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秦臻伸出兩根手指,繼續說道“其一,魏國大梁。魏國尚有信陵君的舊部與其有袍澤之誼,其門生故舊在魏國軍中恐亦有根基。
魏王雖庸碌,但對天下名將尚存幾分表面禮遇,加之魏國與趙國相鄰,或能讓他存一份近觀故國、伺機雪恥之念;
其二,楚國郢都。楚國地大物博,兵甲眾多,素來有招攬收納各國失意名將的傳統,如昔年吳起。
且楚國遠離趙國是非之地,可暫避風頭,保全家族。”
秦臻目光微閃,看向嬴政,繼續剖析道“然而,無論是魏是楚,廉頗之心,必不甘就此埋沒。
他定會尋求機會,一展胸中韜略,以證明自身清白與價值,甚至……期盼有朝一日能重返趙國,清理門戶,手刃郭開之流,以雪今日之恥。此乃其心中最深之執念。”
聞言,嬴政深以為然地點點頭,這個分析與他心中所想不謀而合。
廉頗雖老,虎威猶在,其心未死。
緊接著,秦臻話鋒一轉,眼中閃過一絲異樣的光芒,緩緩道“臣……倒是有個不尋常的想法,想與大王參詳。”
“哦?”
嬴政劍眉一挑,身體微微前傾,興趣更濃“先生有何奇思妙想?但說無妨。”
“臣……”
秦臻直視嬴政,語氣帶著一絲熱忱“大王,廉頗雖為敵國名將,然其用兵持重如山,治軍嚴謹,一生戎馬倥傯,大小數百戰,其經驗之豐富,實戰之精粹,放眼當世,罕有其匹。
其練兵之法,可鑄鐵軍;
守城之策,堪稱金湯;
對戰陣變換的理解,更是從尸山血海中淬煉出的真知灼見,此皆非書齋空談可比。”
“先生之意是……”嬴政似乎捕捉到了秦臻想法的輪廓。
“臣確有此念。”
秦臻坦然道“若有機會,臣欲延請廉老將軍親臨我鬼谷學苑,不必以臣屬之禮相待,只以客卿之尊,為我學苑兵科弟子,講授其畢生所學之精髓。
廉頗一生,從步卒到統帥,從野戰到守城,從長平之戰的慘痛教訓到以弱抗強的經典戰例,皆是活生生的兵法精髓。
若其能將此傾囊相授于我學苑子弟,假以時日,必能為我大秦鍛造出更多深諳實戰、通曉古今兵要的名將胚子。
此于我大秦未來之征伐偉業,裨益無窮,其價值,遠勝攻佔十城。”
聞听此言,嬴政眼中爆發出強烈的震撼與濃厚的興趣。
他確實大感意外,旋即又被這大膽而極具戰略眼光的構想所深深吸引“先生欲請廉頗入秦授課?此計甚奇!甚妙!然……”
想到此處,嬴政微微蹙眉,顯出深思之色“廉頗一生忠于趙國,性子又剛烈倔強,如今雖被趙偃所逐,心中恨意滔天,但讓他放下身段,入我秦國學苑授業……恐非易事。
且長平之戰,趙國四十萬降卒……”
嬴政沒有說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那是橫亙在兩國之間、深入骨髓的血仇。
“先生欲以何言動之?難道僅憑‘兵道傳承’四字?”
嬴政覺得這理由雖高尚,但面對廉頗這樣的老將和血仇,恐怕分量遠遠不夠。
秦臻微微一笑,搖了搖頭,身體微微前傾,將自己的構想,低聲向嬴政闡述起來
嬴政听罷,沉默良久。
他細細品味著秦臻構想中的每一個環節,如何利用廉頗的處境、其內心的不甘與憤懣、對家族的擔憂、乃至對兵道的執著……
這手段,高明得近乎冷酷,卻又精準地把握住了人性最復雜的角落,環環相扣,直刺其心中最痛之處。
“先生……”
嬴政緩緩開口,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贊嘆與對謀略本身冰冷的欣賞“洞徹人心,直指要害。此構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脅之以勢…更兼直刺其心中最痛之處。
廉頗若縱知是計,恐亦難抗拒其中一二。先生之謀,鬼神莫測!”
他站起身,負手再次望向窗外,仿佛看到了那位蒼老卻倔強的身影在命運的岔路口痛苦徘徊“此事,先生可放手施為。若能成,則我鬼谷學苑兵科,將添一擎天之柱,其光耀可澤被後世;
若不成,亦無損大局。寡人,拭目以待。”
秦臻亦起身,躬身鄭重道“謝大王信任,臣必盡心竭力。”
隨後,嬴政不再停留,帶著對廉頗去向的思量、對燕國問題即將被巧妙處理的期待,以及對秦臻那番延請廉頗授課構想的深刻印象,轉身大步離去。
“臣,恭送大王。”
書房內,重新恢復了寧靜。
秦臻緩緩坐下,再次拿起王賁那份關于鐵浮屠進展的簡報。
然而,他的目光卻已穿透了紙面,仿佛看到了北方邊塞即將燃起的烽煙,邯鄲城內因權力更迭而涌動的暗流,以及……那個即將肩負重任、嶄露鋒芒的年輕身影。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淡然微笑。
咸陽城、相府。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呂不韋端坐于暖閣主位,炭火映著他深沉的面容,幾位心腹謀士分列兩側,氣氛凝重。
案幾上攤開的,正是燕國使者遞來的結盟國書。
“呵…”
呂不韋一聲意味不明的低笑打破了沉寂,指尖一下下,輕輕叩擊著案幾邊緣。
“燕王喜此請,無異于引狼入室,更欲驅虎吞狼。”
他的聲音平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冷意“其反復無常、輕諾寡信之名,天下皆知,豈止于燕趙?
今日可盟秦攻趙,明日便可聯趙抗秦,甚或轉求齊楚以自肥。
此等反復之性,焉能托付?此乃其一。”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在座謀士,他端起溫熱的陶杯,呷了一口,才繼續道“其二,亦是更要緊處。趙國新喪,趙偃篡位,立足未穩。趙國朝堂內外,驚恐者有之,不服者有之,怨恨者有之。
宗室疏離,權臣暗涌,廉頗被逐,軍心浮動。
此乃天賜良機,正是令其自相傾軋,流血內耗,國力日削之時。
此若此時我大秦應燕所求,大舉聯軍伐趙……兵鋒所指,趙國朝野上下必感亡國之危。無論昔日有何齟齬,趙人為求自保,亦會被迫暫時擱置私怨,被迫擰成一股繩,同仇敵愾,共御外辱。
諸君試想,這豈非變相助了那趙偃?幫他坐穩大位,穩固了那竊取的根基?此乃自縛手腳,為敵張目,絕非智者所為。”
喜歡大秦哀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秦哀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