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季宇寧在短短的幾個月花在香江抄底買地買樓的錢已經超過了10億港幣。
他臨時調動了1億美元的現金,再加上去年做空香江股市獲利的幾億港幣。
他買地買樓的錢都是自己自有的,並沒有銀行借款。因此他在未來兩年持有這些土地物業的財務成本也幾乎沒有。
他這算是去年年底香江少有的大手筆。
香江也有不少人憑著自己的商業嗅覺進行抄底,但基本上都是撿便宜,並不願意投入太多,畢竟風險還是很大的。但季宇寧不管這些,他把這次抄底當成是他的麒麟地產的一次難得的土地儲備機會。
他除了根據後世的記憶在新界以及九龍很多地方進行定點的拿地,比如現在還沒有電氣化改造計劃的沙田車站附近的未來新城市廣場那塊地,還有就是清水灣南邊的將軍澳的土地,現在也沒有確定地鐵車站會在未來幾年延長到那里。
這些土地基本上沒有人跟他競爭,他拿地都是超低價,另外他還在九龍拿到了不少工業用地,這個時候的工業用地,簡直就是白菜價,已經是去年土地價格的不到一成,他知道未來這些工業用地完全可以補土地費用而變成商業開發用地,那個時候就不用進行土地競拍了。
另外這個時候的高檔住宅用地,也是特別便宜,季宇寧是能買多少就買多少。
前世從85年開始,根據內地的要求,香江當局每年對外批租的土地不得超過50公頃,也就是750畝,相當于0.5平方公里。
那時候才真正是寸土寸金,每一塊土地都是競價競爭的非常厲害。
除了那些用超低價拿到的土地,季宇寧還在一些繁華地段,比如尖沙咀和中環一帶,拿到了一些不錯的物業。
這些地段的物業價格就沒有那麼低了。但也是非常的合算,這些物業未來的增值幅度會更大,當然這都是一些很難踫到的機會,不少就是一些英國人出售自己手里的物業。
除此以外,季宇寧還買到了不少別墅。分布在香江的幾個傳統別墅區。像港島的半山和山頂,還有像九龍的九龍塘等地。
這是他一直等待的機會,他總覺得自己在嘉道里山上的那個2000尺的別墅還是太小了。
他知道等到兩年後,香江的樓市上行的時候,那個時間香江樓價上漲延續的時間就達到了10年。
未來他82年底抄底的這些土地和物業,將是他的資產的重要一塊。
2月份對于季宇寧在香江的所有麒麟企業來說,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麒麟報業多了一份英文報紙,《麒麟快訊》kyin express )。
這個名字是他想到前世90年代《東方日報》也曾經辦過一份英文日報,名字叫《東方快訊》 eastern express )。
當然《東方日報》當時辦英文報紙是一個失誤,本身它是走大眾路線,又偏向底層,辦英文報誰看啊。
但季宇寧的麒麟報業就不同了,格調不同,面向的顧客群也不同,另外麒麟企業本身是一個跨國企業。
因此季宇寧辦的英文報紙,並不是僅僅局限于香江的。
80年代初的時候,香江有5份英文報紙。
但主要的英文報紙就是兩份,一份是《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orning post),另一份是《英文虎報》standard)。
一般情況下,就是這兩份報紙兩分天下。
《南華早報》的歷史已經有80年了,1971年11月在香江交易所上市,匯豐銀行持有48的股份、和記黃埔持股25,北美道瓊斯公司的股份為19。這是該報的三大股東。
這份報紙目前可能是香江最掙錢的報紙。
前世在90年代,這份報紙被譽為全世界最掙錢的報紙。90年代末最高的時候每年利潤高達8億多港幣。
1986年11月,魯伯特•默多克旗下新聞集團以8.21億港元的作價,從匯豐與和黃手上購入34.9股權。從當時轉股的價格來看,可見這份報紙是很值錢的。
《英文虎報》是屬于星島報業旗下的,這份報紙有30多年歷史了。這份報紙的影響力主要在香江和東南亞。
此外,香江還有一份70年代創辦的《亞洲華爾街日報》,是由北美道瓊斯公司主辦的。這份報紙也比較有影響力。
基本上香江的英文報紙,並不像中文報紙那樣競爭激烈。
季宇寧總覺得,從他的麒麟企業全球布局的角度看,他缺一份英文報紙,而這份英文報紙最好的創辦的地點,就是在香江。
香江作為通往華夏內地的橋頭堡,吸引著全球的很多國家的視線,像《南華早報》之所以是最掙錢的報紙,就是因為它的受眾和影響力並不局限于香江,它的影響力遍及東南亞,北美,甚至歐洲,這份報紙在幾乎所有的英語國家都有影響力。
而在香江創辦一份英文報紙,最好的時機,就是在這個時候。就是在香江前途未卜的時候,全世界的視線都集中在這里,而且對于內地剛剛進行的改革開放,也吸引了很多國家的注意。
季宇寧的這份英文報紙,如果能夠在亞洲或者在北美地區產生影響力,那麼它所收的廣告費,就不是香江的廣告費了,而是北美的廣告費了,它必將比中文報紙更掙錢。
季宇寧這個老板最大的本事,就是對于時事,對于財經的預測,他長著一雙後眼的,因為有前世的記憶,所以,他一點不擔心這份英文報紙會辦不好。
很快他定期為這份英文報紙寫的一些關于香江的未來和關于香江經濟的走向的文章,就吸引了香江很多外籍人士的眼球,這些文章甚至很多都被轉載到全世界的不少報紙上。
2月7日,周一。
季宇寧帶著老婆孩子回到了京城。
這一次回來,他就沒有住在父母家了,而是住到了他在什剎海的大宅院里。
原來北新橋三條僑辦的那處地方還是小了,他讓父母在春節期間也住到他這邊來,同時他這次帶來的一些隨行人員和保鏢也可以住在這里。
去年上半年,他通過廣交會在京城買到的這兩處大四合院,就在什剎海的北岸。
這兩處大四合院,其中有一處還是原來部委的一處辦公地,此前是一處王府的花園。
兩處四合院加起來,有1.6萬平米,相當于附近那個著名的慶王府的面積的三分之一。
這處大宅院,經過了大半年的改造和施工,已經基本上可以入住了。
季宇寧並沒有在外觀上大改,但必須的市政改造、內在的裝修,以及一些現代化的生活設施都加上了。
季宇寧感覺這1萬多平的大宅院太大了,所以除夕和正月初一,賀叔秦姨一家,還有朱琳一家,都齊聚于此處。老老少少一共20多口人,頗為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