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的多點突破戰術初見成效。
甦軍確實無法兼顧杰斯納河與烏別德河這兩條河邊的各處沿岸,有不少河岸處的防線相當脆弱,德軍一輪重炮砸下來,整塊陣地幾乎就報廢了。
大大小小的彈坑幾乎直接將整塊陣地構築的戰壕全給轟塌了,駐守在防線上的甦軍也沒有硬拼,非常听從上面的命令絲滑的向下一道防線撤退。
截止到10月2號11點前,德軍已經在布提夫附近搭設多個渡口,同時在諾夫哥羅德謝維爾斯基至科諾托一帶的杰斯納河沿岸多點突破,沿岸的甦軍陣地幾乎全被攻破。
為了避免守在此地的21集團軍旗下的61軍主力部隊被吞掉,彼得羅夫斯基自然是讓部隊依托防線徐徐撤退。
他現在運用滾筒戰術已經可以說是爐火純青,只要他有足夠的兵力,大概率是可以遲滯德軍這次大規模進攻的速度。
葉夫列莫夫將這塊突出部交給彼得羅夫斯基進行防守,也是看上他這運用較為熟練一點。
而守在布提夫附近的40集團軍的部隊則比較慘一點,他們兵力經過這兩天的補充後依舊不算太充足。
本身這支部隊就是在前段時間剛剛成立的,兵力不足,經過基輔之戰後部隊本就不多的兵力還折損不少。
要不是西南方面軍精簡人數後分給40集團軍不少老兵,同時為了防守薄弱的側翼,西南方面軍特意給其提供兩支編制縮減後的步兵師。
負責防守側翼的第40集團軍情況會比這更糟糕。
而且40集團軍的波德拉斯中將對于滾筒戰術還非常生疏,且由于各部隊都是剛剛成立不久,部隊整體缺少重武器,最重要的通訊器材相當缺少,各部隊之間的溝通常常會出現紕漏。
這也是前期甦軍輸給德軍最嚴重的一方面,溝通遲緩,消息流通速度太慢。
臨近部隊被突破的消息往往要半小時或一小時以上的時間才會傳到另一支部隊的手里,那時候德軍早就扎穿甦軍防線,向後方包圍了。
也是因為如此,守在原地的甦軍往往會被德軍包上餃子。
波德拉斯中將為了應對這一缺點,要求各支部隊設立大量的傳令兵,他們配備有一匹馬亦或者是自行車。
保險起見,傳令兵會按照三人為一組,確保消息在通訊有問題時能夠傳達到各部隊。
不過為了讓每支傳令兵小組都能有一匹馬或者自行車,每支傳令兵小組都必須得有一到兩個人是用跑的。
只是這樣依舊會有消息溝通的延遲性,這也讓多點突破的德軍抓到了機會。
休養完畢的帝國師一舉突破布提夫側面與另一側突破甦軍防御的第28摩托化步兵師遙相呼應。
德軍工兵小組也開始迅速在烏別德河處搭設浮橋,第三裝甲師與第十一裝甲師也早已蓄勢待發。
守在布提夫這座小鎮的甦軍頑強抵抗,他們擊退帝國師與第28摩托化步兵師的兩次進攻。
帝國師與第28摩托化步兵師在重炮和少量飛機掩護下成功在布提夫後方會師,將守在小鎮內,沒來得及跟隨大部隊撤退的兩支甦軍步兵團圍困在其中。
但他們並沒有固守布提夫,而是在德軍意料之外的自28摩托化步兵師一側發起猛烈進攻。
而德軍也從從未預料到居然還有甦聯飛機會幫助這支甦軍進行突圍,甦聯一支轟炸機小隊投下炸彈,將沒有防備的德軍防線炸開一個小缺口。
兩支甦軍步兵團與殘余德軍進行一場苦戰,在犧牲不少士兵後,成功從缺口突圍。
而負責掩護轟炸機小隊的兩支小型的戰斗機編隊與德軍少量的飛機展開了一場空戰。
...
雙方戰斗機的身影在天空迅速靠近,十數架伊16與德軍bf109戰斗機組成的小編隊混戰在一起。
戰斗機引擎的轟鳴聲與不斷響起的機槍聲不斷自天空上響起。
沒過一分鐘,兩架伊16燃起黑煙朝著大地直直落去,像是兩支墜落的雨燕,它們無法控制方向的翻涌著。
bf109戰斗機作為德軍的主力戰斗機在二戰初期是非常先進的,技術達到了當時活塞式戰斗機的最高水平。
德意志的先進技術讓s406s戰斗機與英國的“颶風”戰斗機。
相比之下,在30年代就被甦軍開發出來的伊爾16確實遠遠落後于德軍的bf109。
德軍空軍的水準毋庸置疑的在甦德戰爭初期遠遠高于甦聯空軍。
現在的甦聯飛行員也只能用落後的裝備與自身的經驗去對抗擁有技術優勢的德軍。
只是雙方的差距很難補平…
因為萬惡之源大清洗的原因,肅反的壓力。甦聯有經驗的飛行員也很少,任何訓練事故都可能被解釋為“叛國份子的惡意破壞。”
這讓各航校首先注重的是不要出事故,並不是強調從實戰出發進行訓練,大家都怕出事被請去古拉格大酒店去喝茶。
這也導致甦聯飛行員飛行時間遠遠低于他們的德國同行。
經驗與飛行時長都是。
同時代的德軍飛行員在分配到部隊時至少有250個小時的飛行經驗。
而甦聯飛行員大多數卻只有810個小時的飛行經驗,這讓雙方在飛行員質量上的差距就被遠遠拉開。
自1938年開始,甦聯空軍要求飛行員數量為第一,並非質量。
這導致甦軍飛行員普遍經驗都不怎麼高。
而且德軍空軍使用由莫爾德斯等人發明的“四指隊形”已經歷多年實戰且依靠著bf109優秀的性能,德空軍已經形成一套成熟的空戰戰術。
而甦軍在1941年到1942年中期依舊使用三機v型編隊,而不是德式在空戰中普遍使用的松散雙機編隊。
這讓飛行員飛行時必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保持隊形上,從而降低了空戰的靈活性。
此外,德軍的飛機全員都配備無線電收發設備。
而甦聯空軍與之相比,相差太多,戰爭前兩年,許多飛機的無線電設備根本不管用,溝通這方面相差甚遠。
裝備缺陷,疏于訓練,再加上戰術落後,三座大山壓在甦聯空軍身上。
現階段也只有一些老飛行員能夠跟德軍飛機角斗一下。
喜歡二戰,我在甦俄當少尉請大家收藏︰()二戰,我在甦俄當少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