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世家之燕國傳奇

第62章 苻堅自比秦始皇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秦嶺北山月 本章︰第62章 苻堅自比秦始皇

    林浩听聞拓跋圭誕生時伴有天生異象,心中暗自斷定,此子必是未來天命所歸之人,終有一日,自己定當輔佐其成就統一天下的宏偉霸業。

    然而,當下拓跋圭尚在襁褓,時機遠未成熟,于是林浩便讓林婉清先返回麥積山,囑咐她耐心等待,從長計議後續之事。

    林浩回到麥積山後,一心潛心鑽研各類典籍謀略。

    他深知拓跋圭的成長尚需時日,而這段時間自己必須不斷提升自我,以便日後能更出色地輔佐這位天命之人。

    林婉清則在山中協助他,同時密切關注著外界局勢的變化,及時將各方消息傳遞給林浩。

    趁著王猛生病,慕容垂決定加快行動步伐。

    他秘密派遣慕容軒前往燕地,與當地的豪杰志士進一步加強聯絡。

    慕容軒憑借百燕會,暗中發動了眾多前燕的殘留勢力,準備在合適的時機發動起義。

    與此同時,慕容垂在長安城內依舊佯裝沉迷酒色,以此麻痹苻堅和王猛的警覺。

    在燕地,慕容軒成功組建起一支幾千人的義軍。

    起初慕容軒的行動非常順利,然而之後的義軍數量卻極難增加,僅有曾經的燕國權貴階層對復國行動積極響應,普通百姓參與的積極性並不高,就算慕容軒費盡口舌,給百姓講述民族大義,講家國仇恨,甚至把民族仇恨都慷慨激揚的講述出來,依然沒有百姓響應。

    為什麼曾經燕國的百姓對于復闢燕國不感興趣?為什麼在家國大義面前百姓不為所動?

    原來,燕國在慕容㛔掖�保 園儺蘸 鞅├玻 率姑癲渙納br />
    而今在前秦苻堅的統治下,其天性寬宏慈悲,篤信儒家的仁義治國理念,倡導民族融合及各民族平等。

    昔日的燕國疆土,百姓已逐漸過上安寧幸福的日子,無人再惦念前朝的生活。

    多數百姓皆期望能繼續在前秦的治理下安度余生。

    唯有那些昔日凌駕于百姓之上、如今已然衰敗的貴族,才會懷念故國。

    此事深深觸動了慕容垂。

    慕容家族自擁有《太公秘書》起,便依靠武力征服天下,認為武力能夠解決一切問題。

    擁有《太公秘書》的慕容垂在戰場上百戰百勝、所向披靡。

    可即便慕容垂從未嘗過敗績,如今也淪落到寄人籬下,卻日夜被人監視,不得重用,戰戰兢兢地活著。

    如此看來,單純依靠打仗,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此時,慕容垂開始思考天道的運行規律。

    他腦海中浮現出《道德經》的片段,他緊閉雙眼,凝神打坐,用心感受大自然的花開花落、潮起潮落、興衰成敗、生老病死等自然之道。

    道法自然,慕容垂瞬間領悟到,一切都應順其自然,不可強求,不可違背自然之力。

    如今燕趙大地的百姓不願追隨慕容家復國,說明復國時機未到,當下唯有靜靜等待天時。

    想通這些後,慕容垂頓感豁然開朗。

    慕容垂對《道德經》的理解更上一層,他深刻認識到,當年老子的《道德經》並非書寫而成,而是其對大自然規律的領悟所得。

    《道德經》並非讓人誦讀背誦,而是讓人去領悟。

    只要能領悟大自然的運行規律,每個人無需閱讀原本的《道德經》,其精髓自會存于心中。

    正因如此,當年秦始皇燒毀《道德經》實則並未將其真正毀滅,因為《道德經》所代表的是大自然和宇宙的運行規律,絕非簡單燒毀竹簡就能消除。

    嚴格來講,《道德經》是無法被消滅的。

    感悟完《道德經》的天道規律後,慕容垂又想到了那求而不得的《仁義經》。

    如今前秦已基本統一北方,百姓安居樂業,無人願意戰火重燃。

    如今再向百姓講述家國大義、民族仇恨,已無人響應。

    慕容垂深刻領悟到另一層道理,世人皆爭搶《仁義經》,以為憑借幾頁紙、幾卷竹簡就能奪得天下?

