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登基大典的拍攝開始了。
這是整出戲中的大場面和重頭戲,動用的演員超過了3000人,僅僅化妝師就達到上百人。
季宇寧成片在胸,整個拍攝過程舒卷有度,游刃有余。
這讓現場觀摩的眾多內地電影人慨嘆不已。
這個時候內地的各大電影制片廠拍戲,更多的是以導演為核心,通常導演在現場磨戲,很多戲都是慢慢磨出來的,所以很耽誤功夫。
很多人是頭一次見到好萊塢的拍戲方式,這種嚴格按照計劃進行的電影制作方式,還是給大家上了一課。
而且,這部電影拍攝過程非常嚴謹,大到故宮內的實景拍攝,小到服裝、配飾、發型,都嚴謹得仿佛學術研究,所以服裝化妝道具方面基本上是完全還原。
甚至電影中溥儀三歲登基時用到的玉璽都是貨真價實的玉璽,從庫房里拿出來,電影在這邊拍著,保管員在邊上盯著。
之後的幾天里,季宇寧繼續拍一些場面大的重頭戲。
“這些學生演員的情緒還要調動起來,一定要嚴肅,甚至要憤怒,或者呆板都可以。”
季宇寧看著滿眼穿著綠軍裝,戴著紅袖箍的十幾歲的學生群演,按照指令在邊舞邊吼邊唱。
在最前面領頭的,就是後世有名的王阿姨和竇大仙。
在鏡頭里的兩個人,一個張牙舞爪,一個木訥懵懂。
只有季宇寧知道,這是本色演出。
這倆人,現在都才17歲。
王阿姨現在是高二年級,暑假以後就要上高三了,臉上現在還帶有一些嬰兒肥,長得居然有一點兒像那個大娃娃臉。
面對這個小迷妹那亮晶晶的眼楮,季宇寧告訴她,將來如果願意走唱歌這條路,可以來找他,在內地在香江都可以。但最好能夠上完大學。至少也要上個一兩年。
前世王阿姨明年高考考上了鷺江大學,根本就沒有去上,就跑到香江學人家做歌星去了。
這個時候的竇大仙剛剛考入一所職業高中,學精神病護理,兩年後他退學了,就開始滿世界走穴演出去了。
季宇寧問他願不願意去音樂學院附中去上學。他可以去推薦一下。
他發現這個時候的竇大仙很木訥,很內向。他不點頭,也不搖頭。
之後,在《末代皇帝》電影中露面的,還有很多後來的名人。像現在已經到文工團工作的葛大爺,他跟季宇寧以前拍電影《瞧這一家子》的時候就認識。他在劇組里演了一個喝墨汁的太監,演的還不錯。很有點兒他爹當年的風采。
葛優是專門有一場戲。其他的那些未來的名人們,基本上就是龍套了。
但這些人在影片里的露面,也使得這部電影在未來幾十年中,常看常新。
那時候,只要肯找,總能在影片中找到那一閃即逝的熟悉的面孔。
轉眼進入到9月份,季宇寧已經在末代皇帝劇組拍攝了超過三周的時間。
這段時間內,他主要在故宮的高牆內,但外界卻是紛紛擾擾。
其中比較醒目的就是香江,從8月份開始,各種反響比較厲害。
季宇寧向他的傳媒板塊,包括電視台、報社等機構都發號施令。
他認為實際上外面鬧騰,就是因為兩個因素,一是不了解,二是不溝通。
不了解,那就普及相關的知識。
不溝通,那就做好相應的公關工作。
他要求麒麟電視台以及麒麟報業要充分發揮平台的作用。做好這件事情的普及和溝通。
他知道後來內地在這件事情的了解和溝通上,就做得非常好。
現在,季宇寧覺得他每年都抽出時間拍拍電影,簡直太對了。
此時他正好以這個理由離開香江的那個漩渦中心。
而且在10月份,那位老太太訪問香江和京城的時候,他這位港島的頭號大地主也不用露面了。
“我听說那個《末代皇帝》劇組在故宮里拍戲,你們倆都去了。
我前一段時間一直在外地拍戲,我們班的同學還說那個《末代皇帝》劇組真是大場面。在京城的好多電影界的人都去現場觀摩。
而且據說劇組的伙食特別好。”
9月份的一天,京城市內的一家飯館。
一張大餐桌上,圍坐了一圈人。
這是京城電影學院七八級七九級的一幫人,其中有陳詩人、張一謀等人。
“嗯,伙食確實太好了,是自助餐,雞鴨魚肉海鮮什麼的隨便吃,還有各種飲料,什麼洋酒,還有各種各樣的水果。我覺得比過年吃的好多了。
那兒跟以前合作拍戲不一樣,以前合拍公司按照規定安排中方演員跟外方演員吃的完全不一樣,而且差別很大。
這個劇組是一視同仁,大家都吃一樣的,那個季公子人家是首富呢,跟我們吃的也是一樣的,北美的那些老外也一樣。
我和老張在劇組里跑了個龍套,大吃了好幾天。老張還學了那個斯坦尼康的技術。
你知道吧,我們七八級的導演系的,還有攝影系、美術系的一幫男生,大家一塊兒演那個皇宮的侍衛,我是會幾句外語,有幾句台詞,所以是侍衛隊長。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在鏡頭里我們這一幫同學一溜排開。你就看吧。就跟畢業照似的。
季導說了,給我們一個特寫。”
說話的是陳詩人。
“這次我們真是開了眼界了。知道好萊塢頂級制作是怎麼回事了。
那個小皇帝登基大典那場戲,3000人的大場面。
當時在大殿里身上背著斯坦尼康設備拍的不是攝影師,而是導演季宇寧本人。
那個在太和殿大殿門口設計的那塊巨大的黃帳子,也是季導的主意。
這讓當時現場我們所有人都佩服的簡直要五體投地了。
這個辦法不僅完美的解決了鏡頭往前推移時可能造成的曝光問題,使得小溥儀不會被屋外的光吞沒,整個輪廓處在畫面中心。屋外架設的燈源,同時也被遮擋,幾千名群演也不用配合小皇帝表演,省了一大堆的事兒。
最牛逼的是,這塊黃帳子不但能造成視覺上的沖擊,還成為溥儀一生的隱喻。
在現場的歷史顧問,故宮的朱家縉老師,當時也覺得開了眼界,他覺得雖然不一定是歷史事實,但是這種安排完全說得通,很有道理。
當時季導說,我們不一定了解歷史的每一個細節,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歷史按合理的規律拍出來。”
張一謀接著說。
老張去年是到西影廠工作了,今年西影廠分給了他一個一居室。
而且今年他還演了一部電影《老井》,他是男主角。
老張是當了攝影師,也當過了演員,不過此時,他還沒有當導演。
“這個劇組的攝影師,以前還獲得過奧斯卡獎最佳攝影獎的,在前一段時間還抽空兒到北電去做過講座。
這個攝影師是意大利人,叫維托里奧•斯托拉羅。
他當時在課堂上說,說季導是他見過的最全能,也是最天才的電影人。
從來沒有人像他那樣拿過奧斯卡獎那麼多項的制作類和表演類的大獎,以後也不會有了。
而且歐洲三大電影節,季導也都拿了大滿貫,其中柏林電影節和戛納電影節他是拿了雙份的。
所以季導這個歲數,已經是影史上的人物了,而且是不可超越的人物。”
喜歡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