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周目阿斗,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

第242章 周瑜勸太史,國太入許都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滿地是菠蘿 本章︰第242章 周瑜勸太史,國太入許都

    襄樊水戰之後,劉備得勝,陣營眾將多為欣悅。

    江東陣營,皆愁緒盈懷,只因孫權被擒,意義深遠,現在的主動權都掌握在曹操的手里。

    盡管周瑜張昭魯肅盡可能的阻止消息蔓延,但紙難包火,孫權被張遼所擒消息還是傳遍了整個江東。

    一些人開始有了別的想法。

    其中,態度最為激烈的便是太史慈。

    海昏府堂之上,他慨然怒斥︰

    “伯符何等英武豪邁,玉璽換兵,橫掃六郡。孫仲謀身為江東之主,竟為敵所擒,辱沒孫氏威名,真不及其兄之萬一也!”

    其部將勸諫道︰“將軍,請慎言,若得其歸吳,听得此言,恐為其所恨。”

    言外之意,府中或有孫權耳目。

    謹言慎行,方得其信!

    但太史慈光明磊落,豈會因此藏掖言辭,當即高聲回道︰

    “他還有臉歸吳?”

    太史慈恨恨道︰“他若自刎于江北,以全孫氏勇烈之威名。我太史慈必赴湯蹈火為其報仇!”

    但按現在情況來看,這種事發生的概率極低。

    明眼人都知道,江東和許都正處于一種微妙的議盟態勢。

    這不是太史慈想看到的結果。

    太史慈想了一宿,于是修書與周瑜︰

    “公瑾賢弟,今江東局詭,與許都議盟,不過權宜,縱得主歸,亦隱患重重。

    權蒙羞被擒,威望盡失。

    公子紹乃伯符之嫡嗣也。

    源清流潔,血脈純篤,竟不得繼嗣江東?

    賢弟當念伯符創業之辛,你我共為紹之叔伯,今伯符不在,紹為權所欺,困居于吳縣也,吾輩卻無所作為。

    伯符在天之靈何安?!

    今正值吳主困北之良機,何不聯奮威將軍孫瑜,共擁立公子紹為江東之主。

    賢弟忠義聞名,深孚眾望,望登高一呼,率諸將共擁公子紹繼承江東,必得有識之士相助。

    愚兄願為前驅,隨賢弟行此大義,保江東安穩,興孫氏門楣。

    望兄詳察,速定大計。”

    在太史慈看來,周瑜和他都是孫策的生死兄弟。

    也是孫紹的叔伯。

    自是最有可能爭取的人。

    可周瑜收到信後,驚得半晌未說出話來。

    坦率而言,江東最能征善戰者,若非周瑜,便是太史。

    宗室地位最高者,實乃孫瑜。

    三人聯手,必驚天動地。

    伯符舊部亦大有人在。

    程普、黃蓋、韓當、蔣欽、陳武等皆為伯符舊將。

    若再去說服伯符舊將,于此時擁立孫紹,成功的可能性真的非常之高。

    然而,他能這麼做麼?

    周瑜清楚的記得,伯符臨終之前,喚其入堂。

    立孫權為嗣,並叮囑其好好輔佐孫權。

    周瑜當然也知道。

    伯符故去後,孫權有意無意的打壓宗室,限制孫紹。

    孫賁孫輔之出走曹魏,亦未嘗與之沒有關聯。

    周瑜心疼孫策,但也理解孫權。

    新為人主,需要考慮的問題太多太多了。

    首要任務便是明確自己的統治地位

    當時,孫策雖已故去,但尚有多人支持孫翊,致孫權做事相當掣肘。

    好在,孫翊在恰當的時機被刺而亡。

    他的死,是孫氏的損失,卻為江東政局的穩固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孫權打壓孫紹,使其未執權柄,未嘗不是對他的一種保護。

    如今,孫紹方才十歲。

    縱擁其上位,又如何能做得好江東之主?

