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好像這麼說也不對。
那錢原本就不是哥倆勞動所得,被老爺子約束好像也沒問題。
想到這,楊慶有有點不知該怎麼形容好了。
“行了,你慢慢吃,順道在家看著點兒家里的小子們,我們該去上工了。”
說罷,楊慶豐起身拍拍屁股,進屋把碗往桌上一丟,沖著他媳婦說道︰
“別管老二了,他愛吃不吃,待會餓了讓慶有再喂就是了,要不該遲到扣工分了。”
“知道了,知道了。”
二嫂不耐煩道︰
“就差兩口了,你先走。”
楊慶有見狀無奈的笑了笑,轉過頭繼續喝稀飯。
老三家也差不多,三嫂懷孕了依舊得去田里上工,沒得假請,頂多隊長照顧她一下,給安排些輕生活。
至于楊慶豐家和小婉差不多的老二,就只能被丟家里,讓老楊頭和壯壯照顧。
農村人過日子嘛!
自然要比城里職工要苦些。
一年到頭,甭管刮風下雨,都得去地里忙活,除非過了農忙。
可那又如何?
在家閑著時,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得留著糧食應付農忙時的體力活。
不過北方小孩的童年倒比南方更愜意。
不用打豬草,更不用喂家禽。
眼皮子底下自然管的嚴,大型牲畜都歸生產隊管,一般農戶家里倒有三四只老母雞,可那玩意兒哪用孩子們專門喂啊!
大人下工時,順手帶回點兒就夠老母雞吃的了。
于是乎,一旦大人們上工後,像壯壯那麼大的孩子,便撒了歡的瞎溜達。
滿生產隊逛,成群結隊的下河摸魚,地里偷瓜,樹上摘桃,要多野有多野。
至于家里的弟弟。
壯壯才不會管,有老楊頭罩著,玩就是了。
期間楊慶有也在村里轉了兩圈,奈何村里留守人員全是老弱病殘,跟他們壓根聊不到一起去,于是乎,他只能老實在楊慶豐家待著,幫老楊頭看孩子。
期間丫沒少嘟囔,在京城得看孩子,好不容易探回親,結果來了還得看孩子。
都快成專職保姆了。
“不是我跟你吹,想當年,要不是家里孩子多,老二老三年紀小,還有你這麼個累贅,老子也去打游擊了。”
“吆!您老還有那魄力吶?”
“魄力個屁。”
老楊頭坐門口樹下,一邊搖著扇子給孩子扇著風,一邊搖頭道︰
“主要是打游擊能吃飽飯,哦,對了,那會兒你還沒出生,主要是老二老三年紀小,我得忙著種家里的地,還得抽空去給地主家打工,就這才將將把幾個孩子喂活,至于我,哪里舍得吃呀!天天餓著肚子,精瘦精瘦的,就羨慕那些去打游擊的,雖說是腦袋別褲腰帶上,說不定哪天就沒命了,可能吃得上飯啊!走到哪都有老鄉送吃的。”
楊慶有聞言好奇道︰
“那咱們家送過沒?”
“送過。”
老楊頭嘿嘿嘿的自顧自樂了半天,才略帶憂愁的回楊慶有的話。
“當年家里雖說吃不飽,可畢竟地窖里還有點存糧,你大姐,那會兒都十二三了,不對,應該還大點,得有十四五了,膽子大的很,只要游擊隊來了,她就敢偷家里的糧食,跟村里幾個臭小子一起去報名參軍,當然了,人家嫌她小,又是女娃,每次都拒絕她,奈何丫頭死心眼,人家都說不要了,她還是次次去,即使每次回來都挨你大娘揍,但沒用,她就是不長記性。”
“您不會也打過吧?”
“怎麼可能。”
老楊頭仰著腦袋語氣堅決道︰
“你大娘什麼覺悟?我什麼覺悟?我能干那種事?後來丫頭到了年紀參軍,還是我幫著打的掩護,否則就憑她那點能耐,能瞞得過你大娘?”
“您老牛逼,這麼說大哥去當兵,也是您幫著打的掩護了?”
“放屁。”
老楊頭突然翻臉道︰
“你大姐不去就得被你大娘逼著早早嫁人,我當然沒道理攔著,你大哥能一樣嗎?那兔崽子忒沒良心,前腳拍著胸脯告訴我,一定在家安穩過日子,過了年就听話去相親,結果我特麼就信了,就在大年三十晚上,老子就那麼一次,好不容易得空喝了點小酒,那兔崽子當晚就跑了,大年三十啊!氣的你大娘一整年都沒跟我好好說過話。”
楊慶有..........
貌似在記憶中沒留下任何痕跡的大哥大姐,都虎的很啊!
也奇了怪了。
按理說,這二位離家出走時,楊慶有也應該有個四五歲了。
可記憶中,對二位一點印象都沒有。
難道是當年太小了?
或者說當年就是個小傻子,還沒開竅?
看著說起大兒子,又氣又心疼的老楊頭,楊慶有哭笑不得的安慰道︰
“那只能說我大哥覺悟高,不過說起來,也多虧我大哥那樣的有志青年多,咱們才能過上現在的好日子不是?倒不是說他就一點錯沒有,當年走,要是堂堂正正走就好了,也不至于我大娘落下病根。”
“行了,行了,不提他娘倆了。”
老楊頭雖然一臉的唏噓,但還是擺擺手轉移話題道︰
“按理說你回來了,明兒應該讓老二帶你去給你爹上個墳,但現如今大伙正在如火如荼的搞破除封建迷信,這時候大張旗鼓,拎著好吃好喝的去上墳,就有點沒眼神頭了,等會老二老三下工回來,我帶你去你爹墳上溜達溜達,你磕個頭意思意思得了。”
“行,我沒意見。”
楊慶有點頭道︰
“再說了,我也支持廢除封建迷信,才剛吃飽飯幾年啊!就搞那些浪費糧食的行為確實不合適。”
“嗯,你明白就好。”
老楊頭應了聲,轉而又聊起了公社里的八卦。
誰誰誰被批斗了,誰誰誰家兒媳婦偷人被抓了,哪個下放到公社里干活的人以前當過什麼什麼官,等等各種風言風語。
以至于楊慶有回來的頭一天,算是長了見識。
這農村的瓜啊!
一點不比南鑼鼓巷少,而且貌似個個保熟。
傍晚時去祖墳那兒溜達完回來,在楊慶豐那兒,楊慶有一一確認了白天听到的八卦,雖細節上有出入,但故事大致方向卻沒錯。
只是吧!
楊慶有這次回來的不巧,說好今兒為了慶祝楊慶有回來,說好要改善改善伙食的。
結果,下午下工後,楊慶收騎自行車帶著三嫂去了趟公社,就買回來兩條魚。
至于別的葷腥。
提都別提。
不逢年過節,公社壓根就沒殺豬一說。
不過還好,第二天是五天一次的大集,楊慶有倒可以去集市上溜達溜達。
運氣好,說不定能撿個漏,給老楊家添點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