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場景,自然也發生在部落的其他產業上。
比如制陶、制鹽、織布、木工等等,只要是部落允許用來用銅幣交換的工坊,現在都在接受所謂的“貨幣化革新”。
當然,銅幣畢竟才出現沒多久,在部落里雖然開始使用,但一開始還是比較混亂的,尤其是怎樣界定一個族人正常的工作量以及什麼情況下屬于族人應該得到銅幣的“獎勵”,目前還在爭論。
不過爭論歸爭論,底下的族人們卻已經開始用起了銅幣,畢竟部落除了負責族人的一日三餐以及日常生活的部分消耗,就沒有其他的補充了,要是衣服壞了、晚上再加個夜宵,那就需要想其他的辦法。
在以前,這個辦法往往要看各個隊長是否願意申請,申請後部落是否同意,局限性很大。不過有了銅幣之後,族人每個月會根據自己付出的勞動,得到一定的銅幣,用這些銅幣來購買,就非常方便了。
現在部落本部已經在實行,每個月給不同的勞動力發放不同數量的銅幣了,用族長的話來說,就是給大家發“工資”。
“最多明年開春,本部那邊就會讓我們按照這種方式來執行,所以,提前做好準備,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好。”
石岩想了一會,這才繼續說道,“到時候我們的村子,自然也會按照本部的標準來發放銅幣,但我想了一下,除了給每個族人發放,我們村子也要想辦法從本部這里獲得一些銅幣,就跟你說的一樣。”
“你能明白過來那就最好不過。”
山嵐笑了一聲,看來熊洪的信中,將銅幣的作用解釋的非常詳細,果然非常有必要,它省去了各個村長的猜測,直接告訴他們,銅幣該怎麼用,怎樣得到銅幣。
“那麼,我們也應該想一想,村子有哪些物資可以換銅幣了。”
部落現在推行的是有限的私有化,其實放開的地方,也就是在食物、布匹、家具以及一些飾品上面,涉及到部落的生產工具、土地等生產資料上,並沒有放開。
但即便如此,銅幣的推行也讓族人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生活。
以前的一切都是屬于部落的,不僅僅包括族人身上的物資。比如一個族人要是嫁到另外一個部落,部落族長是可以將他身上的衣物全部收回來的,也就是說,族人沒有私人物品的概念。
而銅幣出現之後,熊洪也對族人能夠擁有的東西進行了規定,個人的歸個人,部落的歸部落。
雖然每個族人擁有的財產,最多也就是一兩身衣服,或者十幾枚銅幣,但畢竟是自己的私人財產,部落不僅不會過問,還會予以保護。這就讓銅幣的作用更加明顯,對族人的生產積極性也有了很大的調動。
畢竟各個工坊或者隊伍都已經規定了,只要按照要求完成任務,那每個月就會給大家發固定的銅幣,基本上在1015枚不等,而要是再完成額外的工作,還會有510銅幣的獎勵。
這是從族人個體角度上的,還有從村子方面考慮的。熊洪也規定了,以後各個村子除了交給本部固定的糧食、原材料外,只要有超出的部分,部落便會根據超出部分的價值,來給這些村子一些銅幣的補償,用來讓這些村子自行從部落采購一些物資。
因為隨著私有化的推進,熊洪已經開始試行,除了每個村子必須要繳納的“實物”物資,本部給各個村子發放的生活物資,這些村子或者部落本部有額外的物資需求,全部改為用銅幣來交換。
比如九十里鋪營地,今年種植了兩千畝的粟,收成20萬斤,按要求需要給部落繳納10萬斤,但自己村子里留下10萬斤粟,既吃不完又沒地方放,還需要再運送2萬斤到部落里,那部落就會根據粟米和銅錢的交換比,來給村子銅幣。
那對于九十里鋪營地來說,就相當于從部落賺了2萬枚銅幣回來。
當然,銅幣和粟籽的比例能不能達到11,要按照實際的交換比,但不管怎麼說,算是給各個村子一條獲得銅幣的途徑。
再比如,本部需要每年從草部落收集10萬斤的麻皮,但今年部落的紡織工藝進步了,10萬斤不夠;而今年草部落麻皮的產量大,去掉10萬斤還有5萬斤,那本部就會花銅幣從草部落“購買”這些麻皮,用以維持正常的紡織生產。
而給草部落的銅幣,就歸草部落所有,在草部落缺乏其他物資的時候,可以用這些銅幣從本部或者周圍的村子里換。
這就是熊洪想要逐步推行銅幣的動機,至少要在這兩年內,讓熊部落都能用上銅錢進行自由交換和結算,而不再是將部落的所有物資都集中起來,再按照村子的大小統一發放。
