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的德軍部隊戰斗力整體不如前一年,一方面是因為冬季戰爭的損失,另一方面是在戰爭中不斷折損的老兵。
為了供應南方集團軍群,在北方和中央集團軍群中的步兵師得到了削減,75個步兵師有69個步兵師從9個步兵營的編制減少到6個,原本每個連4門火炮,現在減少至3門。
許多作戰步兵師還沒有得到計劃中的輪休,有很多步兵師按照規定早就該撤到後方進行修整補給,放松,補充足量的兵員和武器裝備,但因為德軍缺少足夠的兵力維持前線。
所有的德軍部隊目前必須都得在前線繼續堅守著,不能後撤,部隊也因此必須進行重組,許多部隊縮減部隊規模,這讓德國人少的劣勢逐漸暴露出來。
連保盧斯現在的第六集團軍也是如此,分出去20萬人分別去支援勒熱夫和高加索後,集團軍名義上剩40萬人。
其實有不少人都是還沒撤離的傷員與重傷員,能用來作戰的士兵拋出去後勤,可能也就30萬人左右。
斯大林格勒與勒熱夫就猶如一個絞肉機,不斷吞噬著德軍目前的老本。
簡而言之,到1942年下半年進入泥漿期後,隨著補給線因為淤泥和暴雨不斷削弱,前線能獲得的補給隨之減少,德軍其實已經筋疲力盡,除了守住現有的陣地,已經無力再發動大規模進攻。
除非能獲得足量的兵員補充和物資補充。
可希兒做不到這一點…他不願意去損壞德國的經濟來進行戰爭動員。
他的帝國之師已經擊敗了甦聯人的‘狐狸’,德軍已經在斯大林格勒得到了勝利。比原歷史要順利的多。)
高加索的油田也只是德軍的囊中之物,李斯特的a集團軍也非常簡單的將甦聯的南方面軍輕松擊敗,這還是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
甦軍的南方面軍虛弱不已,至于克里木方面軍,那支兵力齊全的部隊必須要堅守高加索的腹部。
甦軍必須保證後方力量的充足。
李斯特的a集團軍就猶如一把鋒利的尖刀能輕易撕開甦軍的防線。
若是兵力充足,李斯特的a集團軍完全可以迅速高加索甦軍的防線,一口氣打到巴庫油田附近,佔領那里的大片油田,到時候…帝國的心髒就又有保障了。
…可一切,真的會有德軍想象的如此順利嗎…?
………
1942年9月18日,秋日和煦的微風帶著落葉拍打著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的窗戶,發出較為沉悶的嗚咽,斯大林的辦公室內,氣氛卻依舊凝重。
巨大的斯大林格勒地圖上,第六集團軍的箭頭依舊狠狠插在城市的正中央,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生存空間看起來已經被壓縮到極致,隨時可能斷裂。
在第六集團軍的四周散落著數支方面軍的標記,包括前不久新成立的頓河方面軍。
由于瓦列里在頓河兩岸留了不少部隊,最高統帥部為了讓瓦列里能夠專心指揮城內的作戰,將這些原本歸屬于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部隊重新編入一個新方面軍內。
新成立的方面軍叫頓河方面軍,這支方面軍由羅科索夫斯基親自指揮,這名老將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在挽救布良斯克方面軍危局的時候,他也做到了力挽狂瀾,斯大林對羅司機的好感由于他的戰功和瓦列里而好上不少。
斯大林背著身,站在地圖前,鷹隼般的目光緊盯著斯大林格勒的地圖,煙斗在指尖中緩緩燃燒,飄散出來的煙霧環繞在他的臉龐周圍,辦公室內不算低劣的煙草味道聞起來非常的濃郁。
參謀們和秘書屏氣凝神,誰都沒有說話,最高統帥看起來對于斯大林格勒的戰局有些擔心…不過紅色戰神在那里…?肯定沒有太大的問題。
敲門聲響起,打破了死寂,斯大林的私人秘書,波斯克列貝舍夫悄無聲息的走進來,手中捧著一個厚實的,標注著‘絕密,斯大林格勒方向,請親啟’的檔案袋。
“斯大林同志,瓦列里同志從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指揮部內發來的最高機密報告…”
“我們已經跟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確認過用的是最新的通信頻率,德軍還沒來得及監听到。”波斯克列貝舍夫聲音壓的非常低,語氣帶著一種莊重,他將檔案袋輕輕放在斯大林寬大的辦公桌上。
斯大林聞言轉過身,目光第一時間落在桌子上的那個厚厚的檔案袋上,他那深邃時常帶著審視與疑慮的眼楮里,極其罕見的掠過一絲暖意和絕對般的信任。
這個從明斯克殘酷包圍圈里爬出來的年輕人,在莫斯科之戰中被委以重任,並且一次次用不可思議勝利回報給他的信任的年輕人,早已不僅僅是一名將領,他也是斯大林心目中最理想紅軍指揮官的化身。
年輕,機智,堅韌,溫柔,對勝利也有著足夠深的追求,更有著超越年齡的戰略眼光和掌控全局的能力,只要再鍛煉兩年,完全可以充當一名軍事方面的掌舵人,也是他軍事遺產最完美的繼承人。
不過…他其他方面還需要再培養培養,還好自己的時間夠用,應該可以教會他不少東西。
斯大林收回思維,拿起桌子上的檔案袋,並未急于拆開,而是用手指摩挲著封口處火漆上的印章,是瓦列里的個人印章。
他揮了揮手,波斯克列貝舍夫與其他參謀立刻會意,退了出去,關上了厚重的木門。
辦公室內只剩下斯大林一人,他走到辦公桌後坐下,用裁紙刀仔細的劃開封口,取出里面厚厚的一疊文件。
報告的標題立刻映入眼簾。
〔‘天王星’作戰計劃關于圍殲斯大林格勒地域德軍重兵集團的構想與部署。〕
斯大林打開桌上的台燈,橘黃色的燈光照亮了文件上清晰有力的字跡和精心繪制的作戰地圖,他拿起煙頭深吸一口,開始逐字逐句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