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季宇寧和中央電視台春晚節目組約好了錄制他那兩首歌曲的時間。
另外也和華夏廣播電台的馬大姐約好了這兩首歌的錄音時間。
他這次回來,時間還是比較緊張,所以這些工作都要抓緊。
晚上,回到家。
和老娘說起來下午去京城大學的事兒,說起他捐建的那5棟建築。
“寧寧啊,前一段時間,水木的一個老領導來咱們家,說是來看看我們。跟我和你爸說來說去,說到你給京城大學捐了5棟建築。
我和你爸就沒吭聲。”
季宇寧一听,鬧了半天,他們京城大學的隔壁鄰居,也盯上他這個大金主了。
“媽,上半年,還有去年,也有水木的人跟我說過,希望我回母校看看,我當時都沒反應過來,母校,就是水木的附中。
我也沒吭聲。”
季宇寧說著,他也覺得好笑。
“當年我在母校,學校領導就看著我和建國建軍哥仨兒挨打,沒任何反應。
我倒是不怨現在的母校,但有些人現在居然還在學校,就像垃圾一樣。
這麼多年了,學校自己也不處理垃圾,那讓我回母校看什麼,看垃圾嗎?”
若干年後,季宇寧把這件事寫在他的一篇文章中,那篇文章的題目,就叫《看垃圾嗎?》。
“還有當年在水木的時候,那些人到咱們家抄東西,我那時候11歲了,耳朵听得清清楚楚,眼楮看的真真切切。
那就是搶東西啊,什麼東西值錢拿什麼,而且是什麼都不放過。
現在有些人還跟沒事人似的,在學校里晃悠。活得蠻滋潤的。
現在他們讓我們回學校,無非是為了他們自己。
而他們不願意處理以前的那些人,也是為了他們自己。”
老娘听了,抿嘴直笑。
“還是我兒子看得明白。
行了,寧寧,不提這些事兒了。
今天廖公跟你爸說,老人家想見見你,估計就是12月中旬這些天,希望你這次回來領獎,先別著急走。”
季宇寧點頭。
他明白,估計是因為9月份他成為北美福布斯400富豪榜排名第五的富豪的緣故。
12月14日,周二。
上午,季宇寧來到了北影廠。
進到院子里,他首先看到院子里已經堆放了不少的木材,這是從南方進的一些木材,就是為了在北影廠院子里搭景榮寧街使用的材料。
他沒想到廠子里的效率還挺高,資金到位以後,用了半年左右的時間,就已經把設計圖做出來了,這搭景的材料就已經開始到了。
“小季啊,這個榮寧街搭景,我們估計明年差不多就可以開始,估計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
單單這個榮寧街的造價,我們估算至少是220萬。”
汪廠長指著院子里先期運到的這些大木頭,對季宇寧說道。
季宇寧點頭,這個數字差不多。
前世北影拍電影《紅樓夢》,建造這個榮寧街,是在86年動工,87年竣工,總計花費300萬。
當時紅樓夢開機拍攝,也是在1987年5月。
“那個上滬青浦大觀園,我們前一段溝通的也不錯,他們也很願意配合咱們這個《紅樓夢》的拍攝。
用作我們紅樓夢電影和電視劇的外景地以後,未來他們的這個公園,也會打出知名度的。
嗯,他們的具體工程進度也會加快一些,現在正在做的是怡紅院那部分。
可能最快後年也會完工。”
“現在最忙的,除了陳逸雲,楊佔佳他們美術組。
還有就是謝導和老謝他們編劇組。
小季啊,電影《紅樓夢》這六部八集現在意見比較統一,我們找的一些紅學方面的專家也比較認可。
嗯,但是電視劇這36集現在意見分歧比較大。”
季宇寧看了看汪廠長遞過來的紅學專家名單和歷史顧問名單。
紅學專家請的有︰馮其庸、胡文彬、丁維忠。
歷史顧問是朱家縉。
“汪廠長,歷史顧問沒問題。
紅學專家要不再加上俞平伯,周汝昌和我們學校的吳祖緗。”
這才是季宇寧心目中的專家名單呢。
12月15日,周三。
第一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大會在大會堂的小禮堂舉行。
全國的作家、文學編輯、文學青年等600人到會。
周老爺子在現場作了一個講話。
會上還發表了巴老爺子的一個祝詞,老爺子提出,小說創作要“深一些、新一些”。
頒獎的時候,是6位獲獎者一起上主席台,然後一起領獎,然後,轉身,一起面對台下,然後就是拍照,大家笑一下。
首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分別是周克芹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魏巍的《東方》、莫應豐的《將軍吟》、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二卷)、李國文的《冬天里的春天》、季宇寧的《芙蓉鎮》。
這六部獲獎作品的排序,就是上述的排序。
周克芹的《許茂和他的女兒》排在第1位,而季宇寧的《芙蓉鎮》是排在第6位。
前幾天季宇寧就已經知道了,第一屆獲獎的作者的順序,不是按照得票多少決定的,而是協商定下來的。
把《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排在第一位,原因是要提倡文學及時反映時代的生活。許茂正是反映那個年代的農村問題、農民生活。而《芙蓉鎮》有一些小小的爭議,有人認為“芙蓉仙子”胡玉音的形象似乎不夠典型,不是很規範的人物,所以放在6部作品的最後。
這六部作品最終入選,說是無記名投票,實際上也是最終協商,所以也沒有明確的票數。
這六部作品中,後世最出名的,還是那部《芙蓉鎮》。這部作品後來被很多人稱為是“能留下來”的茅獎作品。
而像《將軍吟》、《冬天里的春天》,後來基本上就沒有听說過了。
頒獎台上,最年輕的是季宇寧,他才26歲。
前世,直到季宇寧穿越的時候,茅盾文學獎獲獎的作者,最年輕的是40歲,就是前世那位《芙蓉鎮》的作者,歲數最大的是90歲。
所以,季宇寧同志,不僅僅是首屆茅盾文學獎六位作者中最年輕的,他也是茅盾文學獎歷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這也是他穿越到這一世創造的一個記錄。這個記錄未來估計也不會有人打破了。
季宇寧在頒獎舞台上,拿到的是一個挺大的獲獎證書,還有一個獎章,好像是紫銅的,上面刻著沈老爺子的側影頭像。
季宇寧走下主席台,坐在座位上,打開獲獎證書。
獲獎證書是一個硬質的封面,打開後,左側蓋著一個章,印文是“百花齊放”4個字。
右側印著紅絲豎欄,從右往左豎版印著印刷體。
上面寫道︰
“經茅盾文學獎金委員會評定,季宇寧同志的長篇小說《芙蓉鎮》獲第1屆茅盾文學獎。
茅盾文學獎金委員會主任委員。
1982年12月15日。”
在主任委員的下面,蓋著巴老爺子的印章。
其中的作者和作品是用毛筆書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