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我在甦俄當少尉

第281章 冬服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ayauki 本章︰第281章 冬服

    11月的寒風呼嘯刺骨,甦軍在積極為德軍的進攻做著相應的準備。

    德軍則在陣地上狂歡著。

    由于霜凍到來,原本的泥巴路全都被冰封起來,後方的補給物資,慰問品,香煙,信件都紛紛隨著補給車隊送來。

    德軍後勤部隊還專門給前線送上一小批上好的法國葡萄酒,得到前線官兵得一致好評。

    可隨著氣溫逐漸降低,應該送達前線的冬季衣物卻依舊未見蹤影,大批德軍士兵卻穿的依舊是夏季軍服。

    漸漸的隨著時間流逝,彈藥與補給倒是不斷增多,可冬服依舊不見蹤影。

    冷風不斷吹過,老漢斯裹緊軍服,貼身的小棉衣傳來的熱乎感覺讓他感覺有些舒適。

    現在的時間已經來到了11月10號,莫斯科周圍的氣溫已經降至零度以下,德軍士兵們開始嘗試在佔領的村鎮以及城市中尋找棉衣。

    北部的德軍比較倒霉,因為瓦列里的‘焦土政策’,別說棉衣了,村鎮里連人都沒有,德軍士兵只能拆下一些木頭燒火用作取暖。

    駐扎在村鎮里的部隊則幸運一些,他們可以借助建築物躲避寒風。

    至于城市…不少小城的建築物都被打爛了,很難找到沒有破掉的建築物,即便有,也根本不夠士兵們分配的,軍官們也得取暖呀。

    而那些收集來的棉衣,除去給撤離民眾的,多余的全被瓦列里分發給下層的士兵。

    再經過數日的棉衣補充,羅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團軍至少能確保每人一件棉衣用作保暖。

    夠不夠安穩渡過這個冬天雖然是未知數,不過目前他們倒是不用再挨凍了。

    中部與南部的德軍則稍微幸運一些,他們找到一些甦軍未能帶走的棉衣棉服分發下去,一些沒能被摧毀的建築物與公寓還能被德軍用來取暖。

    可即便這樣,大批的德軍士兵依舊沒有棉衣,穿的還是夏季軍服,雖然他們嘗試著套兩層或者三層衣物,可今年莫斯科的冬天格外的冷…

    伴隨著氣溫降低,套多層衣物的辦法也有些不太管用。

    德軍不少人已經有感冒的現象。

    而一些將領也看到了目前德軍的弊端,他們寫了一份報告呈交給中央集群司令部,申請後勤補給盡快將一批棉衣送到。

    中央集群司令部則將這份報告呈交上去。

    消息傳到後方,收到消息的希兒有些懵。

    他第一時間大喊︰“這完全不對,軍需總監已經告訴我,冬裝已經運往前線開始下發了。”

    作為德國的一把手,希兒對于前線的情況根本就是一知半解。

    其實德軍確實在秋季就提前生產了一批冬衣,只是這些東西因為運力的問題還停留在華沙的車站中,後勤部隊的運力根本不夠。

    泥漿期時德軍後勤部隊的主要運輸的依舊是彈藥以及補給。

    從霜降開始後,德軍各式卡車能夠保持速度通行,後勤部隊主要運送的依舊是彈藥,物資,以及信件或者是慰問品,這些東西佔據了絕大多數運力。

    但即便後勤部隊的運力足夠,這批冬衣的數量也遠遠不夠填補缺口…

    德軍提前準備的這批冬衣的數量也就夠兩到三支的集團軍士兵們使用。

    跟兩百萬的數量還差的非常遠。

    收到前線的消息後,希兒立刻開始了解前線情況。

    同時立刻要求全國各個軍用服裝廠加快生產制式棉衣的速度,爭取在甦聯冬天來臨之前給前線部隊都提供一份寶貴的冬衣。

    他沒有讓民用服裝廠民轉軍,他覺得目前還沒到如此糟糕的程度,如果讓服裝廠民轉軍,那對于德國國內來說就是一種前線遭遇困難的信號…這絕對不可以。

    要知道德軍才剛剛入甦不到六個月的時間,希兒想要讓民眾們一直對德國以及德軍保持充足的信心。

    伴隨著希兒命令下達,各地的軍用服裝廠開始‘迅速’生產棉衣,面對前線的巨大缺口,這些服裝廠為了追求速度,大部分冬衣也只是簡單的用棉布填充一些棉花就完事了。

    可能在德國這簡單的棉衣能夠保暖,但對于環境溫度極其惡劣的甦聯來說,這種棉衣包在身上也依舊會讓德軍士兵感受到刺骨的寒冷,作用很小。

    更別提1941年的冬天,甦聯冬季溫度下降的比往年還要狠上不少。

    德軍發放的這種臨時趕制冬衣的作用就更微乎其微了。

    可即便生產出一批冬衣,目前運力爆滿的後勤部隊能運給前線多少冬季軍服呢。

    希兒做出了抉擇,他要求後勤部隊的大部分運力先運送補給,少部分用來運送第一批冬衣運往前線。

    在11月中旬過後,後勤部隊再主要運送冬衣到前線,這樣上半月德軍前線能夠囤積一批數量不菲的補給,下半月也能提供一批冬衣到前線。

    在12月中下旬真正的莫斯科冬季來臨前,前線部隊應該會有足夠的冬衣來用來保暖。

    而且往好了想,德軍或許在11月結束前就能夠兵臨莫斯科城下,一舉拿下莫斯科,然後士兵們在溫暖的房間里取暖,等待後續冬衣的到來。

    希兒對于現階段的德軍還是相當有信心的。

    十月份,德軍就用十天就能推到不到莫斯科300公里的地方地方。

    若不是因為泥漿期的原因,德軍的鋼鐵洪流早就一口氣沖到莫斯科城下,開始對紅場發動進攻。

    十一月初就能把象征的第三帝國的丸子旗插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上理解一下)。

    所以沒有泥漿期的影響,有著充足的補給,在十一月,德軍用半個月時間推到莫斯科城下貌似也不成問題,要知道擋在莫斯科前面的甦軍部隊數量其實並不算多。

    之後希兒要求後勤部隊盡力加大運輸量,運輸次數與運輸效率。

    德軍後勤部門的卡車,軍馬,火車伴隨著命令都開始超負荷工作起來。

    為了保證工作效率,後勤部門也向負責開車的司機們分發大批的柏飛丁,讓他們保持精神。

    喜歡二戰,我在甦俄當少尉請大家收藏︰()二戰,我在甦俄當少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二戰,我在甦俄當少尉》,方便以後閱讀二戰,我在甦俄當少尉第281章 冬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二戰,我在甦俄當少尉第281章 冬服並對二戰,我在甦俄當少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