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清晨。
斯大林的書房彌漫著煙草的濃烈氣味,他叼著那只老煙斗,眉頭緊鎖地閱讀著由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送來的,經由美國渠道轉達的正式信函。
信函內容是關于總裁邀請瓦列里•米哈維奇諾夫將軍訪問h國的請求,並附帶了美方‘樂見其成’的委婉態度。
斯大林從嘴邊取下煙斗,在煙灰缸邊緣輕輕磕了磕,發出沉悶的響聲,將手上的信函放在桌上,美國動用加急空軍運輸居然是為了這麼一封信函。
羅斯福他這個順水人情做的真好啊,真是條老狐狸。
明明他也知道,瓦列里他現在怎麼可能離開?
他下意識地瞥了一眼牆上巨大的軍事地圖,目光落在列寧格勒區域。最高統帥部調集軍力,醞釀已久的‘火花’行動正處在最關鍵的準備階段。
<搖籃的存亡,也關系到整個北部戰線的穩定。
況且瓦列里是這場行動的核心策劃者和未來的前線指揮者之一。
他的頭腦、威望和對戰場的敏銳直覺無人可以替代,沒人能代替他對于列寧格勒方面軍的重要作用。
此時此刻,將他從列寧格勒抽離,無異于自毀長城。
更何況,瓦列里本人還在包圍圈內指揮協調,出來一趟本身就費時費力且充滿風險,難不成還讓他在冰湖上行駛一趟嗎?斯大林都怕自己心髒病直接彈出來。
再者,總裁……那潭水太深太渾。斯大林從鼻孔里哼出一股煙。
他收到的來自多方的情報清晰地顯示,那位總裁的底下腐b盛行,效率低下,分配盟國援助物資時常常中飽私囊,甚至將不少寶貴的美援、甦援物資私下倒賣,或者用于對付內部威脅而非全力抗擊小霓虹鬼子。
瓦列里那樣純粹、理想主義且極度厭惡腐b和低效的軍人,一旦到了那里,看到那種景象,會作何感想?會惹出什麼麻煩?
得益于瓦列里,斯大林對于西北那邊有了全新的看法,也盡量提供不少物資裝備送到那邊,還有許多主動前去負責指導訓練的教官和醫生。
總體上二者的關系相當不錯。
斯大林繼續咬著煙斗,煙霧逐漸模糊了他的臉。
更重要的是,瓦列里是他精心培養、寄予厚望的未來棟梁,是他在軍隊中最看重、也最能貫徹他意志的年輕將星,也已經是被他視為未來的人。
去總裁那邊…風險實在是太大了,排除霓虹軍的潛在風險,就說其內部的五彩斑斕,萬一瓦列里到那邊學壞了怎麼辦,那可不好。
“斯大林同志,您的意見是?”莫洛托夫謹慎的問道,其實他早已從其表情中讀懂傾向。
斯大林叼著煙斗,深吸一口,吐出一股濃郁的煙霧,隨後緩緩拿下煙斗。
“回復羅斯福,並轉告總裁方面,”他的聲音低沉而不容置疑,“甦聯zf和最高統帥部非常感謝盟友的盛情邀請,也理解他們希望加強同盟國聯系的意願。”
“然而,目前瓦列里•米哈維奇諾夫將軍正肩負著列寧格勒方面極其重要的作戰指揮任務。”
“該方向的戰役行動已進入決定性階段,他無法在任何情況下離開自己的崗位。列寧格勒的戰事關乎整個東線的穩定,相信我們的盟友能夠理解這一點。”
他停頓一下,語氣稍微緩和︰“至于訪問的事宜,或許可以在未來戰局允許時再行商議。”
“目前,為了表示我們對h國人民英勇抗戰的支持,我們可以批準向其提供一批新的、更急需的軍事援助物資,包括飛機、火炮和彈藥,具體清單由總參謀部和對外援助委員會擬定。”
“就這樣回復吧。”斯大林揮了揮手,結束了這個話題。
他的目光重新回到列寧格勒的地圖上。瓦列里在哪里,應該待在哪里,為他做些什麼,這一切都由他來決定,不然的話…這家伙非得捅個大窟窿出來。
