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周六。
今天季宇寧準備一天都在家寫東西。
昨天他送朱琳回去的路上,朱琳說今天她中午要回家。所以今天他也不用去協和醫科院的南門站班了。
昨天兩個人已經商量好了明天周日他上門的時間。
朱琳說他媽媽已經準備了好多好吃的。就為招待他這個初次上門的未來女婿。
這讓季宇寧緊張中還帶著更多的期待。
上午,家里的電話少有的響了兩次,居然都是找他的。
先是一個從上滬打來的長途電話。
電話里傳來的是一個略帶蒼老的女同志的聲音。
雖然帶有明顯的滬上口音。但說話卻非常的干脆利落,帶有一股女人少有的剛強勁兒。
對方先介紹自己是上滬文藝雜志社的副主編,姓茹,草字頭加如果的如的那個茹。
茹主編在電話中介紹,原來的上滬文學雜志即將在10月份復刊,並在10月份出第1期復刊號。
復刊後的上滬文學也將改名為上滬文藝。
她正在為復刊號組稿。
她說她在8月份的詩刊上看到季宇寧寫的七首詩,他認為水準非常高,她非常驚訝季宇寧寫詩的天份。
所以非常希望季宇寧能為即將復刊的上滬文藝投稿。
這實際上就是茹主編電話中向他約稿。
這讓季宇寧拿著話筒的手都有些抖動,他沒想到自己這麼快就會被雜志社主動約稿。
前一段他去人民文學雜志社上門投稿的時候,劉建青副主編也希望他以後多投稿。當時季宇寧其實也並沒有把它看成是雜志社的主動約稿,他覺得那更多的還是人家見到他之後的當面客氣罷了。
約稿是只有知名的作家才能夠享有的待遇。如果你答應了人家雜志社的約稿,那到時候是要向人家交稿的。
他記得前世作家余華在寫了很多年的短篇小說後,有一天他收到了幾家雜志的約稿信,他就把雜志社的約稿信平鋪在他父親面前的桌子上,他爸問他什麼意思。余華說這意味著你兒子真正出名了,是有名的作家了。
季宇寧在電話中趕緊允諾將會向上滬文藝投稿,不過他說自己也同時在寫小說,已經有兩篇小說被人民文學終審過稿,所以他也希望向上滬文藝投稿小說。
這當然讓電話對面的茹主編更加高興了。
季宇寧在通話中,也用滬上方言和對方溝通。他說他曾在甦省插過隊,所以會說那一帶一些地方的方言。
放下電話,季宇寧的心里仍然還有些激動。
他知道這位茹主編是誰了,這就是寫百合花的那位女作家。這可是一位很有名的女作家。
來自前世的他自然也知道上滬文藝在文學界的地位。
上滬文藝的前身就是上滬文學,這家雜志創刊于1953年。1953年1月至1959年9月,刊名為文藝月報。1959年10月至1963年12月,改稱上滬文學。1964年1月至1966年5月,與收獲雜志合並,刊名為收獲。後來上滬文藝一直有著‘小收獲’之稱。
所以,收獲和上滬文學是屬于同根並蒂,緣分深厚。
1977年10月,上滬文學在滬上老牌文學刊物中率先復刊,主編仍是那位巴老爺子。
彼時那十年的影響尚未肅清,上滬文學的編輯們認為舊的刊名仍然存在風險,反復討論後定刊名為上滬文藝。
其復刊號上的發刊詞稱︰“鼓勵藝術上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自由發展,提倡藝術上不同見解的自由爭論。我們首先要求作者創作出反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作品來。”
所以上滬文藝對于文學作品的寬容度還是很高的。
季宇寧記得,前世在1979年1月,上滬文藝又改回原名上滬文學,後來就一直沿用下去,直到季宇寧穿越的時候,也沒有再改名。
就在季宇寧還在想著為上滬文藝投稿哪一篇小說的時候,上午的第2個電話又來了。
這次的電話是本市來的電話,是京城文藝打來的電話。
對方同樣也是個上歲數的女同志,自稱是京城文藝小說組的組長,叫周艷茹。
她來電話的目的同樣也是約稿。
她說季宇寧投給京城文藝的兩篇散文已經過稿被采用。這兩篇散文主要寫的是季宇寧在插隊中的生活,她認為寫的非常有特點,非常出色。
她希望季宇寧能夠繼續為京城文藝投稿,另外她還有一個想法,京城文藝準備搞一個知青生活的專刊,希望季宇寧能為這個專刊繼續寫一些關于知青生活的散文或者小說。
所以她覺得季宇寧最好近期能夠來編輯部一趟,大家面談一下。
季宇寧想了想,當即就答應下來。他下午有時間,他和周組長約好,今天下午就過去。
在他的眼中,京城的文學刊物中,京城文藝是僅次于人民文學的一家雜志社,它和人民文學的關系也有點像上滬文藝和收獲的關系,而京城文藝的地位,似乎還要高于上滬文藝,畢竟京城文藝可是在京城的。
在家吃完午飯,他就騎車出門了。
京城文藝是在西長安街7號,電報大樓的後邊,就是京城文化局大院里。
季宇寧順著長安街一直騎到文化局大院,然後按照周組長電話里的指點,找到院里東側的一個孤零零的小樓,這個樓看起來很有年代感,據說是以前40年代日軍駐北平廣播電台的所在地。
進入小樓,頓覺逼仄,而且樓里面光線很差,黑不隆冬的。
三拐四轉,終于找到了京城文藝的編輯部。
他見到的京城文藝第1個工作人員是一位身量挺高的女同志,20多歲,可能比他還大上幾歲。
這位女同志自稱叫章德寧,就是季宇寧那兩篇文章的責任編輯。
她自然知道季宇寧要來,很熱情的請他稍坐一會兒,說周組長那里正好有一位投稿的作者正在談事情。
又聊了幾句,章德寧拿出季宇寧那兩篇文章的稿酬單。
季宇寧接過來一看,臉色頓時不虞。
稿酬單上的數字應該是改過的,改之前的數字是按照稿酬標準千字4元計算的,而改動之後的數字是按照千字5元計算的。
這個稿酬標準實在是有些低了,低于季宇寧的預想。
喜歡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請大家收藏︰()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