    然而,《仁義經》的核心價值在于用心施行仁義之政,而非表面上獲取仁義之書。

    擁有《仁義經》的嬴政失去了天下,擁有《仁義經》 500 年的麥積山林家未能得天下,擁有《仁義經》的石勒也未得天下,唯有施行仁政的苻堅如今真正坐擁天下。

    想到此處,慕容垂開始反思過往的過錯,自己過于注重追求表面的得失,而未深入探究事物背後的運行規律。

    看來,當下復國之事只能暫且擱置,靜靜等待天時、地利、人和全部具備的時機。

    倘若這些條件始終未現,那便是天命不讓慕容家復國,自己也不可強求。

    感悟完這些,慕容垂來到庭院之中,依照自己感悟的天地萬物規律,運轉參合神功,瞬間感覺自己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一時間,武功心境大幅提升。

    隨後,慕容垂傳話出去,讓長安城中的慕容世家子弟暫停復國計劃,耐心等待時機。

    同時讓慕容軒和冉操在燕國故地和遼東半島的行動也要順其自然,不可強迫百姓,爭取讓民心自然而然地傾向慕容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段時間,慕容垂的行動雖引起了王猛的注意,但由于苻堅在清河公主的影響下,對慕容垂的信任並未完全動搖,慕容垂暫時未受影響。

    王猛雖身體日漸虛弱,但好在病情暫時穩定,暫無性命之憂。

    苻堅得知王猛病情穩定,稍感安心,更加倚重王猛來穩定朝局,應對各方潛在的危機。

    苻堅由于之前成功消滅仇池國後,自信心大幅提升,心中已然開始謀劃統一天下的宏偉藍圖。

    他獨自站在地圖前,目光緊盯著那山川河流與城郭,久久沉思。

    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當年秦始皇立足咸陽,而後虎視六國、一統天下的霸氣景象,心中暗自思索自己能否效仿秦皇,成就不朽功業。

    于是,苻堅招來王猛,共同商議統一天下之策。

    苻堅率先開口道︰“景略啊,朕觀當下之秦國,雖已頗具規模,但仍覺前路漫漫。朕近日思索往昔秦國之霸業,深感秦穆公之時與今日之秦國竟有幾分相似,卿以為如何?”

    王猛微微點頭,目光深邃地說道︰“陛下所言極是。秦穆公時期,秦國偏居西陲,為中原諸侯所輕視,恰似我朝如今雖強,然四方仍有覬覦之敵;彼時秦國四周戎狄環伺,侵擾不斷,正如今日我朝周邊之復雜局勢,諸多勢力搖擺不定,隱患叢生。”

    苻堅接著道︰“當年秦國能成就大業,必有其可取之處。朕記得秦國初時,民生艱難,國力微弱,全賴百里奚相國之能,方得扭轉乾坤。”

    王猛應道︰“陛下聖明。百里奚相秦,首重內政。他深知秦國欲圖發展,必先固本培元。故而極力倡導發展農業,勸課農桑,使得秦國田野漸闢,倉廩漸實,百姓得以安居,此乃國之根基也。今我朝前秦之地,雖廣袤富饒,但亦有荒廢未墾之處,若能效仿百里奚之舉,鼓勵農耕,興修水利,必能使糧食充盈,為征伐四方提供堅實後盾。”

    苻堅微微頷首,又道︰“听聞百里奚還重視招攬賢才,廣納各國能臣志士,為秦國所用,方使秦國朝堂人才濟濟,政令通達。”

    王猛笑道︰“陛下明鑒,此乃強國之要策。如今我朝亦應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論出身門第,唯才是舉。朝堂之上,既有王公貴冑,亦需賢能之士,共同輔弼陛下,如此方能使朝綱整肅,決策英明。”

    談及軍事,苻堅問道︰“當年秦國如何應對周邊戎狄之患?朕觀今日之局,亦有諸多不安定因素,亟待解決。”

    王猛正容道︰“百里奚采取了剛柔並濟之策。先以懷柔之法,拉攏分化戎狄各部。對于一些弱小且願歸附的部落,許以重利,賜以土地財貨,使其心悅誠服,成為秦國的助力,此亦為我朝安撫周邊小勢力的良策。而對于那些冥頑不靈、妄圖侵擾的敵人,則果斷以精銳之師出擊,憑借秦軍之勇猛善戰與精心謀劃之戰術,或正面強攻,摧其堅壘;或迂回包抄,斷其退路,使其聞風喪膽。如此恩威並施,秦國方能逐漸平定戎狄,拓展疆土,成就霸業之基。今我朝周邊小勢力,亦可用此策應對,使其為我所用,或不足為患。”

    苻堅目光灼灼,繼續問道︰“後來秦國之崛起,听聞與取得梁州、益州之地關系重大,卿可詳細道來。”

    王猛答道︰“陛下,梁州之地,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得之則可掌控西南之錢糧賦稅,猶如人之有倉廩,源源不斷供給軍需民用。當年秦國歷經艱辛取得梁州,猶如猛虎添翼,實力大增。如今我朝若能攻佔東晉之梁州,便可解決糧食之虞,充實府庫,支撐長久之戰事。而益州,乃連通西域之要沖,商貿繁盛,且地勢險要,據之可保我朝西北之安寧,解除後顧之憂,亦能掌控西域之資源財貨,為我朝所用。此二州之地,于我朝前秦霸業,至關重要,不可不圖。”

