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你的根,究竟深埋在何處?”秦臻再次低聲自語,眼中閃爍著警惕的光芒。
風暴的中心在雍城,但風暴的源頭,那孕育風暴的漆黑裂隙,或許還隱藏在秦國宗廟血脈傳承的更深處,那被刻意遺忘和掩蓋的幽暗歷史之中。
但欲徹底平息這場風暴,就必須先揭開“嬴�”的身世之謎。
這,或許才是徹底斬斷那只幕後黑手、真正穩固大秦江山的關鍵所在。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九月中旬。
函谷關外的秋風已帶著深秋的蕭瑟,而咸陽城郊外的鬼谷學苑,依舊沉浸在治學論道的肅穆與蓬勃的朝氣之中。
學苑正門前,幾輛運送文書簡冊的牛車剛剛卸完貨,蕭何正與月潯低聲交談,他手持一卷目錄,手指逐一滑過,仔細核對著卷冊的目錄與數量。
此刻的蕭何,早已不復初入秦時衣衫襤褸的窘迫。眉宇間那份獨到的沉穩與專注,也已遠非初入咸陽時的青澀可比,其眼神清澈,透著一種扎根于具體事務的踏實感。
“月潯兄。”
蕭何指著地上分類捆扎好的簡冊,聲音平穩道“這批《廄苑律》與《倉律》的摘要抄本,我已按年份與郡屬分類捆扎完畢,稍後可送入藏書閣丙字庫了。其中幾卷關于‘廄苑馬匹征調損耗核算’的條文,抄錄時發現與前月入庫的《效律》簡文似有細微矛盾處,我已夾入標識,待教習講課時或可求證。”
月潯接過他遞來的目錄,快速掃了一眼,眼中露出贊許
“蕭兄做事愈發精進,不僅分類清晰,更能察微知著,連律文間的呼應矛盾也能留意,真乃先生慧眼識珠。辛苦了。午後李教習講《效律》,乃實務之基,莫忘了時辰。”
“月潯兄提醒的是,何銘記在心。”蕭何拱手,目光已投向院門方向。
就在此時,一輛皂蓋青帷、帶有鮮明相邦府徽記的輕便馬車,由兩匹棗紅馬牽引著,平穩地駛入學苑大門前的空地,停在不遠處。
車簾掀起,甘羅利落地跳下車來。
時隔一個多月,甘羅仍是那副清秀靈動的模樣,只是身上的細麻布衣已換成了質地上乘的青色深衣,腰束錦帶,發髻以玉簪固定。這身裝束,多了幾分相府門客應有的體面與矜持。
他臉上帶著一絲終于掙脫冗繁瑣雜務的輕松笑意,目光迅速鎖定在蕭何身上。
一個多月的相府生涯,讓他眉宇間少了幾分旅途風塵,多了幾分屬于權力中樞的從容與銳氣,但那少年特有的靈動依舊不減。
“蕭兄!”
甘羅一眼便看到了門前與月潯說話的蕭何,臉上頓時綻開真摯的笑容,朗聲喚道。
蕭何聞聲回頭,瞬間認出甘羅,眼中也立刻涌上驚喜。
他停下了與月潯的交談,快步迎上前去“甘兄!一別月余,別來無恙!”
兩人在學苑門前相遇,互相鄭重地拱手見禮。
甘羅的目光快速掃過蕭何身上的學苑深衣和身後忙碌的景象,笑道“蕭兄風采更勝往昔,眉宇間更添幾分從容氣度,看來在這鬼谷學苑,當真是如魚得水,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啊。”
“甘兄謬贊。”
蕭何謙和一笑,隨後他上下打量著甘羅的裝束,由衷贊道“倒是甘兄,氣度卓然不凡,舉手投足間已見風儀。想必甘兄在相府,已是頗受器重,得以近身參與機要了吧?”
“蕭兄取笑了。”
甘羅擺擺手,隨即收斂笑容,正色道“瑣事纏身,案牘勞形,今日方得片刻閑暇,脫身而出。特來尋蕭兄敘舊,也久慕秦先生風範,更因久慕秦先生經世致用之風範,想借此難得之機拜會一二。不知先生此刻可得閑暇?”
言罷,他的目光越過蕭何,帶著探尋與敬意,投向一旁氣質溫潤的月潯。
蕭何答道,隨後連忙為二人引見“月潯兄,這位便是我常提起的,自楚國下蔡同來咸陽,智計百出的甘羅兄。
甘兄,這位是秦先生身邊的月潯兄,學苑日常大小事宜,皆由月潯兄悉心掌理。”
月潯早已得到過秦臻的吩咐,對這位少年英才亦有所耳聞,見狀拱手微笑道“甘士子有禮。先生早有言,甘士子若至,當以禮相待。先生此刻應在書房批閱公文,當可通傳。
甘士子,蕭兄,請便。”
言罷,月潯指向通往內院的方向。
見此,蕭何與甘羅一同向月潯再施一禮致謝,隨後,蕭何便引著甘羅,步入了學苑大門。
學苑內,或誦讀、或辯論、或演武的聲音交織,充滿活力。
兩人並肩而行,沿著青石小徑緩步前行。
甘羅一邊好奇地打量著這與相府那種肅穆壓抑截然不同的、充滿自由思想交鋒的學術氛圍,一邊關切地側頭問道“蕭兄,這月余在學苑可一切安好?如今主要在做些什麼?先生可有安排具體職司?”
蕭何語氣平和,帶著一種扎根于沃土的滿足感
“承蒙先生安排,甚好。我已入吏官班,跟隨教習學習律令精義、錢糧計算、刑名斷案等實務根基。此外,先生確實給了我一份職司。”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他抬手指向不遠處一棟相對僻靜、窗明幾淨的屋舍,繼續說道
“便是負責謄抄、整理、校勘學苑所珍藏的那些舊日文書卷宗。內容包羅萬象,自商君變法以來,各郡縣呈報的律令判例、歷年賦稅戶籍檔案、各地物產記錄……甚至還有先生費心搜羅來的些許六國舊籍殘卷與地理圖志,也都交予我手。”
“謄抄文書?”
甘羅略感意外,眉峰微挑,以他對蕭何才學的了解,本以為會接觸到更深奧的法家經典或直接參與政務推演。
蕭何卻認真點頭,眼中沒有絲毫不耐與輕視“甘兄莫看這職司枯燥繁瑣,終日與草紙筆墨為伴,實則是獲益匪淺的寶庫。”
他隨手拿起腰間掛著的、記錄疑問用的簡冊,指尖劃過表面
“這些簡冊帛書,皆是自商君變法以來,各郡縣真實的律令判例、戶籍田畝、賦稅記錄,乃至搜羅來的六國舊籍。
一字一句謄寫之間,秦法條文的細微差別、文書流轉的嚴謹程序、政務運作的底層邏輯,皆如涓涓細流,浸入心田。
先生說得對,根基便在此處。不親手觸摸這些,不深入這些看似枯燥的數字戶籍之中,便難以真正理解秦法運轉的底層邏輯。
每抄錄一份文書,便如同親手梳理了一條秦法實施的脈絡,洞悉其肌理血脈。
唯有如此,方能為日後真正的牧民理政,打下最堅實的根基,此乃先生為我安排的務實精進之階。”
喜歡大秦哀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秦哀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