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周四。
季宇寧在康樂大廈怡和大班的辦公室見到西門凱瑟克的時候,西門整個臉都是黑的。
西門已經知道季宇寧要對他動手了。
而且他也已經知道匯豐和渣打的態度了。
現在他心里最惱恨的反而倒不是季宇寧,而是沈弼和高士敦這兩位自詡為紳士的同胞。
尤其是高士敦,不僅來逼債,還打起了抵押在渣打銀行的置地股票的主意,這是準備要向那位季首富繼續賣好啊。
“西門,我現在手里置地的股票已經基本上都可以觸動強制收購了。”
根據香江的上市公司並購守則,當股東手里的股票達到上市公司的三成的時候就可以觸動強制要約收購了。
“他們都把手里的置地股票賣給我了。”
看著西門凱斯克的臉色,季宇寧又淡淡的說了一句。
“西門,置地集團,現在在香江就像一塊肥肉,或者說就是西游記里面的那個唐僧,所有人都盯著它。
即便我不來發起收購,別人也會來收購的。
而且,最關鍵的是,無論是沈弼,還是高士敦,也都樂見其成。”
是啊,確實這兩個人是樂見其成。
西門想著,置地的債務,從82年開始,已經連續三年,每年都是債務危機。
現在依靠怡和和置地的利潤,仍然看不到解決債務問題的前景。
今年下半年,香江股市上的地產股王置地出現虧損而不派息後,甚至有謠言說該公司可能會倒閉。這也直接影響了它的市值。
真不知道這個謠言是從哪里傳出來的。
西門這兩年已經為置地操碎了心,他請英國因拯救破產公司而聞名的戴偉思主理置地的業務。
到今年下半年,他又從北美請來投資銀行家包偉士,重組怡置系結構。
1980年九龍倉收購戰以後,怡和采取了怡置互控、交叉持股的方式,這種結構使得惡意的收購人,很難只收購其中之一。這是怡和高層針對華資的覬覦,專門打造的所謂“連環船結構”。
但是如果像季宇寧這樣有更強大實力的公司,卻更有機會將怡和和置地一同收入囊中。這就叫“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而且這種怡置互控的結構,使得怡和與置地互相持有的股份所代表的表決權,因為相互之間有利害關系,那麼收購人在收購中可以請求法院判定其因利害關系而喪失表決權。
一旦對手提出收購,這對于怡和的反收購非常不利,
包偉士登場後,設計了怡置脫鉤的計劃。
這個重組計劃已經出台。
置地將把全資附屬子公司牛奶國際分拆上市,爾後將另一間全資附屬子公司文華東方分拆上市。
到明年的年初,怡和控股將成立怡和策略。怡和策略也將在海外避稅地注冊。
改組後的怡和系控股結構為︰怡和控股與怡和策略互控,怡和控股佔有怡和策略19股權,怡和策略持有26怡和控股的股份。怡和控股、怡和策略分別控置地集團11和15股權;分別控牛奶國際9和27股權。怡和策略持有35文華東方股份。
凱瑟克家族持有怡和控股的股權,則在1015之間。
如今這個重組計劃,就放在西門凱斯科的辦公桌抽屜里,已經準備在10月下旬就開始執行這個計劃了。
這個計劃的先期執行,就是年底的時候置地將其持有的怡和控股的股份轉給怡和證券,等到怡和策略成立後,再受讓這部分股份。
沒想到,所有的計劃還沒有來得及執行,對怡和的收購,就來得如此迅捷和猛烈,發起收購的對手,也是如此的強大和不可抵擋。
而且這位對手選擇的時機,還是那樣的恰到好處,就像兩年前收購置地擁有的港燈的那次一樣。
這個時候,因為上個月的廣場協議,美元已經開始貶值,貶值的幅度已經達到了10左右。
這樣,執行以美元為“錨”的固定匯率制的港幣,實際也貶值了10左右。
而兩年前,這位季狀元收購他的港燈的時候,是在10月初港幣兌美元的匯率達到19.6的時候,支付了3億美元,相當于28.8億港幣。
而到了10月中旬以後,港幣換“錨”,這個時候的港幣兌美元的匯率也變成了17.8。
這讓西門凱斯克到手才十幾天的的3億美元,也從將近29億港幣,變成了23.4億港幣。
當初1982年4月份,置地收購港燈時的價格是27億5,800萬港幣。
這等于說僅僅過了一年半的時間,轉手港燈,居然賠出去差不多4億多港幣。
前年西門收到3億美元的時候,也僅僅高興了十幾天,然後就覺得自己成了一個大傻子。
不過當西門听到對面的季首富報價的時候,他覺得自己不僅是個大傻子,還是個大憋屈。
“西門,我的財務顧問告訴我,對于置地集團的報價,溢價20是非常合理的。”
季宇寧毫不手軟。
他知道現在置地集團的狀況,現在僅僅每天的利息的償還都成問題了。現在每分鐘要償還的利息是上千港幣,這讓西門每分鐘都坐立不安。
甚至有人說置地已經接近資不抵債了。
如果此時,那位華人銀行的周爵士看到如此場景,一定會暢快不已的。
70年代置地收購牛奶公司的時候,就是帶有欺詐性的。他們根本沒有告知那些牛奶公司的小股東,增發新股還有除權的規定。周爵士失去牛奶公司,那才真正是憋屈不已的。
如果包船王看到如此場景,估計會哈哈大笑。80年的時候,凱瑟克家族和紐壁堅在發起對九龍倉的收購時,程序上也有很大的問題。他們是利用包宇剛這個大股東去歐洲的情況下,根本就沒有適當履行法律規定的通知義務,因為他們那時候在九龍倉的持股並沒有達到30,收購並不是強制性的公告收購。
怡和在香江這些年來肆意胡來的事情太多了,就像土地拍賣中拍賣師第二錘第三錘連著敲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
所以說,怡和也有今天。
西門心里明白,溢價20,實際上跟平價收差不多了,因為到年底的時候港幣估計會貶值20。
可是如果這位對手真的強制收購公告是溢價20,他現在連反收購的籌碼都沒有。
因為他根本沒有現金。
用債券嗎?置地都快要資不抵債了,債券在股市上能有多大吸引力?
發行新股嗎?他的兩個上市公司都是人家收購的目標。
最關鍵的是,無論是匯豐和渣打,都不支持他。如果高士敦處置它的股票,那這位首富先生發起的部分收購,也就是收購目標達到49,也差不了多少了。
季宇寧之所以如此報價,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香江的上市公司並購守則規定,公告收購的報價,不能低于之前半年內的最高成交價。
比如前世1987年在大股災之前,先是日本財團報價每股13港幣收購置地,接著是李蕉城報價17港幣,這也一下子帶高了置地的股價。後來10月份大股災後,置地的股價暴跌40,僅僅達到了每股6.65港幣。這個時候,如果李蕉成還按股災前的股價收購,那就太不合算了,所以這也是當時收購沒有成功的其中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