    當年的秦國遠不及此時苻堅治下的前秦強大。

    秦國因地處西戎,四周強敵環繞,生存環境惡劣,被眾人視作絕境。

    秦國民生凋敝,國力衰微,仿佛置身黑暗深淵,前途未卜。

    然而,就在這艱難時刻,智慧非凡、目光長遠的百里奚挺身而出。

    他深知,盡管當下秦國困難重重,但倘若能夠平定周邊的戎狄,便可將這看似絕望的絕境,成功轉化為充滿希望的順境。

    于是,在朝堂之上,百里奚慷慨陳詞,向秦穆公進諫︰“主公,如今我國處境艱難,但戎狄雖勇猛好戰,卻組織松散,缺乏統一指揮和長遠戰略。此乃我國之良機,只要善用謀略,憑借我國逐漸積累的實力和先進的軍事策略,對戎狄各個擊破,必能扭轉乾坤,開疆拓土!”

    秦穆公听後,深以為然,當即下令按照百里奚的計策行事。

    首先,百里奚精心挑選並派出精明的探子,他們喬裝改扮,混入戎狄部落,仔細摸清了戎狄各部落的兵力分布、生活習性以及內部存在的矛盾和紛爭。

    接著,秦國全力訓練出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精銳之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與戎狄的戰斗中,秦軍將領們依照百里奚制定的戰術,靈活運用戰略。

    時而以勇猛無畏的氣勢正面強攻,沖垮戎狄的防線;時而巧妙迂回包抄,出其不意地攻擊戎狄的後方,讓戎狄部落應接不暇,難以招架。

    對于一些勢力較小、相對容易招安的戎狄部落,百里奚主張采用懷柔策略。

    秦國許以他們豐厚的賞賜、肥沃的土地,以及一定程度的自治權,使這些部落心甘情願歸降秦國。

    這不僅減少了秦國的敵人,還為秦國擴充了人口和資源。

    而對于那些頑固抵抗、不肯屈服的戎狄部落,秦軍則以雷霆萬鈞之勢給予沉重打擊。

    在一場場激烈的戰斗中,秦軍將士們奮勇殺敵,展現出頑強的戰斗意志和高超的戰斗技巧。

    經過一系列艱苦卓絕的戰斗和精妙絕倫的謀略運用,秦國終于成功地平定了周邊的戎狄。

    從此,秦國獲得了廣袤無垠的土地、豐富的礦產資源,人口也隨之大幅增加。

    更重要的是,秦國在周邊地區樹立起令人敬畏的威望,其他諸侯國對其刮目相看,不再輕視。

    原本深陷絕境的秦國,成功實現了華麗轉身,踏上了順遂的崛起之路,為日後稱霸諸侯、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基礎。

    苻堅深知這段歷史的厚重,渴望能從前人的智慧中汲取力量,復制秦國先輩們的成功之路,在這亂世之中成就不世之功。

    只是眼前局勢錯綜復雜,各方勢力虎視眈眈,前行之路充滿荊棘與挑戰。

    一番討論後,二人達成共識,一致決定先攻打梁州和益州,以解決爭霸天下的糧食問題和後顧之憂。

    但王猛一再提醒苻堅,當年秦國從秦穆公按照百里奚的戰略逐漸強大,到秦始皇統一天下,歷經了六代人的努力。

    如今的前秦要取得天下,也當效仿此方法,萬不可操之過急。

    苻堅表面上應允王猛的建議,但是內心深處還是流露出驕傲的心思︰“朕乃一代雄主,功績當超越秦始皇,在朕有生之年,定要統一天下。不能把這些事留給後人去做。朕留給後人的只能是萬里江山,而不是四分五裂的國家。”

    時維公元 373 年,前秦之國力與日俱增,然眾多武將久未征戰,終日于長安城中滋事生非。

    見此狀況,王猛當機立斷,上書苻堅,言此時進擊東晉之梁州與益州,時機已然成熟。

    苻堅首肯,遂命王猛全權處理攻取梁州與益州諸般事宜。

    王猛旋即精選良將銳卒,廣積糧草及軍備物資,復遣眾多探子潛入梁州與益州,詳探當地地形、軍事布防及民心向背等諸般情報,以為即將到來之戰事做萬全之準備。

    東晉方面,也察覺到了前秦的動向,朝中大臣們對于前秦可能的進攻憂心忡忡。

    一些有識之士紛紛獻策,加強梁州和益州的防御力量,調遣有經驗的將領前往坐鎮,組織當地百姓進行軍事訓練,準備應對前秦的進攻。

    同時,東晉也試圖與其他勢力聯合,共同對抗前秦的擴張,他們的使者頻繁穿梭于各國之間,尋求可能的盟友,以緩解前秦帶來的巨大壓力。

    喜歡慕容世家之燕國傳奇請大家收藏︰()慕容世家之燕國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慕容世家之燕國傳奇》,方便以後閱讀慕容世家之燕國傳奇第62章 苻堅自比秦始皇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慕容世家之燕國傳奇第62章 苻堅自比秦始皇並對慕容世家之燕國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