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重新踏入冰冷的雨幕,登上等候的馬車時,心中激蕩難平。
車廂內,秦臻閉目沉思。
夏太後的承諾猶在耳畔,嬴政灼熱的目光仿佛穿透時空。
雍城的污穢、呂氏的權柄、鐵浮屠的鍛錘聲、明年今日的加冕禮無數畫面在他腦海中交織、踫撞。
“涉英。”
“在。”
“傳訊工尉府督造署與‘虎跳澗’大營自明日起,鐵浮屠所有甲片鍛打、戰馬負重訓練強度,再加三成。進度每日一報,延誤者,懈怠者”
“軍法從事!”涉英立刻接口。
秦臻微微點頭,不再言語,重新合上眼簾。
車輪碾過積水,駛向沉沉夜色。
鐵浮屠的鍛錘,將在更急驟的節奏中敲響,直至撼動山河,踏碎一切荊棘,托舉起一位少年君王,登上屬于他的、無人可以撼動的權力之巔。
雍城的污穢、朝堂的暗流、鐵與火的鍛造、權力的更迭
這一切都將在未來一年內,迎來最終的清算與新生。而他的謀劃,正帶著大秦駛向那個既定的未來。
風雨如晦,然而章台宮的方向,在秦臻緊閉的眼簾之後,仿佛已有一線曙光,刺破了厚重的鉛雲。
咸陽、章台宮。
河套大捷的凱旋余韻尚未完全散去,朝堂之上,仍彌漫著勝利的氣息與論功行賞的肅穆。
嬴政掃視著殿中肅立的群臣,最終定格在王賁與阿古達木身上。
此刻,劉高手捧詔書,聲音洪亮地宣讀了王命
“裨將王賁,掃蕩河套,驍勇無匹,克敵制勝,肅清頑虜,俘獲甚眾,為築城清野鋪平道路,功勛卓著。特晉爵一級,自官大夫,擢升為公大夫,賜金五百,錦緞百匹。”
“臣王賁,謝大王隆恩!大王萬年!”
王賁跨步出列,單膝跪地,臉龐上銳氣與穩重交織,難掩激動。
公大夫之爵,距離其父王翦的爵位雖尚遠,卻已是堅實的一步,象征著實實在在的功勛與地位。
緊接著,劉高的聲音再次響起“胡騎阿古達木,上前接詔。”
聞言,阿古達木立刻以秦軍最標準的姿態單膝觸地,頭顱低垂,姿態恭謹。
河套的復仇之火與融入秦國的忠誠,在他身上已渾然一體。
“汝本草原英豪,歸義大秦,忠勇可嘉。此次掃蕩河套,身先士卒,熟知胡事,指揮若定,俘獲甚眾,屢建奇功。自庶民,特晉爵為不更。
賜金三百,錦緞五十匹,咸陽宅邸一座,田宅百畝。”
待“不更”二字落下,朝堂之上雖無人喧嘩,但細微的吸氣聲清晰可聞。
由一介毫無根基的胡人庶民,一戰躍升為擁有免役特權的不更,此等恩遇,縱覽秦國軍功爵制,亦是罕見。
尤其對于一個歸化的草原勇士而言,這無疑是破格中的破格。
這不僅是賞功,更是秦王對其忠誠與能力的最高褒揚,是對所有渴望融入大秦的異族才俊樹立的標桿。
阿古達木的身軀微不可察地震了一下,隨即以更深的幅度叩首在地,聲音帶著草原漢子的渾厚與發自肺腑的顫抖
“阿古達木,叩謝大王天恩!此生此命,筋骨血肉,永屬大秦,願為大王赴湯蹈火,萬死不辭。大王萬年!大秦萬年!”
他粗糙的手指,緊緊攥住地面。
仿佛要將這爵位、這土地、這身份牢牢攥進生命里。
不更!
這意味著他阿古達木,真正在秦國的土地上扎下了根,擁有了名位與尊嚴,再非無根浮萍。
當他抬起頭時,眼中閃爍著復雜的光芒,有對榮耀的珍視,有對復仇得報的釋然,更有對新身份與新責任的覺悟。
“望爾等戒驕戒躁,再立新功。”
嬴政點了點頭,目光在二人身上短暫停留,隨即掃過整個朝堂“河套初定,築城清野,安撫新土,諸卿各司其職,不得懈怠。退朝。”
“大王萬年!大秦萬年!”群臣山呼。
退朝的鐘磬余音中,王賁與阿古達木並肩走出章台宮宮門。
宮門外,陽光耀眼,卻驅不散二人心底急于返回驪山深處那秘密基地的迫切。
“呼~~~”
王賁長長舒了口氣,活動了一下在朝堂上繃得筆直的肩頸,而後掂了掂新得的那枚嶄新的公大夫印綬,嘴角勾起一抹飛揚的笑意,滿是沙場建功的豪情。
緊接著,他用力拍了拍身旁阿古達木的肩膀“老胡!不更了!好樣的!走,回虎跳澗!疾風營的弟兄們在城外怕是等急了。”
阿古達木深以為然地點點頭,鄭重地將屬于自己的“不更”爵位符契揣入懷中。
他咧開嘴,露出潔白的牙齒,眼中閃爍著純粹的忠誠與找到歸宿的光芒“王將軍同喜!是該回去了,走!鐵山營的弟兄們也該把那些鐵疙瘩拿出來曬曬太陽、磨磨爪牙了。”
言罷,他拍了拍腰間的彎刀,眼中閃過一絲寒芒。
兩人相視一笑,那笑容中充滿了袍澤之情與共同的驕傲,隨後大步流星向宮門外的坐騎走去。
就在他們即將翻身上馬之際,一輛馬車悄無聲息地駛近,穩穩停在二人身旁。
車簾掀起一角,露出秦臻的面容。
“王兄,老胡,且慢行。”
兩人一怔,臉上掠過一絲意外,連忙勒馬行禮
“臻兄!”
“左庶長!”
“上車。”秦臻言簡意賅,隨即放下車簾。
王賁與阿古達木對視一眼,均在對方眼中看到一絲疑惑與疑問。
沒有任何猶豫,二人迅速將馬韁交給隨行的親兵,一前一後登上馬車。
車簾落下,車廂內光線頓時幽暗下來,只有車輪轆轆的聲響回蕩。
車廂狹窄,三人幾乎促膝而坐。
涉英在外輕喝一聲,馬車啟動,平穩駛離宮門,方向卻並非通虎跳澗所在的驪山,而是悄然拐向咸陽城外的僻靜小徑。
秦臻沒有多余的寒暄,目光落在二人臉上,開門見山“河套一役,拐子馬初露鋒芒,戰功彪炳,大王與吾,皆看在眼中。
然,利器需常磨,瑕疵亦需早察。
此番實戰,依你二人親臨戰陣所見,指揮調度,拐子馬于沙場之上,可曾顯露不足之處?
無論是兵員素質、裝備磨合、戰術配合,抑或臨陣應變?”
喜歡大秦哀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秦哀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