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江夏一路,關羽心中愧疚難平。
昔日自己一心只顧前驅破敵,竟未料後路有失,終致江陵、襄陽為東吳所奪。
不,他並非未曾防備。
魏延鎮江夏,劉磐與太史慈守長沙,高翔同吳巨屯桂陽,劉封偕傅肜據蒼梧。
東線布防,原已密不透風。
可這江東,究竟是如何暗渡陳倉,竊我江陵的?
難道……
關羽查看地圖,終于發現了隱藏的那個漏洞。
他抬起頭,惶惑怔然︰
“哎呀,莫不是交州之地有失?”
徐庶凝重頷首︰“交州北行不過十數里,便入湘水。孫權必是潛由湘水北上,暗襲我江陵矣。”
“可沿途如何不防?”
“雲長啊,湘水素來是荊州東西兩岸通商往來之地,向來不設軍防。江東軍或是偽作商旅商船,亦或是借交州貢稅輸運之名,暗行偷襲之實。”
“江東軍怎如此無恥也!”
此時,徐庶本可直言相告關羽其接下來的計劃。
但偏偏,他是個嘴巴很嚴,又能藏得住事的人。
在徐庶看來,關羽雖性烈如火,莫若借此機緣磨煉其心性。
只要不偏離道路,便不必事事明言相告。
而此時的關羽,正在他預想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皆關某之過也!昔日只知前驅破敵,竟疏虞後方防襲,致江陵、襄陽相繼淪喪,荊襄千里基業幾毀于我手!此番歸荊,縱有百死,亦無顏再見大哥于階下啊……”
關羽仰面長嘆,悲痛欲絕。
“關某愧對兄長也……”
徐庶能感覺得出,關羽對劉備那份超越骨肉的赤誠。
昔年千里走單騎,護嫂夫人奔還,一路之上,凡遇決斷必叩問嫂意,凡涉安危必躬親護持,縱護行千里,未踏嫂夫人門沿半步。
于細微處盡顯君臣之禮、兄弟之誼,真可謂盡忠盡義,毫無二心。
可不知主公知雲長如此,會心疼成什麼樣子?
徐庶想到此,亦不禁有些悵然動容,暗自唏噓。
……
另一邊,南中之地正逢一場伏擊。
董荼那與阿會喃欲劫劉備糧草大營,卻被法正預設奇謀。
伏兵四起,終為黃忠、嚴顏各擒一將。
二將被押入劉備帳中,劉備見二人雖遭擒縛,仍有悍勇之氣,腦海中忽憶起阿斗曾言︰此二人本有棄暗投明之意,前世為孔明放回,卻終究為孟獲所害,實為可惜。
劉備心中暗忖︰今生若有機緣,定要護二位將軍周全,不教重蹈覆轍。
于是,親上前為二人松綁,設宴款待,更請沙摩柯作陪。
此舉直教二人滿心詫異︰我等明明是階下之囚,怎倒似赴這漢家盛宴來了?
宴上,劉備舉杯,誠心寬慰道︰“常聞沙摩柯將軍說,二位將軍乃五溪之虎將,勇冠蠻中,素得部曲擁戴,更有護境安民之心,只可惜前番生出誤會,以致兵戎相見,傷了情誼;今得見二位將軍,乃劉備三生之幸,實慰平生。”
劉備與生俱來的親和力,與待人以善的胸襟,令二人心頭冰釋,歸意漸生。
二將本為五溪蠻將,與孟獲原非深交。
昔年沙摩柯歸附劉備,二人心中不解,方南下南中依附孟獲。
今親見劉備如此仁德,方悟沙摩柯為何傾心歸漢。
而先前他們雖有背離沙摩柯之舉,回頭沙摩柯竟于皇叔面前為二人美言開解;再念及孟獲聞得皇叔詔令後,對他們猜忌提防的情態。
兩相對比,真可謂天壤之別。
二將心中有愧,依漢禮拱手道︰“謝陛下款待!”
