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太陽從山後露出半張臉的時候,小石村的村民已經干了許久的活。
除了在神龍坡幫工的人,村里各家各戶開始準備過冬。
漫長的冬季,首要的就是準備足夠的糧食過冬。
在往年,秋季收獲的糧食交完賦稅以後,村民們就會去米鋪將新米換成陳米和灰面,盡量讓家里的糧食儲備多一些。
即便是如此,到了冬季依然要盡一切可能節省糧食,不僅每天的餐食只有早晚兩餐。
而且,因為冬季萬物凋零,山上采不到野菜,只能將自家地里種的青菜加一些在鍋里,煮成稀薄見底的稀飯來填肚子。
除了糧食,村里人還要在冬季來臨前加固屋頂,儲備燃燒取暖的柴火。
遂寧縣的冬季,下雨的時間格外漫長。
在有些年月,綿綿細雨能從秋收後一直淅淅瀝瀝的下到來年開春。
漫長的雨季,如果屋頂不牢固,腐爛的茅草屋頂就會漏雨。
這年月的農戶可沒有幾個人家里有厚被子保暖,凌厲的寒風,真能將人凍死在床上。
小石村今年與往年不同。
這幾個月,村里人先是采藥草,後來又給蒙小華幫工,各家各戶的米壇子里比往年都要多了些糧食,加上地里的青菜,熬過冬季問題不大。
尚未進入冬季,蔣洪瑞就提醒各家各戶打草簾,相互幫著加固屋頂。
有余力的家庭,則是砍了柴火,在自家附近堆成高高的柴火垛,用草簾遮蓋起來,保證冬季的時候有柴火燒。
春杏帶著弟弟妹妹將藥夢崖的竹屋收拾干淨以後,潘仁就被徐大柱和徐二柱送到了竹屋里。
和他一起被送過來的,還有一床薄被子。
當然,蒙小華給的薄被子也和潘家的被子不一樣,里面可是用了實打實的棉絮。
村里人的被子里,要麼填的是蘆花,要麼干脆就是塞的稻草。
竹屋里的竹床被擦的干干淨淨,潘仁被放在床上以後,好奇的打量著四周。
他以前听錢桂芬念叨過,和離之後,蒙小華就帶著四個小的住到了藥夢崖下,還自己搭了竹屋,想必就是眼前這屋子了。
正思索間,潘山走過來對潘仁道︰"爹,我娘說了,你暫時就住在這里,以後我們每天還是會給你送飯過來的。"
潘仁看著這半年長高了不少的潘山,溫和的道︰"小山,謝謝你了,這里就是你們離開潘家以後住的地方嗎?"
潘山聞言,露出回憶的神色道︰"是的,那時候我們被趕出來,娘就帶著我們來了這里,渴了就喝泉水,餓了就吃上山采的野果子,身上髒了就在那條小溪里洗澡……"
隨著潘山的描述,潘仁仿佛看到了蒙小華母子五個當初孤苦無依,靠著山泉和野果度日的場景。
他默了默,聲音嘶啞的道︰"對不起,我不是一個稱職的爹。"
潘山听到潘仁的話,露出一抹陽光的笑容,不在意的道︰"沒關系的,多虧了外公他們,我們在這里沒有住多久就搬到了新房子去住,我和小峰還有了自己的房間,再也不用被他尿床弄醒了。"
這時,潘峰從外面進來,听到潘山的話,不滿的道︰"哥哥,你說我壞話,我已經長大了,很久都沒有尿床了。"
潘仁聞言卻陷入了沉默,心里默默的重復著潘峰的話︰"長大了,長大了……"
他早已忘記潘山和潘峰什麼時候長得這麼高了。
似乎,他對兩個孩子的記憶還停留在淌著鼻涕問他要糖果吃的年紀。
可惜,那時候他每個月的工錢基本上都給了錢桂芬,自己留不下幾個錢,買回來一點吃食也被錢桂芬拿走,說是孩子們飯吃得飽飽的,留在他那里日後給孩子們甜嘴兒。
春杏和秋妤一人抱了一捆干稻草,將竹床鋪了厚厚的一層。
潘仁見幾個孩子將竹屋整理好,悶悶的開口問道︰"大丫、二丫,你們怪我嗎?"
春杏看了看消瘦了許多的潘仁,強擠出一抹笑來︰"爹,我不怪你的。嗯,村長爺爺給我和妹妹取了名字,我叫春杏,妹妹叫秋妤。"
"春杏、秋妤……"
潘仁聞言喃喃,卻不知再說什麼。
……
夜里,听著外面呼呼的秋風,潘仁縮在被窩里思緒萬千。
當時他怎麼就听了娘的話,不僅听娘的話與蒙小華和離,還讓她淨身出戶,帶著四個孩子被離開潘家。
當時被趕出潘家,蒙小華的心里應該很苦吧?
若是換做他,能帶著四個孩子過上如今的日子嗎?
他這麼听娘的話,處處維護她,到頭來,卻被親娘無情的拋棄了。
若不是有蒙小華和幾個孩子,他是不是就要被潘家的人扔到山上自生自滅?
……
蒙小華找來建工坊的工匠,和一些幫忙的村民,在學堂旁邊新平整了一塊地。
瓦片和青磚都是現成的,短短三天時間,就建成了三間小屋子。
其中,臨近學堂的一間屋子約有十幾平米的面積,青磚為牆,瓦片為頂。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臨近小溪的一面開了一扇窗戶,窗前是一張舊桌子和一張椅子,桌上放了一個茶壺和一副碗筷。
靠牆的一面,是一張雜木做的床,鋪滿了厚厚的稻草。
床頭是一張矮幾。
門口掛了一張木牌,上面寫了兩個眾人不認識的字。
听旁的人問蒙洪,那兩個字的讀作"所長"。
另外兩間屋子的面積稍小,也沒有門,而是在門的位置掛了兩張布簾。
牆上,做了區分男女的標識。
屋子里,挖了一排整齊的茅坑。
……
茅房建成以後,在作坊做工的人成了第一批使用者。
從茅房出來以後,趙嬸子嘖嘖稱贊︰"哎,這解決屎尿的地方居然比我家住的房子還要好,真是讓人羨慕。"
馮嬸子嘲笑她道︰"你要是羨慕,以後都來這里上廁所不就行了。"
趙嬸子連連擺手道︰"不不不,我家里的要攢肥呢,不然地里澆什麼。"
屋子建好的時候,老村長也來看了,撫著胡子對身邊的人道︰"這是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早就該蓋一間茅房了,不然都拉在周圍,這里就沒法兒呆人了。"
和他一起的老頭也連連點頭表示贊同。
所長房間很快就迎來了他的主人。
在藥夢崖的竹屋住了幾天以後,潘仁被徐大柱和徐二柱抬進了新屋子,終于住進了他夢寐以求的青磚大瓦房里。
小石村學堂茅廁的第一任所長走馬上任。
喜歡回到古代︰種田養牛糧滿倉請大家收藏︰()回到古代︰種田養牛糧滿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