    到時,曹操再將孫權放歸,這些臣子,又當如何面對歸來的孫權?

    周瑜痛定思痛,給太史慈回了一封信︰

    “子義兄展信如晤,夜讀來書,心潮難平。

    愚弟深知將軍忠義如炬,念伯符創業之艱,痛孫氏蒙塵之辱,此心天地可鑒。

    然江東存亡,豈容匹夫一怒?

    請容愚弟剖肝瀝膽,為君陳說。

    昔伯符臨終執手,以江東托付仲謀,言猶在耳︰‘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此乃托孤之重,非獨兄弟私誼,實系六郡安危。

    今將軍欲行廢立,雖曰存伯符一脈,然置先主遺命于何地?

    置江東十萬生民于何地?

    今仲謀雖得蒙難,然曹軍未敢輕動,何也?

    畏我江東眾志成城也。

    若此時驟起內訌,擁立幼主,曹操必乘虛而入。

    縱得孫紹繼位,十歲孺子安能服眾?

    況仲謀若歸,臣下何以為處?

    昔日袁術僭逆,袁紹分裂,殷鑒不遠。

    將軍嘗言‘源清流潔’,然江東之統,非血脈獨尊。

    伯符在日,何嘗不以賢能為先?

    孫翊之死,非孫氏之幸,然江東因之靖平。

    仲謀雖苛于宗室,實乃權術自保,非盡出于私。

    今將軍欲以私誼廢公器,恐蹈袁紹兄弟覆轍,令親者痛而仇者快。

    將軍若能暫息雷霆之怒,共商救主之策,方不負伯符泉下之望。

    江東安危,系于將軍一念,幸勿為一時意氣,壞百年基業。

    臨書倉促,不盡欲言。唯願將軍三思,江東幸甚,孫氏幸甚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弟周瑜頓首!”

    周瑜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可謂言辭懇切。

    而後,又命呂蒙駐守建昌,以防太史慈擁兵造反。

    太史慈得其回信,亦痛心難當。

    他不是渾人,亦知伯符所托之重,周瑜所言在理。

    但他亦不是無情之人,明白孫權若得歸吳,公子紹將再無出頭之日。

    其心中憂悶繁多,只能借酒消愁。

    另一邊,江東使臣隊伍北行月余,終近許都。

    吳國太安坐車中。

    目含威凜,面若冷霜。

    她已經做好了準備。

    必死的準備。

    她自是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

    乃入北為質,交還權兒歸吳。

    曹操便執其,以要挾權兒為其所用。

    她要做的,就是在權兒妥善歸至江東後,自裁于許都。

    權兒必心恨曹賊,亦有足夠的理由脫離曹操掌控。

    繼續聯合劉皇叔,與曹操為敵!

    “前方十里,曹丞相率使迎接!”前方探馬帶來回報。

    “這就到了麼?”

    隨行答道︰“還有百里,乃曹丞相出城百里相應。”

    “出城百里?”

    吳國太有些納悶︰“有這個必要麼?”

    她倒有些好奇。

    這曹操究竟打著什麼主意?

    又一個多時辰,已至曹操設宴相迎之處。

    只見曹操身著華麗無比的衣服,帶著迷人的王者氣度,還有建安文人特有的的斐然才情,以高亢而有磁性的嗓音說道︰

    “國太光臨,如星曜臨空,山河增色。操素仰東吳之德,慕國太之賢,今日得瞻慈範,實乃三生之幸。昔者文王迎姜尚于渭濱,漢高宴太公于新豐,操雖不敏,敢效前賢。”

    吳國太一怔,隨即冷哼︰“未曾想,這曹賊竟有些文采!”

    喜歡二周目阿斗,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請大家收藏︰()二周目阿斗,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二周目阿斗,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方便以後閱讀二周目阿斗,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第242章 周瑜勸太史,國太入許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二周目阿斗,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第242章 周瑜勸太史,國太入許都並對二周目阿斗,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