劉備長嘆一聲︰“只可惜金環三結誤信讒言,為人所利用,毀我永昌郡,終致身毀,甚為可嘆。”
“陛下,過往舊事便不必再提了!”
沙摩柯拱手行禮,又轉而溫言勸道︰“二位將軍本無深罪,何不棄暗投明,歸順大漢?陛下素以誠心待人,正欲與二位共扶漢室,同保江山安寧。”
二將本無意死戰,今見劉備如此仁德寬厚,沙摩柯又不計前嫌。
早生歸附之意。
于是對視一眼,慨然躬身道︰“我等願降!蒙陛下不棄,此後願隨陛下號令,絕無二心!”
至此,劉備收五溪蠻將董荼那與阿會喃,命其二人為沙摩柯部下。
另收編蠻卒數千人。
另一邊,雍 麾下大將高定為其獻謀︰“劉備素重信義,今發詔令,殺孟獲者為南中之主,主公何不暗殺孟獲,安領南中之主?”
坦率而言,雍 也有點動心了。
從前雖據南中,但僅為南中大姓,因祖上有“功”,爵位不淺。
但因被漢庭所忌憚,手中並無實權官職,上頭尚有縣令、郡守層層轄制。
今若能誅滅孟獲,便可名正言順坐鎮南中,此乃他朝思暮想之願也。
但又擔心事情敗露,惹孟獲報復。
于是雍 問道︰“何人可行此事?”
高定一拱手︰“末將門客翁氏兄弟。”
雍 素知高定門客翁勁、翁昂皆是勇武之士,卻又深恐二將臨事反水。
遂心生一計︰令翁昂留作人質,遣翁勁偽扮劉備使臣,伺機行刺孟獲。臨行前嚴囑︰此番若刺殺不成,萬不可泄露背後主使,否則立斬翁昂以正軍法!
……
另一邊,關羽大軍棄樊城沿漢水而下。
順水行舟兩晝夜,方抵江夏地界。
河港忽現如此規模的船隊蔽江而來,魏延聞訊亦是一驚,忙出城迎候,見了關羽便行禮問道︰“君侯麾下船隊何以驟然至此?”
未及關羽搭話,徐庶乃搶先問道︰“文長將軍,可有糧草轉運至此?”
魏延拱手乃答︰“共十萬斛,俱在我江夏糧倉。”
關羽一怔,隨之一喜︰“這江夏怎這麼多糧草?”
魏延坦言︰“末將亦不知,乃士元先生安置于此。”
關羽乃問︰“士元先生何在?”
魏延搖頭︰“在下亦不知!”
徐庶又問道︰“鄧縣鄧艾可在你處?”
“那小結巴啊,在這。”
“他在何處?”
魏延轉頭高聲呼和︰“小鄧子,速來此地!”
不多時,一個十六七歲,彬彬有禮的白衣少年來至此地,對關羽徐庶等拱手相拜。
關羽知道這個人。
那是大哥于鄧縣尋的一個放牛孩童,當時抽著鼻涕甩著牛子,結結巴巴,很不起眼的樣子。
卻能把鄧縣地圖畫得事無巨細,準確無誤,令人咂舌。
未曾想,幾年不見的功夫,竟然長這麼大了。
卻不知,此時軍師叫他過來作甚?
對了,他早先為簡雍之徒,後隨龐統。
他一定知道龐士元在哪里。
徐庶問道︰“你可知龐士元在何處?”
“我亦不知。”
“你不在士元先生身邊?”
鄧艾輕輕搖頭,緩聲答道︰“在下去年便奉龐先生之命沿江南下,繪制江東諸郡輿圖。今歸江夏已逾數日,等候龐先生調令。”
哪還有什麼調令啊!
他人都丟了。
沒準已經被孫權抓起來了。
等等……
關羽思索之際,突然腦海中某個神經點猛然一亮,他似乎想到了什麼。
“你剛剛說……你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