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肩,墜肘,目視靶心如見敵首。”
太史慈立于孫紹身後,語氣帶著父親般的威嚴與期許。
他左手覆上孫紹握弓的手腕,右手手指輕扳孫紹右手。
校正了孫紹的姿勢後,緩緩退開。
孫紹臂肌緊繃,雙手虎口已磨出厚繭,卻仍穩穩攥住弓身。
他雙目凝如寒星,瞳孔死死盯著遠處的靶心,睫羽凝著霜氣也未眨動半分。
忽然,他將右手一松。
“ ——”
弦音清越如裂帛,裹挾著風勢掠過校場,“嗖——啪!” 白羽箭破風而至,穩穩釘在靶心紅心震顫。
一箭精準命中靶心。
“中啦!”
孫紹英挺的臉上終于漾開笑意,眼底瞬間點亮星輝。
他轉頭看向太史慈,似求贊許。
太史慈望著他指肚上新鮮勒出的弦印,緊繃的下頜線柔和下來,終于欣慰頷首︰“好小子,終于有點你爹的樣子了。”
跟著太史慈兩年多的鍛煉,孫紹終于褪去了當年唯唯諾諾的模樣。
此刻他身姿挺拔,眉宇間盡是英氣與沉穩。
“太史將軍,荊州龐統龐士元求見!”
太史慈听聞來者竟是龐士元,不禁心頭一動。
他深知龐統乃是玄德公麾下數一數二的謀士,此刻正鎮守荊襄要地,肩負重任,怎會突然現身此處?
因此不解,讓他眉宇間難免染上幾分訝異。
稍一沉吟,他對侍從吩咐道︰“既如此,快請士元公到候客廳稍候,好生款待!我隨後便到。”
“喏!”
侍從應聲退下。
一旁的孫紹見太史慈神色有異,心中滿是疑惑,忍不住問道︰“伯伯,士元公遠道而來,不知為了何事?”
“我亦不知。”
太史慈沉思片刻︰“士元公乃貴客,當知會國太。”
……
吳國太素感玄德公于江東有再造之恩,常懷敬重之心。今聞其麾下賢士到訪,不敢有絲毫輕慢,遂親移蓮步至前廳,與太史慈、孫紹一同肅立相迎,廳中眾人皆斂容待之,更顯禮遇鄭重。
可未曾想,迎來的卻是兩個落魄之人。
而相較之下,一個滿身泥漿,丑陋無比,形容邋遢不堪。
一個雖面容憔悴,卻身姿挺拔如松,眉宇間自有一股清雅端方的名士風骨。
然,堂中與荊州有交之士立刻認出,這就是龐統與其族兄龐山民。
太史慈驚愕問道︰“士元公,何以至此?”
龐統聞言,嘴唇動了動似要開口,卻沒說出一個字,只“哇”地一聲大哭起來。
吳國太疑惑,問及旁侍︰“此人是龐士元?”
旁侍嘆氣︰“正是!”
“啊??”
吳國太臉上寫滿了問號。
只見龐統雙手支地,嚎啕大哭,肩膀劇烈聳動,就好像至親俱亡一般。
龐統這一哭,直引得滿堂眾人面面相覷,大家都不知道發生了啥。
“士元先生,何以至此?”
“鳳雛先生,因何哭泣?”
所有問話,龐統一概不答,只悲傷絕望,打滾哭泣。
哪還有半點運籌帷幄的名士風骨。
問不了龐統,就只能問龐山民。
龐山民冷冷道︰“國太在此,太史將軍在此,公子紹在此,在下有一事相問,我家陛下與公等有仇乎?”
“這從何說起?”
吳國太先開言,聲含懇切︰“陛下于危厄中救老身祖孫,更賜封邑、授勛爵。陛下承皇脈無疑,更乃我祖孫再造恩人,何來仇怨之論?”
龐山民忽然拂袖一指︰“那何以借道于孫仲謀,暗襲我江陵!”
“什麼??”
此言如平地起驚雷,將在場眾人盡皆震得呆立當場。
太史慈一臉無辜與惶惑,表情微擰︰“孫仲謀……暗襲江陵?”
孫紹亦滿面不解之色︰“這……從何說起啊?”
“你們不要裝無辜!”
龐山民雙目圓睜,憤憤而言︰“如今孫權已然奪下江陵,正攻打襄陽,欲將關將軍逼入絕境!鼠輩不是從長沙而入,卻還能從何而入?”
“關將軍啊……”
龐統撫腿大哭,悲痛欲絕︰“龐某害你如此……”
太史慈心中如遭巨錘猛擊,耳畔嗡鳴,眼前發黑,半晌回不過神來。
吳國太亦亦心頭劇震,臉色霎時煞白,良久,憋出四個字︰
“此非……虛言?”
龐山民慨然質問道︰
“江東數萬之眾忽現雲夢大澤,繼而突襲我江陵。彼時江陵大軍盡隨關將軍北伐,城中無重兵戍守,又值秋收納糧之期,城門洞開,遂為孫權所乘!
我與龐士元先生素未防江東盟友生變,待察覺其入城之時,已然悔之晚矣……
汝等不信?士元乃荊州之主,我亦為從事,遭逢巨變,唯有鑽犬洞而出,可北行西行、南行之路俱被孫權派兵所阻,無奈之下,唯有東行至此。”
言及此,龐山民也憋悶的抹抹眼淚。
“陛下素敬文台、伯符二公,汝等怎敢恩將仇報,陷陛下肱股于危厄!今我二人此來,專為質問,言已盡矣,唯求一死!”
龐統與龐山民本為荊襄大族,又兼新皇肱股之臣,身份高貴。
如今竟被逼得爬狗洞而出,想來不會有假。
孫紹惶然問道︰
“這早先兩家聯盟,今皇叔為帝,孫已稱臣,實無必要如此啊!”
龐山民憤怒道︰
“可鐵證如山,還有何言?”
“這……”
孫紹正想說︰此與我等無關啊!
卻見吳國太目含淚光,抬眼看向太史慈,沉聲道︰“太史將軍,此事鬧至這般田地,莫非長沙軍中,竟無一人預知?亦或……太史將軍早已知情,卻偏偏向我祖孫二人隱瞞?”
太史慈惶恐道︰“國太,在下決不知情!”
“那孫仲謀如何打進江陵?”
“這,我亦不知……”
太史慈咬牙沉聲道︰“但請容某即刻遣斥候,星夜打探江陵實情。但請二位寬心,孫權此番入據江陵,斷與我等無干!若真為孫權所為,我必將其擒殺,以正忠漢之心!”
太史慈駐守長沙,乃受劉備之恩。
自不便派兵往江陵而去,今實非得已。
而派往江東的斥候卻在此時而歸︰“太史將軍,吳主于兩個月前在豫章集結兵力,後下交州,不知所蹤。”
幾日後,派往江陵的快馬斥候風塵僕僕趕回,急聲道︰“將軍!如今江陵、襄陽二城已盡為孫權所據!關將軍被阻于漢水之畔,遭兩面夾擊,已于日前棄樊城而走,眼下行蹤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