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遠征軍在琉球群島上的進展迅速。
第二批以土人為主的部隊也乘上了前往琉球的運輸船。
此刻,南洋本土上正在進行一場重要會談。
一方是新興的南洋合眾國大統領張弛及其麾下的外交、經貿官員。
另一方,則是遠道而來的瑞典王國特使,資深外交官兼工業家代表——貢納爾•哈格洛夫先生。
哈格洛夫先生年約五旬,身材高瘦,灰發梳理得一絲不苟,穿著剪裁合體的深色西裝,舉止間帶著北歐式的含蓄優雅與精明干練。
他代表的國家——瑞典,在整個世界大戰期間,以其武裝中立政策聞名于世。
然而,張弛很清楚,這種所謂的中立並非毫無傾向。
瑞典優質的鐵礦石、滾珠軸承、精密工業零件,曾通過種種渠道,源源不斷地輸入漢斯第三帝國,為其戰爭機器注入了不可或缺的血液。
可以說,這個維京之國,身上是帶著點原罪的。
當然,盟軍倒不至于對瑞典展開清算。
此刻,戰爭已近尾聲,歐羅巴的硝煙尚未完全散去,但智慧的頭腦早已開始布局戰後格局。
瑞典那位極具遠見的佩爾•阿爾賓首相,已然預見到,隨著和平降臨,被壓抑已久的民用需求將迎來井噴,全球經濟必將走向復甦與繁榮。
而作為工業血液的石油、作為汽車業不可或缺的橡膠、以及廣泛用于電子和鍍錫工業的錫礦,其價格必然一路看漲。
恰好,南洋這片新生的熱土,以其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豐富的石油儲量、廣袤的橡膠園、優質的錫礦——成為了阿爾賓首相眼中極具戰略價值的原材料供應地。
哈格洛夫特使此行的核心目的之一,便是希望能以相對優惠的長期協議價格,為瑞典的未來工業發展,鎖定未來5到10年的橡膠、錫礦和石油供應。
寒暄過後,雙方分賓主落座。
哈格洛夫特使首先表達了瑞典王國對南洋合眾國成立的祝賀,以及對張弛大統領領導能力的贊賞,言辭得體,風度翩翩。
張弛則對瑞典悠久的工業歷史和卓越的科技成就表示了欽佩。
氣氛融洽而友好。
很快,話題便轉向了經濟合作。
哈格洛夫特使巧妙地引入了戰後經濟復甦的話題,並順勢提出了關于大宗原材料長期供應協議的設想。
“……大統領閣下,我國堅信,和平的到來將開啟一個全新的發展時代。
瑞典工業界願與南洋這樣資源富饒的新興國家建立穩固的、互惠的長期伙伴關系。
尤其是在橡膠、錫礦以及石油領域,我們希望能與貴國達成一個前瞻性的框架協議……”
他言辭懇切,並未直接壓價,但話語中隱含的意味十分清晰。
希望趁著南洋初立、急需打開國際市場和獲得認可的機會,以相對“友好”的價格達成長期協議。
若在一般情況下的新興國家,面對瑞典這樣的歐羅巴工業強國拋出的橄欖枝,或許會欣喜若狂,急于成交。
但張弛並非尋常領袖。
作為穿越者,他深知自己手中資源的戰略價值,更清楚戰後全球供需關系的變化。
在南洋合眾國的獨特體制下,作為大統領,他對于石油、橡膠、錫礦等戰略大宗物資的出口和定價,擁有極高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他並未直接回應價格問題,而是微微一笑,話鋒一轉︰
“哈格洛夫特使,瑞典工業的成就舉世矚目,尤其是貴國在精密制造、軍事科技領域的實力,更是令人贊嘆。”
他如數家珍般說道︰
“薩博公司saab)的戰斗機設計獨具匠心;
<s)的潛艇建造技術世界一流;
博福斯bofors)的高射炮和艦炮,更是性能卓越,享譽全球。
即便是陸軍裝備,貴國的坦克設計也融合了獨特的北歐智慧。”
哈格洛夫特使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他沒想到這位遠在東南亞的年輕領袖,對瑞典的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竟有如此細致深入的了解。
張弛卻是內心冷笑,後世作為一個軍迷,在互聯網上關于瑞典這個小而精的工業強國的視頻和文章,他可沒少刷到過。
即便進入冷戰,瑞典人在坦克和噴氣式戰斗機方面也是搞的有模有樣。
他的戰雷系統中,瑞典科技樹上就有類似jas39“鷹獅”戰斗機這樣優秀的四代輕型戰斗機以及cv9040步兵戰車這樣暢銷歐羅巴的陸戰載具。
沒錯,他看上了瑞典人的工業實力。
他故意讓身體微微前傾,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道︰
“南洋資源豐富,但工業基礎,尤其是重工業和精密制造業,尚處于起步階段。我們渴望學習,渴望合作,而不僅僅是簡單地出售原材料。”
接著,張弛提出了一個令哈格洛夫有些意外的方案︰
“我認為,我們之間的合作,可以采取一種更深入、更立體化的模式。
即工業項目與技術合作,換取原材料的穩定供應。”
“具體而言,南洋願意以優惠價格,向瑞典長期穩定供應貴國所需的橡膠、石油、錫礦。
同時,我們也希望瑞典能夠向我們輸出相關的工業技術、成品,甚至共同投資建設一些項目。”
張弛頓了頓,看到哈格洛夫特似乎也很感興趣,便補充了一個看似平常卻至關重要的點︰
“當然,除了這些戰略物資,南洋的椰子、玉米、熱帶水果等農產品,品質優異,產量豐富,也希望能在瑞典乃至北歐羅巴市場找到一席之地。”
張弛特意強調農產品,絕非隨口一提。
南洋農業人口眾多,風調雨順加之農業技術改良,連年豐收,導致部分農產品已出現供給過剩的苗頭。
若不能及時打開國際市場,必然導致“谷賤傷農”,挫傷農業生產積極性,甚至影響社會穩定。
將農產品納入一攬子合作協議,是利用工業國需求,反哺本國農業的重要手段。
張弛提出的“工業換資源”模式,超出了他最初的預期。
這需要瑞典輸出一些可能涉及敏感技術的工業項目。
但他迅速權衡利弊。
南洋的市場潛力、穩定的原材料供應對瑞典戰後經濟的極端重要性,以及對方給出的優惠價格承諾……
而且,輸出一些相對成熟而非最頂尖的技術,換取長期穩定的戰略資源,對瑞典而言,並非不可接受,甚至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至于農產品,雖然附加值不如工業品,但打開新的進口渠道,豐富瑞典市場,也符合國家利益。
“大統領閣下的提議……非常有建設性。” 哈格洛夫特使謹慎地回應,“我想,我國的工業界會對這種深度合作模式產生濃厚興趣。我們可以就具體的技術領域和合作項目進行深入探討。”
會談的氣氛更加熱烈起來。
隨後,話題不可避免地轉向了更宏大的國際局勢。
哈格洛夫特使提到了即將在舊金山召開的un成立大會的預備會議,並委婉地表達了對歐羅巴未來局勢的擔憂。
“盡管瑞典致力于永久中立政策,” 哈格洛夫特使坦誠的道。
“但我們必須現實地看到,戰爭的結束並非矛盾的終結。某些……巨大的、意識形態迥異的力量,正在歐羅巴大陸上重新劃定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