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信這些日子過得很是自在。自打賈元春被軟禁。賈府里的老太太就失了方寸。再對史信沒了脾氣。
任由史信在府上胡來。
史信是想懟誰,就懟誰。簡直不要太巴適。
這一日,史信渾渾噩噩的去早朝。
這段時間,太上皇閉門謝絕一切拜見。勛貴們都安分了下來。
朝廷上也少了,些許紛爭,偶爾或有幾個官員互斗,也無傷大雅。
史信覺著這安分的日子,或許能安穩到太上皇彌留之前。
史信上朝時便偷了些懶,時不時的放空精神,站著小眯那麼幾下。
可今日不同,史信被一陣爭吵從周公那里把他拉了回來。就听有人在說話。
“陛下,臣告遼東都司指揮使李程敏養賊自重。”
“陛下,胡大人一派胡言。沒有半點證據。
那遼東匪寇橫行。李大人連戰連捷,瓦解遼東多個部落。收復舊地十幾城。其功在社稷。
胡大人只憑一張嘴,想污蔑忠良嗎?”
那胡大人也不甘示弱。
“錢大人。那你說,
現在是三年一考。李程敏到了任期,因何不回京考核。這不就是心中有鬼嗎?”
“那不是遼東老奴又犯邊了嗎?”
史信听了這話心中卻是不困了。
說起來這李程敏倒是一號人物,他乃是遼東悍將。
這人在遼東攻城拔寨,那是威名赫赫。
只是這人打仗打的好,政治上人更聰明。
按說他能在遼東有如此功績,自然是少不了太上皇的撿拔。太上皇對他是有知遇之恩的。
當年,太上皇垂危,把皇位讓給了當今皇帝。可是太上皇又緩了過來。
從那時起,這李程敏便在遼東做起了局。他在遼東對土著作戰上,拉一個,打一個。
對于敵人作戰卻從不下死手,讓遼東的局勢一直處在緊張中。
這種戰法,是非常依靠底蘊的。這遼北各部落的關系,離了他李程敏,是再來誰也不行。
所以盡管這些年太上皇和皇帝斗得火熱,他這如此權重的人卻總是不入棋局。但誰要怎麼樣,都要想想他李程敏的想法。
今日這是怎麼了呢?居然有人敢彈劾他?這史信可是要听听。
只見朝堂之上有兩伙人,涇渭分明的爭論著。
對于這事,史信並不覺著有什麼作用。只要那李成敏不反,除了朝廷不要遼東了。那便動不了他。
史信听了一陣,果不出他的所料,這爭論並沒有卵用。
李程敏養賊自重是真,遼東離不開他也是真。這事大家都了解。
可正當史信以為這不過是一場鬧劇的時候那個忠順親王卻是站了出來。
“陛下,臣以為各位大人說的都有理。”
那牛繼宗卻是恥笑出聲。
“呦!
忠順王爺,這話說的。正反的都讓你說了。
還都對?天下哪里有這樣的道理?”
忠順親王也不惱,笑著回道
“牛將軍卻是誤會了。
你且听我說完呀!”
朝上大臣都看了過來。
忠順親王這才說道
“李將軍在遼東的功勞有目共睹,這事情誰也否認不了,這遼東真的離不開他,所以李將軍不回京述職,是有情可原的。
但是李將軍在遼東連戰連捷,卻是沒有從根本上瓦解遼北土著的勢力,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
本王的意思呢是這樣,既然李將軍不能夠回京述職。那我們是不是考慮北地的局勢。李將軍不回來,那我們可以去嘛!
有言道山不就我,我就山。
這樣既能還李將軍一個公道,也能堵天下悠悠之口。”
朝上的大臣有些愣。去遼東查李程敏?開什麼玩笑呢?
你以為是什麼普通的地方官嗎?派個什麼人去,手拿聖旨,大手一揮,人便自縛雙手?
朝堂不是一般的靜。可就是這樣的提議卻是有人響應。
第一個提議查李程敏的胡御史卻是出班,先給陛下施了禮,然後接話道
“忠順親王所言極是。既如此,便是兩便了。
只不知忠順親王可有巡邊考滿何人能勝任啊?”
兩個人便一唱一和的說了起來。
那忠順有胡御史搭腔,便說道
“此事乍看乃是吏部之事,可這里又有養寇自重的事。那吏部去便不合適了。
自是當由都察院出頭牽辦此事。”
啊?
朝上有那些心思轉動的快的。已經是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了。
那眼楮齊刷刷的看向了都察院的左都御史趙謙的頭上。
那趙謙本在群臣之中吃瓜,卻不想這瓜卻是吃到了他的頭上。
滿臉不可置信的看向忠順親王。
卻是見那忠順親王板著一張臉,眯眼回看過來。
自己也沒惹這位瘟神啊?
史信在一旁也是明白過來味了。
怪不得這些日子收到的獎勵都是來自他身邊。
好嘛!在這里等著自己呢?
大家誰不知道趙謙是他史信的最初班底。打從搞馮唐時,趙謙便和他史信出生入死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這是奔著趙謙來的嗎?這分明是奔著他史信來的啊!
這是要干什麼?飛鳥盡,良弓藏嗎?
史信看看那邊不知所措的趙謙,當即出班一步。
“啟稟陛下。
忠順親王所言差矣。”
“嘶!”
滿朝的文武的目光又看向了史信。
好嘛!這是帝黨內斗了呀!
這戲大家可要好好瞧瞧了。
忠順親王卻是換了笑臉。
“靖國公此話怎麼講?”
史信便回道
“既然是查李程敏李將軍通敵之事。
那便是兵事。既然是兵事,便應由兵部承辦。
斷沒有讓都察院的文官管這事的道理!”
那趙謙也是感激的看了過來。史信這人可交啊!這時卻是沒有扔掉自己。
忠順親王卻是笑著看向兵部。
“張尚書,你可是也這麼覺著的?”
那兵部尚書听了當即出班施罷了禮,出言道
“親王,臣以為這事原起便是李將軍三年考滿不歸。
這正是都察院之責。況李將軍乃是忠君之士。哪里會做悖逆之事。
這事理應由都察院出頭。”
說著張尚書又稟皇帝。
“啟稟陛下,臣推舉都察院左都御史趙謙赴遼東巡邊,糾察李將軍政績。”
既然有了打頭的。大臣們便行動了起來。
無論是太上皇一黨,還是忠順一黨。皆出班推薦趙謙巡邊遼東。
那趙謙看著滿朝文武推薦,那腿都哆嗦了。
這是多少人想他死啊?
喜歡紅樓大反派,我要摘賈寶玉的神經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紅樓大反派,我要摘賈寶玉的神經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