這中間,便省去了很多運輸的成本,以及大量的物資損耗。
至于村子要這些銅幣有什麼用,在山嵐和石岩看來,除了可以購買所需要的物資,其他的作用將非常大。不過現在,它的作用,還是集中在方便交換和物資的補充上。
比如村子要是人口多,土地少,那交完一半的糧食後,食物不足,那就需要從本部那邊調糧食過來,這時候,村子積累的銅幣就能派上用場了。
又或者,村子想要擴大種植和養殖規模,需要一批農具或者勞動力,那也可以通過銅幣,來跟周圍的村子甚至本部進行交換。
當然,部落內部的物資調配,目前來說,大多數是用不到銅幣的。比如每年,熊部落本部都會給各個村子發放一批衣物、火爐甚至煤炭這些物資,畢竟大家都是部落的一份子,熊洪也不可能讓這些村子自生自滅。而這些村長,也自然不會事事都跟部落計較。
可是,隨著銅幣的推行以及私有化的推進,這種依靠物資集中再進行平均分配的方式,肯定會被另一種模式所替代。石岩和山嵐都能看到的東西,熊洪自然也能夠看的出來。
“不說這個,銅幣到時候怎麼樣使用,再過一個多月,部落集議就知道了,現在按照族長的書信來想一想,我們村子哪些東西是可以多換銅幣的。”
石岩搖了搖頭,銅幣的交換以及物資的買賣,這些事情目前還沒有在村子開展起來,暫時也不用考慮。
“你覺得樹漆怎麼樣?部落現在生產的船只、木制品什麼的,都越來越依靠樹漆和桐油了。”
石岩這邊的產業,除了基本的糧食種植和畜牧養殖外,還有一個其他村子都做不到的東西——收集樹漆。
熊洪的信中所說,從明年開始,在完成部落的硬性要求後,接下來只要是從各個村子運送到熊部落的物資,只要是部落有需要的,部落都會根據其能兌換到的粟籽,來支付給這些村子銅幣。
比如說,石岩的九十里鋪營地,按部落要求要給本部交一千斤的樹漆原料,在交夠這一千斤之後,剩下還有多余的,恰好部落又有需要,則按照能夠兌換粟籽的價格,來發給營地銅幣。
這些銅幣,其實就可以從外面的部落,換來更多的其他物資,用于彌補九十里鋪營地因為采集樹漆而耽誤的生產。
“樹漆自然是可以的,不過我們還需要想一想,怎樣能夠提升產量……”
山嵐提了一個想法,就是明年春耕之後,再去周圍的山里看看,有沒有其他的漆樹存在。
“漆樹的生長需要時間,目前我們也不清楚它需要多少年才能長大,也不知道它們能讓我們割多少年,但從今年的產量來看,五棵有小腿粗的漆樹,一年也就割了不到一斤的漆。”
石岩對漆樹的這種產量也是感到無奈,但正如熊洪族長所說,這些是昊天的安排,目前這種樹漆的作用很大,而獲取的來源只有這一種,所以即便是產量再小,也總比沒有好。
“所以要多找一些漆樹,好在我們的族人經過這一年的收集,也發現了這種漆樹的生長習性,基本上都生長在背風、向陽的山坡樹林里,等明年開春,我們就可以去南邊的山上再去找一找了。”
山嵐今年就是負責割漆的具體工作,他畢竟當過族長,也從熊洪那里學到了很多有用的東西,對漆樹的觀察和運用,整個部落也找不出第二個比他強的。
“不錯,除了我們自己栽種外,我們還要想辦法找一找野生的漆樹,就是要多花一些時間。”
“對了,前幾天我們收集了一些漆樹的種子,準備用來明年播種的,不過這些種子外面,有一層皮,需要揉掉之後,才能得到里面的種子,而這層皮,用處還不小。”
山嵐想起了準備漆樹種子的趣事,正好講到割漆,便當做是一樁趣事,一同講了出來,
“這些種子皮,要是不處理的話,直接播種到土地里,是很難發芽的,今年年初我們便試過,一畝地的種子,出的芽也就不到四分之一。”
“後來有族人發現,這些種子外面,跟銀杏果一樣,也有一層果皮,需要將這些果皮給去掉,才能得到種子。”
石岩點點頭,這個他也知道,明年他們還將繼續播種,等樹苗長大之後,通過篩選和移栽,再種到山坡上。
“不過我們在處理這些果皮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事情。”
“哦?”
“就是這些果皮可以點燃,而且燒起來甚至比同樣重量的木柴燒的更久。”
“你是說?”
“不錯,就像是泡在桐油里的木頭,曬干後燃燒,燒的也更久,我就在想,是不是這種漆樹的果皮,也有一些什麼‘油’在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