至于華盛頓的那點小心思,在他龐大的戰爭棋局和更深遠的布局面前,無足輕重。
………
“嘎吱嘎吱”
列寧格勒外圍,夜色與濃霧成為了最好的掩護。
在一片片被白雪覆蓋卻又刻意保持靜默的林間空地和廢棄村莊附近,龐大的戰爭機器正在悄無聲息地匯聚。
偽裝網,白布,在這里隨處可見,就連士兵們身上穿的軍服也是白色的,與冰冷的樹林,雪地,融為一體,仿佛就是這片森林,這片雪地的本身一部分。
近衛第一坦克師的營地戒備森嚴,坦克引擎蓋著防寒罩,如同蟄伏的鋼鐵巨獸。
這支部隊的前身,正是在明斯克戰役慘烈結束後,根據當時還是連長的瓦列里的關鍵建議,由彼得羅夫斯基將軍著手組建的機械化第八旅。
如今,它早已擴編為齊裝滿員的精銳坦克師,但骨子里仍保留著那支初創勁旅的凶猛與靈活。
師長依舊是莫羅科夫斯基,這位從旅長一路升任師長的老兵,是瓦列里軍旅生涯起點的見證者和老上級。
他對這支傾注了心血的部隊要求極高,也因為與瓦列里的這層特殊關系。
最高統帥部對于近衛第一坦克師在裝備補充和人員配置上始終享受著“優等生”的待遇是默許的。
最新的t34坦克總是優先配發給這支部隊。師里的老兵們至今仍常常念叨著“咱們那個瓦列里連長”。
謝廖緬科上校。他當年是瓦列里擔任連長時所在的第八團團長,中校軍餃。
如今,他已晉升為上校,指揮著師屬的近衛第一坦克旅,麾下戰車隆隆,銳氣更勝往昔。
他和莫羅科夫斯基一樣,都是瓦列里早期輝煌的參與者,也因這層淵源而備受關注,部隊的戰斗力自然不言而喻。
況且謝廖緬科上校可是親眼看著瓦列里從一名出色的基層指揮官成長為震撼全軍的將星,謝廖緬科內心充滿了驕傲與信任。
他的旅同樣裝備精良,官兵骨干多是經歷過血戰的老兵,對突破德軍堅固防線有著強烈的渴望和充分的經驗,戰斗意志強烈。
除去近衛第一坦克師,來到這里的還有近衛機械化獨立第一軍。
這支部隊堪稱瓦列里的‘親兒子’。
是他在莫斯科戰役後期,一手從零開始,抽調骨干、整合資源組建起來的拳頭部隊。
從莫斯科城下一直打到前線,奪回諸多重鎮,這支部隊被打磨成了真正的鋼鐵雄師。
放眼望去,摩托化步兵、滿載士兵的卡車、披著雪地偽裝網的t34坦克、以及數量眾多的76.2毫米和122毫米火炮組成了強大的合成化攻擊陣容。
這支部隊的裝備水平在整個方面軍中都首屈一指。並且部隊的官兵對瓦列里有著近乎絕對的忠誠和崇拜。
除了這些瓦列里的‘老部下’和‘嫡系’部隊。
集結的主力還包括了從克里米亞半島緊急調來的克里木方面軍下屬的幾個精銳步兵師。
這些師在半島經過瓦列里休整和強化訓練,兵員充實,求戰欲望強烈。
他們與瓦列里的舊部匯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突擊力量。
這股力量被斯大林命名為瓦列里突擊集群,獨立出來由瓦列里親自指揮。
除去這些部隊,其他近衛兩支坦克師還在路上,飛機部隊也在周圍的機場分散集結。
在瓦列里處于列寧格勒中央吸引德軍視線時,甦軍則一直抓住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默默的聚集著部隊。
瓦列里實在是太耀眼了,在希兒心里實在是也很重要,幾乎將德軍的視線全都轉移走了,這給了甦軍很多機會。
所有這些部隊都接到了最高級別的保密令,包括無線電靜默,夜間機動,分散隱蔽。
部隊士氣高昂,士兵們都在等待著命令,等待著能點燃這股火花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