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趙學士,不,對趙院長的回歸,首輔大人有著深深的忌憚。
皇帝想要成立咨政院,並且啟用被擊敗的政敵作為首任院長,杜學士不敢提出半點異議。
如今,除了禮部和戶部,杜學士已經對所有的衙門完成了整頓。
就連這兩個衙門,杜學士也安插了不少人手。
說得通俗一點,杜學士要是跺一跺腳,金鑾殿恐怕都得搖晃幾下。
沒想到,皇帝的忌憚比他預料的要提前了許久。
他不想被貼上權臣的標簽,千年的史書上,有幾位權臣能得到善終?
所以,杜學士只能愉快的接受了皇帝的旨意。
不過,他也猜出這是太子的主意。
太子前往文安,京城已是無人不知。
想到太子,杜學士只能輕輕的嘆一口氣。
這位年輕睿智的太子殿下,怎麼就猜不透自己的苦心?
太子到底有沒有看出些什麼,只有太子自己清楚。
但是隨著趙院長的上任,和劉總管全身心的投入到政務之中,太子被徐王破壞的心情,逐漸好了起來。
就讓他暫時保管!
這是太子安慰自己的想法。
巴州,還是有些修為高深的江湖義士,他們也甘願接受密王的驅使。
十幾人同時出城,從各個方向突圍,最後,有兩人活著出現在京城。
兩封奏折的內容一模一樣,那是密王絕望的呼救。
杜學士立刻命人將奏折送往內務府。
劉總管不敢怠慢,親自送入了乾清宮。
皇帝召諸位大佬入宮商議。
最後商議出來的辦法,除了將密王的奏折刊載邸報,明發天下,還下旨命吳王讓出一條進入巴州的通道。
是進入,不是進出!
河西一役,打出了兵部的自信,兵部尚書奏請將定西軍調往東線,向吳國施壓。
皇帝應允!
這樣一來,集結在吳國邊界的朝廷軍隊,差不多有十萬人左右。
太子建議干脆將定西軍改為定東軍,然後重新組建定西軍。
目前財政緩解,朝廷已有了負擔的能力。
兵部第一個附議!
皇帝詢問眾人的意見,無一人表示反對。
皇帝準許!
等從乾清宮退出,幾位學士罕見的停下腳步,等待著與兩位親王一道出來的太子。
太子心中詫異,不過腳步不停。
“殿下!”幾人沖太子拱手。
“何事?”
太子在幾人面前駐足,順帶攔住想要退下的杜公公。
“朝廷擴軍,下官等擔心會引起諸侯的反彈。”
杜學士是首輔,自然由他負責闡述眾人的觀點。
“剛才在殿內為何不提?”太子反問一句。
“殿下,朝廷有能力擴軍,是天大的好事,應盡早定下。”杜學士回答得十分委婉。
言外之意,就是這些隱憂,不應在御前提及。
要是皇帝有了顧慮,此事說不定就會被擱置。
“高原人吃了敗仗,隨時可能會反撲,朝廷加強力量,是迫在眉睫。”
“如果有哪位諸侯提出異議,就請他將軍隊調往西線,替帝國鎮守邊疆。”
太子振振有詞,一身的浩然正氣。
幾位學士躬身受教,隨即告辭離去。
杜公公也向幾人告辭,急匆匆返回殿內。
“殿下這一步,邁得著實大了些。”
等到三人在廣場上站定,鄭親王笑著開口。
“吳王不打算給孤時間,孤就只能選擇在戰爭中壯大。”
太子表情堅定,語氣同樣十分堅定。
“臣,懇請繼續擴軍。”曹親王立刻沖太子拱手彎腰。
“當心貪多嚼不爛!”
太子將他扶起,笑著點評一句。
就在幾人笑談時,梁國的使者,踏上了京畿的地界。
回到東宮,此時的東宮已是煥然一新。
環顧一圈,太子啞然失笑。
整日里忙于算計,腦袋里裝著的,全是各家諸侯的動向。
還要靠這些喜慶,來提醒自己快要成為郡主一生的依靠。
“太子哥哥因何事發笑?”有人好奇的開口問道。
在東宮,敢用這種語氣同太子說話的,只有一人。
永平公主!
“陪你的太子哥哥一道去涼亭喝茶。”
太子轉過頭去,目光溫和。
三公主也在,太子微微一笑,表示待會無需自己動手。
二人上前幾步,規規矩矩的沖太子行禮。
太子最不耐煩這個,揮一揮衣袖,朝涼亭的方向走去。
“太子哥哥在笑什麼?”
跟在太子身後,永平又重復了一遍。
“太子哥哥是在憧憬未來的幸福!”三公主替太子回答了這個問題。
太子轉過頭看了三公主一眼。
很好,變得開朗了許多!
不過一想到三公主的婚事,太子的心底又添上了一絲陰霾。
皇後是稱職的,一直為了三公主的婚事操心。
可是被看中的勛貴子弟,無一人樂意成為駙馬。
強扭的瓜不甜!
皇後也不願請皇帝指婚,毀掉三公主一生的幸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進到涼亭,太子示意三公主泡茶,然後心中也開始琢磨起駙馬的人選。
算是忙里偷閑嘛!
結果,等到一杯香茗放在太子面前,也沒能挑出一位合適的人選。
“祖母身體如何?”
不鑽牛角尖,是太子的優點之一。
“很好!”
三公主捧著一杯香茗,小聲的回話。
“禮親王,最近有沒有去請安?”太子順口又問出一句。
“禮王叔病了!”
“病了?他又病了?”
想起禮親王收獲的財物,太子不由得瞪大了雙眼。
“是!”
這也太頻繁了吧!
太子在心中埋怨了一句。
不是眼紅,絕對不是眼紅。
想起隨鐵詹事前往河西的趙琮量,太子決定抽時間前去探望一番。
胡鬧,總得有個度吧!
等二人起身告辭,前往乾清宮陪皇帝用膳,太子就變成了在涼亭獨坐。
他的思緒,又飄往那個倒霉的密國。
除了巴州,密國所有的城池都已被陳吳兩國佔領。
很有意思的是,他們居然將駐守在那些城池的軍隊,全部驅趕進巴州城內。
這說明,吳王不但已經認定朝廷會默許他吞掉密國。
而且,朝廷還不會允許出現一場局部的戰爭。
可惜,吳王看透的東西,密王卻沒能看透。
否則,他命人冒死送出的奏折,不應該是求救,而是——
請求入朝!
喜歡穿越成太子之步步為營請大家收藏︰()穿越成太子之步步為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