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上,通常每部影片只能獲得一項大獎,只有獲得演員獎的電影可以獲得另一個大獎,但是這另一個獎不能是最高獎。當然,如果評委會主席特許除外。
不過,這種情況也有例外。比如張一謀的電影《秋菊打官司》,在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金獅獎的同時,還獲得了最佳女演員獎沃爾皮杯。
而1991年第44屆戛納電影節上的北美影片《巴頓芬克》,則更是例外中的例外,不僅獲得最高獎金棕櫚獎,還獲得了最佳導演和最佳男演員一共三個重磅的獎項。
此次季宇寧的電影《人鬼情未了》,不僅獲得了金棕櫚獎,而且還拿到了戛納影後和影帝。這屬于僅次于《巴頓芬克》之外的那個例外了。
季宇寧走上領獎台的時候,听著滿場的掌聲和歡呼聲,心中很是感慨。
這是他第2次舉起金棕櫚獎的獎杯了。
前世的戛納電影節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導演能夠三次舉起金棕櫚獎獎杯的。
不僅戛納電影節是這樣,柏林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也同樣如此,沒有一個導演能夠三次舉起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一的最高獎。
這也可能是歐洲三大電影節約定俗成的一個慣例了。
前世的李安,兩次獲得金獅獎,同時兩次獲得金熊獎,這已經是唯一的一個特例了。
奧斯卡獎上,有三次獲得最佳導演的導演,有四次獲得最佳外語片的導演。
為什麼歐洲三大電影節不能打破這個“三”呢。
季宇寧想到此,胸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氣。他的腦海里還有那麼多後世的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影片,不讓他三次舉起歐洲三大電影節的每一個最高獎,他是決不會甘心的。
而且他也深信,他一定能做到。
5月23日,周一,上午。
京城大學西門貝公樓2樓禮堂。
季宇寧坐在禮堂的主席台上,台下可以容納近千人的禮堂,已經座無虛席。
今天在這個禮堂,將舉辦他向母校捐贈圖靈碗的一個儀式。
學校里原來的可以容納數千人的大飯廳,已經拆了。
季宇寧前兩天從戛納回到京城,看到那個已經拆了的大飯廳的時候,心里還是很有些懷念。
不過離它不遠,那個燕南美食已經蓋起來了,並且已經營業了,這個燕南美食跟前世同名的那個食堂已經不是一個地方了,前世那個燕南美食之前叫學四食堂,在70年代末就有了,學四食堂是在84年更名為燕南美食的。
今天這個儀式放在了現在的貝公樓禮堂。
這個禮堂學校里都叫它辦公樓禮堂,這實際上是學校舉辦最重要最隆重活動的場所。
前世有很多國際上的名人在這里發表過重要的演講和報告。
季宇寧今天不僅是向母校捐贈那個銀碗,他還將向母校捐贈20萬美元,設立一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獎學金。
同時還要向母校捐贈100台個人電腦,就是他的麒麟電腦。這些電腦將用于電腦通識課的教學。
這個年頭,國內的個人電腦賣到了天價,進口的pc機賣到了6萬人民幣以上。
他們學校根本就買不起。
季宇寧前幾年在學校的時候,計算機系只有一台中型電腦。
季宇寧坐在滿臉都是笑容的張校長的身邊,指著前面桌上擺著的那個銀光閃閃的圖靈碗,說道︰
“校長,以後我再回學校,就可以拿這個碗當飯盆了。
這圖靈獎給的這個獎杯還挺實用的,大小也挺合適,就是可惜少給了一雙筷子。”
“小季啊,你這孩子又胡說,這個碗,學校可是要藏之寶之。
這怎麼能當飯盆用呢。”
主席台上坐著的人听了,都笑起來。
這時候大會開始了,坐在前面講台的,是老校長周校長。
周校長首先進行講話。
他稱︰季宇寧同學是母校的光榮和驕傲。是京城大學所有同學的榜樣。
獲得圖靈獎,不僅對于國家來講意義重大。對于京城大學來講同樣如此。
季宇寧同學熱愛母校,繼為母校捐建5棟建築之後,又將獲得的珍貴的圖靈獎獎杯圖靈碗,贈送給母校保存,以鼓勵後來的同學們。
同時又捐贈了20萬美元,創立季宇寧獎學金。
為在建的計算機樓,又捐贈了100台個人電腦。
凡此種種,作為校長和老師,感到既欣慰,又高興。
接著是張校長講話。
張校長在講話中,洋溢著抑制不住的高興。
季宇寧知道,學生成才,回饋母校,為母校爭得榮譽,這是老師們最開心的事情。
接下來就是季宇寧講話了。
他首先提到了母校對他的教育和培養,所謂師恩深重是也。
又說到他這些年在學業上的進步,表示還要繼續努力,不辜負校長和老師們的期望。
第2天,季宇寧向母校進行捐贈的新聞,登上了《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在頭版發了一個消息,其他版面又登出了當天在捐贈儀式上的照片,以及那只圖靈碗的照片。
新聞中稱,季宇寧同志是我國在計算機科學領域中的全世界知名的科學家。
5月27日,周五。
第3屆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在閩省榕城舉行。
季宇寧也出現在頒獎現場。
他是前幾天從京城坐飛機直飛榕城的。
和他同行的,還有部里的一些領導,以及北影廠的出席本屆金雞獎頒獎典禮的導演和演員,像謝鐵驪謝導,謝添老爺子,凌子風等人。
第3屆金雞獎最佳影片有三部,分別是《人到中年》,《駱駝祥子》和《一個都不能少》。
前世的金雞獎,讓人詬病最多的,就是最佳影片屢屢出現“雙黃蛋”。
但是出現“三黃蛋”的時候並不多,只在新世紀有兩次。
原本這屆金雞獎的最佳影片是兩部,季宇寧的《一個都不能少》是這一世多出來的。
最佳導演的獲得者,是季宇寧的《一個都不能少》。
前世這一屆金雞獎最佳導演是吳貽弓的電影《城南舊事》。但這一世《城南舊事》是提前一年出現,吳貽弓也因此獲得了第2屆金雞獎的最佳導演。
季宇寧注意到,入圍最佳導演的,還有凌子楓的《駱駝祥子》,以及滕文驥的《都市里的村莊》。
他覺得其實凌老爺子的《駱駝祥子》更配這個獎。
不過,這也是季宇寧首次獲得金雞獎的最佳導演。
對于他來講,這也算如願以償。
最佳編劇,還是季宇寧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入圍最佳編劇的,還有一部《人到中年》。編劇也是季宇寧。
季宇寧連續三屆金雞獎都獲得了最佳編劇,而且連續三屆金雞獎的最佳編劇入圍電影,也全都是季宇寧編劇的電影。
他這個編劇,恐怖如斯。這個獎真的是不帶別人玩兒了。
季宇寧在這屆金雞獎頒獎禮上連拿三項大獎。
最佳女演員,是由兩人並列,分別是潘虹和斯琴高娃,她們的獲獎影片是《人到中年》和《駱駝祥子》。
這個獎應當是本屆金雞獎最沒有爭議的一個獎,這倆人獲獎可謂是實至名歸。
最佳男演員,空缺。
從這一屆開始,內地的電影演員開始出現陰盛陽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