晨曦刺破鉛灰色的雲層,投射在蘄年宮殿宇之上時,一種截然不同的、沉重而磅礡的氣息,已然取代了往日的陰霾與死寂,彌漫在每一寸空氣之中。
沉重、悠揚的鐘鼎之聲,自宮闕最深處的太廟一波波震蕩開來,一聲接一聲,震動著整個雍城,叩擊著在場每一個人的神魂,毫無保留地宣告著一個舊時代的終結與一個嶄新時代的開啟。
每一次撞擊,都讓廣場上彌漫的莊嚴肅殺之氣,更沉凝一分。
八座象征著王權天命的青銅巨鼎,早已在蘄年宮正殿前的廣場上列陣排開。
此刻,宮門次第打開。
玄甲衛士執戟肅立,從宮門一直延伸到祭壇之下。
甲冑森然,長戟如林,鋒刃指天,構成一道道沉默而堅不可摧的壁壘。
他們目光如炬,身姿挺拔如松,無聲地拱衛著即將到來的無上權柄。
宗室元老、功勛宿將、文武百官,身著朝服,按爵位品階,無聲的緩緩涌入廣場。
他們的神情各異,或凝重,或敬畏,更有一些人,眼神閃爍,帶著難以掩飾的探究與揣測。
然而,所有的目光,最終都無可避免地,匯聚于廣場中央那座祭壇之上。
今日,蟄伏多年,歷經血火淬煉、權謀洗禮的秦王嬴政,將在此地,行加冠之禮,親執國柄,真正成為大秦這片土地唯一的主宰。
高階兩側,華陽太後與夏太後,分別于祭壇兩側的尊位站定。
華陽太後儀態雍容,眼神深處是對楚系未來的期許與對這位年輕君王的認可;
一旁的夏太後,則更多流露出作為親祖母的欣慰與對孫兒成就的驕傲。
至于趙姬,那個已被徹底廢黜幽禁于 陽宮的女人,她的名字與身影,早已被刻意抹去,仿佛從未在這座宮闕中存在過。
她的缺席,本身就是對過往恥辱最徹底的切割,也是對嬴政今日加冕、徹底斬斷過往羈絆最無聲、也是最有力的注腳。
祭壇中央,嬴政孑然而立。
玄色十二章紋冕服加身,氣度渾然天成。
其上以金線繡制的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紋,在朝陽下熠熠生輝,日月輪轉,山河奔騰,象征著至高無上的王權與對天地萬物的統御。
他十七歲的面容,線條如刀削般冷峻,曾經或許還殘留的一絲少年青澀,早已在雍城的血火、蘄年宮的冰冷對峙、以及無數個運籌帷幄的深夜里,被徹底磨礪殆盡。
那份無形的威壓,沉甸甸地籠罩著整個蘄年宮廣場,讓所有仰望者不由自主地屏息垂首。
此刻,奉常立于高階,他深吸一口氣,隨後,聲音如同宣告神諭般響徹廣場︰“吉時~~~已至!”
隨著他的宣告,早已準備好的太牢三牲,被莊嚴地陳于巨大的祭台之上。
編鐘渾厚悠遠的樂音與石磬清越空靈的聲響交織在一起,奏響了古老而莊重的雅樂。
樂聲回蕩在空曠的廣場,滌蕩著人心,將氣氛推向頂點。
接著,嬴政緩步登壇。
他的步伐,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歷史的節點上,踏在天地經緯的交匯處,踏碎了過往的枷鎖與屈辱,踏向那至高無上的祭壇頂端。
在奉常抑揚頓挫的古老頌唱引導下,他面向代表蒼茫天地的祭壇,對天地、對宗廟中供奉的歷代秦之先王,行三跪九叩之大禮。
每一次叩首,額頭觸及冰冷的祭壇石面,都仿佛是一次與先祖英靈的對話,一次對過往屈辱的洗刷,一次對未來的莊嚴承諾。
他的動作沒有絲毫遲疑或多余,只有純粹的、近乎冷酷的虔誠與宣告。
他在稟告天地先祖︰自今日起,大秦的社稷神器,將由他嬴政,親手執掌。
禮畢,雅樂暫歇。
少頃,樂聲再起,以一種更加恢宏、更加凝重的節奏奏響。
宗室元老之首,關內侯手捧一方覆蓋著玄色錦緞的紫檀漆盤,神情無比莊重,緩緩行至嬴政面前。
錦緞掀開,盤中所盛,並非金玉珠翠,而是一頂看似樸素的布冠。
這是“始加”之禮,象征著告別童蒙,踏上成人之途。
關內侯的聲音帶著古老的韻律,朗聲誦念祝辭︰“維秦王政,年既及冠。加布冠,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維祺。敬爾威儀,淑慎爾德。承天之祜,永錫爾極。”
誦畢,關內侯伸出手,鄭重取下嬴政發髻上象征童稚的束發玉簪與帛帶。
隨後,他將那頂樸素的布冠,穩穩地戴在了年輕的秦王頭頂。
這是第一步,是象征性的剝離與新生。
布冠加頂,嬴政的目光似乎瞬間變得更加沉凝,一種無形的、關乎家國天下的責任感清晰地加諸其身。
禮樂聲調微轉,旋律轉為一種更為剛健的節奏。
第二位德高望重的宗室長老上前,手中漆盤托著的,是一頂皮弁冠。
此冠以皮革制成,象征著勇武、責任與參與兵戎國事的資格。
長老肅然誦道︰
“吉月令日,乃申爾服。再加之弁,敬爾威儀。縉紳攸宜,綏爾介福。威儀孔時,君子攸宜。”
言罷,關內侯再次上前,動作莊重如儀,取下嬴政頭上的布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