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上街宣傳的行為一上報紙,頓時就掀起了一股關于女性議題的討論。
不過,普通人關注更多的是——女大學生們推崇並免費發的衛生巾,到底是何方神聖?
似乎是女人經期的生理用品,它和月事布,和墊紙有什麼根本區別嗎?
在師大附近,女大學生小隊會出現的地方,頓時有不少人慕名前來免費領取衛生巾。
“這個真的是免費領的呀?”
“是的!不要錢!”
“那我倒要拿一包回去試試好不好用哦。”
“同學,給我拿一包!”
有個同學聞聲定眼一瞅,“大叔是拿給家里的女人用嗎?”
“不是你們說免費的哇?怎麼,男的不能拿哦?”
“這個是為婦女同志準備的,男同志不能拿哦!”
“你們怎麼還搞性別歧視了 !”
……
有一個文采好的女同學,寫了一封信給報社,建議報社宣傳衛生巾,讓全體女性知道衛生巾的好處,並習慣使用。
報社出于對衛生巾的好奇,派出記者去采訪售賣衛生巾的老板和師大用衛生巾的女大學生。
“您是怎麼知道衛生巾,並開始使用的呢?”
“我老公的合作伙伴送給我的呀,我用習慣了,就一直在她那里買。”
“您用衛生巾有多久了?”
“有兩三個月 。”
“您覺得衛生巾和衛生墊紙以及月事布的區別在哪里?”
“那就不一樣了!……”
……
采訪完這些素材,新一期的報紙上專門介紹了衛生巾這種東西。
有很多人思想還是很保守的,覺得女人私人用品上了報紙很羞恥。
但也有願意大膽一試的。
順著報紙上的信息,找到了賣衛生巾的人,買了一包回家嘗嘗咸淡。
就這麼過去了一段時間,萬青柳發現海市衛生巾銷量暴增,海市老板朝她訂的貨多了幾倍。
但是吧,海市的廣告還沒打出去呢。
所以萬青柳百思不得其解,到底也沒明白海市衛生巾銷量暴增的原因。
同樣作為大學生,方桂兒和舍友平時並不是那麼近,畢竟她在學校旁邊是有自己的房子的,用衛生巾時也很少有人看見。
羊城這邊學校里的女生似乎也沒有多大好奇心,廁所里,有人能認出衛生巾,不說話,有人認不出衛生巾,也不說話。
主打的就是一個不理解但尊重。
其實這個時候除了萬青柳,也是有其他人做衛生巾的,但不論是生產線還是生產原料都得從國外引進,因而生產成本很高。
售價也就格外昂貴,加上七零八碎的各種原因,衛生巾並沒有普及開。
知道衛生巾的,不願意去探究,也是覺得自己是永遠不會花六毛錢去買衛生巾的,自己的世界壓根就和衛生巾這種東西沾不上邊。
自然也就懶得去管。
但是吧,方桂兒有那麼點賺錢的頭腦。
還有那麼點小運氣。
她瞅準了其他女生來月經的時候,在女孩窘迫的時候,掏出一片衛生巾。
“同學,試試這個咯,兩分錢一片,童叟無欺。”
“這……是墊紙嗎?”
“這不是墊紙,不過你相信我,這個叫衛生巾,比墊紙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