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水戰之烈,較當年襄樊漢水之戰更勝一籌。
江面之上,水霧與硝煙交織成一片混沌,喊殺聲、號角聲、戰船碎裂聲震得浪濤都在顫抖。
關羽所率為荊州水軍精銳,主力戰船是經漢水風浪淬煉的樓船與蒙沖︰樓船高逾三丈分三層,底層密布撞角,中層設箭樓,頂層可容數十甲士列陣;
蒙沖船身狹長、外包鐵皮,艙內劃槳手劃水無聲卻疾如飛魚。
武器由荊州鐵匠營精鍛,長弓射程遠超尋常弓弩,箭矢淬桐油射中船帆即燃;
環首刀刀刃青幽,劈砍船板如削朽木;
另有數十架床弩架于船頭,弩箭粗如長矛,可洞穿敵船甲板。
呂範所部為江東最強水軍,戰船種類豐富。
多為江東特有斗艦與走舸︰斗艦兩側列滿槳位,劃動時如百足蟲奔襲江面,船舷設矮牆,兵士隱于牆後可防御可突襲;
走舸輕便靈活,船尾系備用風帆,遇順風可借風力疾行,轉瞬能繞至敵船側翼。
武器因地制宜︰短戟輕巧鋒利,適船舷近戰;
樓船甚至比關羽的樓船更大,立鐵索連環拍竿,絞動機關可拍碎敵船;更有漁民出身兵士攜特制魚叉,趁亂擲出能勾住敵船甲板,為登船廝殺鋪路。
江風裹挾著血腥味撲面而來,連日光都被漫天箭雨切割得支離破碎。
關羽立于主艦“青龍艦”船頭,綠袍被江風鼓蕩如旗幟,手中寶劍斜指江面。
甘寧率二十艘蒙沖艦列于左翼,正指揮兵士將火罐砸向敵船,火光順著水流蔓延,映得他赤紅的臉龐猙獰如鬼。
周倉橫刀立于樓船舷右邊,他黑甲上已濺滿血污,見東吳戰船突破左翼防線,當即大喝一聲躍過船舷,大刀揮出一道銀弧,瞬間劈落三名登船的吳兵。
東吳建業守將呂範站在“朱雀樓船”的望台上,青灰色戰袍下擺沾滿浪花,手中令旗不斷揮動。
孫皎率十艘斗艦從右側包抄,樓船撞角狠狠刺入關羽軍的護衛船隊,木屑飛濺中,他親執長戟立于船頭,戟尖滴落的鮮血在甲板上匯成蜿蜒的溪流。
陳武、董襲各領戰船廝殺,丁奉的火船陣雖未全展,卻已有三艘火船沖破阻攔,在關羽軍陣中燃起熊熊烈焰。
關羽目不斜視,他訓練的水軍早有防備。
立刻有護舟補齊,撞開著火戰船的同時,拋出繩索,救出船中軍卒。
轉瞬間,陣列再次齊整。
關平駕艨艟巡視,見吳將賀齊率快船直撲關羽主艦,他當即吹起號角調集三艘走舸共同攔截。
大刀與賀齊的鋼刀在顛簸的船板上交擊,火花濺落進江水,激起一串細碎的漣漪。
王甫在二號樓船督戰,他一邊命人復傳關羽之令,一邊擂鼓助威。
以保證命令主將命令能夠順利執行。
向寵則站在船舷邊指揮弓箭手攢射,他目光銳利如鷹,不斷高聲提醒著兵士們防備東吳的暗箭與火攻。
江面之上,戰船相撞的巨響此起彼伏,有的船身被撞出大洞,江水洶涌而入,有的戰船燃起大火,兵士們或跳水逃生,兵士們落入水中仍在廝殺;
雙方護舟穿梭于戰場之間,營救著己方落水的軍卒。
關羽望著江面戰況,又望著堅石壘成的高牆壁壘,他眉頭緊鎖。
徐庶說的沒錯。
江東水軍精銳俱在于此,想擊碎此等防線而攻入建業城絕非易事。
卻不知魏延等人今至何處?
……
關羽水師猝然兵臨建業,的確令建業城防措手不及。
如今周瑜不在,程普不在,魯肅不在,偏偏主公也不在。
呂範亦深切感受到關羽大軍壓境的窒息威壓,當機立斷下令調集周邊兵馬星夜馳援。
萬不可讓關羽攻進建業城。
消息很快傳到了秣陵主將虞翻耳中。
虞翻聞訊大驚失色,心頭猛地一沉。
回想起主公近日來的種種反常舉動,他心中的疑雲愈發濃重,一種細思極恐的感覺涌上心頭。
而此刻,他已無暇沉湎于繁雜思緒。
建業城正面臨泰山壓頂般的危急局勢,身為江東重臣,他豈能坐視不理!
盤點秣陵駐軍,滿打滿算不過三千余人,其中精銳更是僅有兩千出頭。
並非秣陵地位輕賤,只因它地處建業之南,非邊防前線,本就無需囤積重兵。
可眼下建業危在旦夕,又怎可袖手?
虞翻牙關緊咬,毅然從有限兵力中抽出兩千五百兵卒,命駱統即刻統領,星夜兼程馳援建業。
可駱統前腳剛走,另一支“吳軍”乃從小丹陽丘陵開來。
虞翻听聞斥候匯報,本來大喜,以為援軍來至,忙披甲登城眺望。
城樓下的隊伍穿著江東兵卒的甲冑,旗幟上“吳”字依稀可見,行進間卻少了吳軍慣有的嚴整陣列。
並非說此軍紀律渙散。
相反,一看他們就訓練有素,肢體強健,行軍也異常迅速,但就是覺得哪里不對勁。
可既至此處,為何不先通稟于我?
恍惚間,乃見為首之人人高馬大,長髯紅臉,不覺大為驚駭。
此絕非東吳之將。
遂命人緊閉城門,不許其進入。
此正是魏延之軍,見未能誆入秣陵城門,遂駐軍于城外。
魏延看著城中的“虞”自大旗,心中也是憋悶,自己千里奔襲,未攜攻城器械,敵人把大門一關,又該如何攻破秣陵城門?
莫非當就此地取材,暫造攻城之具?
然細思之,恐未及器械功成,江東諸路援軍早已星夜馳援,雲集于此。
屆時非但城郭難破,我軍反將陷入重圍,進退維谷,束手無策矣。
所以,憑借自己一腔奮勇必是不行,還得看徐元直留下的破城之計。
遂令傅士仁打開錦囊。
傅士仁展開乃觀,很令人驚奇,竟是一封以傅士仁口吻寫的勸降信。
“明者察勢于將變,智者趨利于先機。
知興知衰,可辨時勢;知去知就,足定禍福。
吳主背盟,襲我江陵,天人公憤。
逼我王師東出,烽燧未及舉,壁壘未及堅,此非僥幸,實乃天厭背盟。
先生素以智計自負,卻不見江東勢窮力竭,時至又不早圖,獨守危城而不悟,待城破之日,身名俱滅,必為後世譏,竊為先生憂之。
故友傅士仁,頓首!”
魏延一怔,指著城上大旗,看向傅士仁︰“老傅,你……認識那個虞翻?”
傅士仁亦滿臉疑惑︰“我是與其有故舊,可……徐元直怎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