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的天空澄澈如洗,陽光慷慨地灑在大王宮金碧輝煌的琉璃瓦頂上,折射出令人目眩的光芒。
這座象征著暹羅王權的宏偉宮殿前,寬闊的皇家廣場已被布置成莊嚴肅穆的典禮現場。
紅地毯從宮門一直鋪到廣場中央的高台,兩側是肅立的暹羅王室儀仗隊,他們身著華麗的傳統服飾,手持鍍金長矛,神情恭謹。
廣場外圍,則是荷槍實彈、眼神銳利、身著軍服的安民軍士兵,如同鋼鐵長城般拱衛著會場。
更遠處,人山人海,萬頭攢動。
有穿著筒裙、神情復雜的本地暹羅人;有穿著西服或中山裝、臉上洋溢著自豪與激動的華人華僑;
還有舉著長槍短炮、來自世界各大通訊社和報社的記者,鎂光燈不時閃爍,記錄著這歷史性的一刻。
南華廣播電台的現場解說員,正用激昂的華語向整個南洋直播;
而籌備中的南華電視台的攝影團隊,則扛著笨重的攝像機,緊張地捕捉著每一個細節。這些珍貴的影像,將成為未來南洋共和國宣傳的絕佳素材。
天空中,由二十多架最新銳的p51h“野馬”戰斗機組成的編隊,以嚴整的隊形低空通場掠過,引擎的轟鳴如同雷霆滾過天際,宣示著無與倫比的制空權。
一天前,它們剛剛護送著南洋的無冕之王——張弛,從仰光飛抵曼谷。
廣場入口處,禮炮齊鳴二十一響。
在萬眾矚目下,張弛的身影出現了。
他拒絕了乘坐奢華的皇家馬車的提議,而是乘坐著一輛敞篷的軍用吉普車,在一隊騎著摩托車的精銳衛兵的護衛下,沿著紅毯緩緩駛向高台。
他一身筆挺的沒有肩章的新式將官禮服,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當吉普車在紅毯盡頭停穩,張弛踏足這片被陽光炙烤得有些發燙的廣場時,一種難以言喻的抽離感瞬間包裹了他。
震天的禮炮轟鳴、王室儀仗隊金光閃閃的長矛、遠處人山人海模糊而喧囂的聲浪。
這一切都真實得可怕,卻又與他仿佛隔著一層透明的屏障。
功成名就?
或許吧。
當年曹老板迎回獻帝,成為丞相,事實上的無冕之王的時候,心情又是否和當下的自己有什麼分別呢?
表面上,張弛的臉上沒有任何多余的表情,只有一種平靜而強大的自信,仿佛眼前的一切輝煌與榮耀,不過是理所當然的注腳。
‘大王宮...哈德瑪王...暹羅三軍大元帥’ 這些名詞在他腦海中翻滾,帶著一種歷史課本般的遙遠感。
前世那個在電腦前熬夜、為生活奔波的普通大學生,如今卻站在了東南亞權力旋渦的中心。
張弛微微抬頭,看著高台上那位年輕、緊張、努力維持威嚴的國王,就像在看博物館里一件精美的、卻已失去實際功能的古董。
王權?
他心中嗤笑,在這槍炮和系統面前,也不過是一層華麗的包裝紙罷了。
在哈德瑪王身後,站著神情復雜的暹羅王室成員和內閣高官們。
另外還有顯眼包——安民軍駐暹羅軍軍長郝琦中將。
張弛注意到,郝琦身著同樣筆挺的安民軍新式禮服,胸前掛滿了勛章,力圖讓自己神情嚴肅起來,卻在與自己有眼神交流的瞬間破功,就變成了那個活寶。
一如他們當初在山區、叢林里當游擊隊的時候。
張弛的軍靴踩在紅毯上,走過兩側交叉的金色長矛之林,走到國王面前,停下腳步。
年輕的暹羅國王哈德瑪王身著金光閃閃的傳統王袍,頭戴沉重的王冠,雙目注視這個強行佔有了他國家的男人,不知心里在想些什麼。
雙方此刻都沉默了。
按照傳統的暹羅覲見國王禮儀,臣民需行匍匐跪拜大禮,“五體投地”。
此時,整個廣場瞬間安靜下來,無數道目光聚焦在張弛身上,屏息凝神。
只見張弛微微頷首,幅度之小,近乎只是象征性地點了點頭。
他沒有彎腰,更遑論下跪,連一個標準的鞠躬都欠奉,他的目光平靜地迎向年輕的國王,仿佛接下來是他要冊封這位國王。
下一秒,這一瞬間的舉動,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在廣場上掀起了無聲的驚濤駭浪。
許多人臉色瞬間變得蒼白,眼中充滿了屈辱、震驚和難以置信。
幾個老派的貴族甚至身體微微搖晃,幾乎要暈厥過去。
這簡直是赤裸裸地對王權的褻瀆。
然而,當他們目光觸及台下那些安民軍士兵冰冷的槍口和遠處隱約可見的坦克炮塔時,所有的憤怒都化作了無力的悲鳴。
廣場外圍的本地民眾們則是反應復雜。
遠遠的,他們就看到張弛就那樣理所當然的站著,連單膝下跪都沒有。
一部分人面露憂色,對國家被軍事佔領、王權受辱感到深深的悲哀和不安。
另一部分人,尤其是受過現代教育、對舊王權並無太多敬畏的年輕人,則感受到一種異樣的沖擊。
他們看著台上那個年輕、強勢、代表著強大武力的身影,再聯想到他驅逐了西方殖民者和鬼子,一種“我們亞細亞人也能如此強大”的念頭悄然滋生。
或許他才是能夠帶領暹羅,帶領東南亞真正站起來的力量?
這些年輕的知識分子多數並不封閉,樂于接受任何能帶領他們變強的先進力量。
另一邊,和本地人涇渭分明,聚集在一起的華人華僑們的隊伍中卻爆發出壓抑不住的低聲歡呼和熱烈的掌聲!
他們挺直了腰桿,臉上是毫不掩飾的揚眉吐氣和與有榮焉。
多少年了,華人在南洋,要麼是埋頭苦干的豬仔,要麼是精明但備受排擠的商人,何曾有過如此尊榮的時刻?
或許有過?但初代華人暹羅國王鄭信的存在只是遙遠的歷史,而張弛卻實實在在的就在他們眼前!
他們的領袖,連暹羅國王都無需跪拜,這不僅僅是張弛個人的威嚴,更是整個南洋華人群體地位翻天覆地的象征。
何謂水漲船高?
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股力量帶來的庇護與榮光,許多人激動得熱淚盈眶。
那些年輕一代華人商人和知識分子更是亢奮的仿佛要吶喊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