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很豐盛,漢森貢獻了他的啤酒,羅杰斯夫婦準備了烤雞、沙拉和土豆泥,林振華夫婦帶來的南洋糕點也大受歡迎。
餐桌上氣氛融洽,大家用昂撒語夾雜著華語交流著工作趣事、見聞和對未來的看法。
幾個小孩在客廳和院子里追逐嬉鬧,笑聲不斷。
飯後,大人們坐在客廳的藤椅上,喝著咖啡或茶。
甦婉婷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隨著院子里那幾個金發碧眼的孩子,看著他們無憂無慮地奔跑、玩著皮球,她的眼神里流露出一種難以掩飾的羨慕和溫柔。
她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平坦的小腹。
林振華敏銳地捕捉到了妻子的情緒。
他輕輕握住她的手,湊到她耳邊,用只有兩人能听到的華語低語︰“婉婷,喜歡小孩?”
甦婉婷臉微微一紅,嗔怪地看了他一眼,但眼神里的向往是藏不住的。
林振華笑了笑,聲音溫柔,帶著一種篤定︰
“放心。還記得上周《南洋日報》上大統領的署名文章嗎?‘南洋的未來,在于每一個家庭的幸福安康。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個南洋公民,無論身處城市還是鄉間,都能享有‘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現代生活。
抽水馬桶會有的,干淨的飲用水會有的,帶來清涼的空調,也會走進千家萬戶!’”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這窗明幾淨、設施齊全的房子,語氣更加堅定︰
“我相信這不是空話。我听陳副主任私下提過,南華集團已經在規劃更大規模的‘模範生活區’,就在海灣那邊。優先提供給對國家建設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和技術骨干。以我的級別和崗位,申請一套這樣的房子,應該沒問題。”
甦婉婷的眼楮亮了起來,帶著一絲期待︰“真的?那……那房子會很大嗎?”
林振華看著妻子眼中閃爍的光芒,心中滿是柔情和責任感,他故意逗她︰
“當然要大。大統領說了要提升國民生活品質嘛。那至少要三間臥室起步吧?一間給爸爸媽媽偶爾來住,一間做咱倆的臥室……剩下的嘛,” 他促狹地眨眨眼,湊得更近,氣息拂過她的耳垂,“你喜歡小孩子,我們就多生幾個,把房間都填滿,三個房間,一個房間塞倆,怎麼樣?”
“哎呀!討厭!” 甦婉婷瞬間羞紅了臉,像被踩了尾巴的貓,忍不住抬手輕輕捶了丈夫一下,聲音帶著嬌嗔,“你當我是老母豬啊,生那麼多。”
她嘴上不饒人,但那緋紅的臉頰和眼底藏不住的笑意,早已出賣了她內心的甜蜜與憧憬。
“哈哈哈。” 林振華開懷大笑,將妻子攬得更緊了些。
這爽朗的笑聲引得客廳里的漢森和羅杰斯夫婦都好奇地看了過來。
漢森看著這對年輕夫婦親昵的模樣,板著的臉上也難得地露出一絲笑意,嘟囔了一句︰“年輕人……”
就在這時,客廳角落那台造型典雅的收音機里,傳出了熟悉而富有穿透力的聲音。
正是大統領張弛每周固定時段的廣播講話︰
“……南洋的公民們,我們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變革時代。戰爭摧毀了舊世界,也給了我們建設一個全新家園的機遇。這個家園,不僅僅意味著工廠的煙囪、豐收的農田,更意味著每一個南洋人,都能享有尊嚴、舒適和充滿希望的生活。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這不應只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應是全體南洋人觸手可及的未來。 政府將全力推動電力、自來水、電話通訊網絡的覆蓋,支持建設符合現代衛生標準的住房。南華集團正在規劃建設大型的模範社區,這將是我們未來城市生活的樣板。
我要告訴每一位辛勤工作的南洋人,你們的汗水,必將換來更美好的生活。抽水馬桶會普及,空調會走進千家萬戶,孩子們將在明亮安全的教室里學習,老有所養,病有所醫……這一切,都將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一步步實現!
……”
收音機里張弛的聲音鏗鏘有力,他決心要用語言將對美好未來世界的勾畫,刻進每一個听眾的心里。
然後,和所有人一起努力,實現他!
林振華和甦婉婷听著廣播,相視一笑,十指緊緊相扣。
窗外,陽光正好,灑在綠茵茵的草坪上,灑在孩子們奔跑的身影上,也灑進了這對年輕夫婦充滿希望的心田里。
于此同時,嘉陵江畔某茶樓雅間內,江風帶著水汽從敞開的窗戶涌入,室內茶香裊裊,精致的青瓷茶盞里,碧螺春的芽葉沉浮,卻無人有心思品茗。
盧作孚端坐主位,面容清 ,這位以“宜昌大撤退”挽救了民族工業命脈、名震天下的“大夏船王”,此刻正面臨著一場關乎未來的抉擇。
“盧公,三思啊。” 坐在他對面,一位穿著綢衫、戴著金絲眼鏡的實業家,正是火柴大王劉鴻生。
劉鴻生眉頭緊鎖,苦口婆心︰
“南洋?那張弛是何等人物?年紀輕輕,手段狠辣。短短幾年,從無到有拉起一支安民軍,驅倭寇、建新國,如今更是大權在握。他的‘南華集團’,囊括了南洋的礦產、航運、軍工、醫藥……簡直是無孔不入。
您帶著民生公司南下,這不是羊入虎口嗎?他豈能容得下您這尊大佛分一杯羹?到時候,只怕是辛苦打拼的基業,都要被那‘南華’一口吞了。”
旁邊另一位做面粉起家的老板王崇年也連連點頭︰
“劉兄所言極是,山城這邊可都傳遍了,說那張弛小肚雞腸,沒有容人之量,最忌憚的就是國內去的‘大鱷’。他那‘南洋合眾國’,不過是換了個名頭的‘張家王朝’。盧公,您一世英名,何必去趟這渾水?”
盧作孚靜靜地听著,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溫熱的茶杯壁。
窗外,渾濁的嘉陵江上,他民生公司的幾艘小火輪正吃力地逆流而上,汽笛聲嗚咽。
這山城,這民國,積弊已深,官僚傾軋,通貨膨脹如脫韁野馬,處處掣肘,讓他“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的理想舉步維艱。
歷史上,他在38年,運作民生公司,組織宜昌大撤退,用40天時間,搶運近10萬噸物資設備,3萬人員前往後方。
論決心和行動力,他決計是不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