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記

第166章 腳踏舂米裝置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我只想鏟屎 本章︰第166章 腳踏舂米裝置

    熊欣這次給沿途的各個部落都帶來了一樣工具,是熊木熊杰等人在部落里發明出來的,而這另一樣舂米的工具——腳踏碓,就是專門用來在沒有條件放置水碓的地方,用來舂米的。

    不是每個部落都像熊部落這樣,門口就有適合的溪流進行安置水碓,很多部落離水源地比較遠,並不適合使用水碓。為了保證這些收獲滿山洞粟籽的部落族人不至于餓死,只能用人力的辦法,來進行粟籽的脫粒工作,這時,腳踏碓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腳踏碓結構很是簡單,整體長度在3米左右,主體結構就是一個木架,起到固定和支撐族人站立在上的作用;一根接近兩米的木材在三分之二處從側面鑽了一個孔,穿過這個孔安裝上一根木棍作為軸,軸的兩端正好固定在木架上面預留的孔洞上。

    這根木材被這根軸分為兩個部分,前端的一部分佔了三分之二的長度,最前端朝下的位置被釘上一小截堅硬的木料,在木料下方,則安置著一個石臼,用來裝粟籽;

    在木材的後半部分,則佔據了三分之一的長度,上面什麼也沒有,在尾端削成一個平面,容納族人腳踩上去。

    這個裝置利用了杠桿原理,軸並不在中心位置,而是偏離到一側,這樣在靜止狀態下,整個腳踏碓長的一側自然下垂;而在舂粟籽時,腳踩在短的這一側,往下踩之後,將長端翹起,然後松開腳或者收力,長端在重力的作用下,就砸向石臼中的粟籽,完成脫粒。

    這種裝置的好處就是結構簡單,制造十分容易,材料也基本上就是木頭和石頭,方便取材。

    “這個東西看起來不錯,不知道效果如何?”

    “肯定比人工要好多了,這個器材一天舂的米,差不多夠34個族人的工作量。”

    “這麼快?”

    “要是有水碓,那速度更快……”

    熊欣等人繼續上路,將物資送到水部落之後,歇息上一天,就得往回走了。

    “水草隊長,母族那邊有件事需要你來做,”熊欣來到圍牆里,開門見山,跟正在學習繪制地圖的水草說著,“熊洪族長傳信回來,說已經找到了一些其他部落活動的蹤跡,估計很快就能找到其他部落了。”

    “什麼?這是真的嗎?”水草很是驚喜,“這樣說來,熊洪族長說等到明年春夏,帶我們去探索,那就有方向了。”

    在熊洪看來,原來各個部落的族長和狩獵隊長,比如石岩、石灰、水草等人,都是狩獵探索隊最佳人選,他們有力氣,又年輕,還有不少狩獵和應對危險的經驗,所以熊洪在得知這些部落要加入之後,就萌生了這樣的想法,把這些隊長們都帶著,一起去見識更廣闊的天地。

    當然,除了這個原因,還可以進一步地降低這些原部落族長們給各個原部落帶來的影響,防止出現搞小團體、損害部落利益的事情出現。

    雖然不願意承認,但熊洪也能敏銳地認識到,熊部落族人們做事已經有一些懈怠的苗頭了。

    人的惰性很難被根除,或者說是人都有惰性,在原來部落步履維艱、極度困苦的情況下,大家還能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但只要人擺脫了饑餓寒冷,長此以往下,就會自然產生偷懶、耍滑的人,這是用任何手段也無法根除的,只能盡量地用部落的規則來制約這樣的習慣和行為,但能產生多大的效果,現在還不好說。

    “是真的,族長親自寫的信息,”熊欣也很開心,快一個月了,族長才找到別的部落蹤跡,看來已經走了很遠,“他說水草族長知道他的方向,需要從現在開始,帶著人從水部落開始,往沼澤那個方向修一條路出來,能修多少是多少。”

    水部落現在儼然成了一個大工地,到處是建設的場景。

    圍牆內外已經基本上修建完畢,雖然整體規模比熊部落小了很多,但該有的東西都有——成排的房屋、臨時谷倉、廚房、廁所等等,按照最早熊部落的居住房屋來算,這里的房子可以容納近400人居住。

    事實上,在熊洪和熊巫的規劃中,除了本部需要有至少800名族人外,其他15個部落只留30人左右用來看管部落,剩下的人口中,則被分到水部落和黑齒部落,用來在冬天和春天建設這里。

    “修路嗎?沒問題,今晚就召集大家說一下。”

    ……

    “既然是族長的要求,那我們就照做就是,沒什麼好說的,”在水部落新建好的廟堂里,山嵐向坐在位子上的幾個族長和隊長們大聲地說著,“無非是現在怎麼修的問題,這個族長有沒有明確的說怎麼做?”

    “這個沒有,信息只能傳回來很短的內容,但安排熊欣等人專門跑一趟告訴我們,那說明這個事情很重要。”

    “是的,發現其他部落的蹤跡,這就意味著我們可能很快就能跟他們接觸了,”石岩也贊同地說著,“族長常說要想富先修路,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

    各個部落間的聯系,以前可是要花上十幾天甚至一個月才行的,但有了道路——尤其是經過幾次重修後,能夠通行的車輛也從獨輪車到架子車,再到畜力拉的驢車、牛車直到馬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交通的方便可不僅僅是方便族人們的溝通,更重要的是物資、工具都可以沿著這些路快速地移動,以往要很久才能走一趟,現在只要3、4天的時間,就能騎馬從水部落到熊部落。

    “那個地方差不多在我們的東北方向,那處沼澤附近,”水草指了指掛在牆上的獸皮地圖,“這里就是通往東北方的通道,我的計劃是,先修到這里。”

    “人手夠嗎?還有工具和材料,這些我們都沒有準備多少?”另一個隊長表示了擔憂,“這一條路差不多有個5里多,要是修成能夠通行馬車牛車的道路,所需要的石頭就得花很多時間開采。”

    “石頭還好,旁邊的山上就有不少,我們蓋圍牆打地基的石頭都是從那里拿來的,”石灰托著下巴,一根胡須快被他給捻斷,“就是工具怕是有些不夠啊。”

    修路所需的鐵鍬、鐵鎬以及一些夯實的工具,讓這些沒用過鐵器的人大呼驚喜,但好雖好,數量太少。

    “不用擔心,這次熊欣過來,已經送了第一批的工具過來,”水草望向水魚,“水魚,你來說一下吧,讓他們不用擔心。”

    “好,各位隊長,我們這次帶來了鐵鍬100把,斧頭、鋸子各30把,還有鐵鎬等工具有個20多把,剩下的都是石頭的,雖然不算多,但加上現在的,勉強可以讓一半的人有工具來修路。”

    “是的,這些人也不是每個人都要用工具的,還要搬運、攪拌這些活,所以工具方面差不多就夠,母族那邊正在加緊地生產鐵器,差不多到下大雪之前,還能給我們送上一批過來。”

    “嗯,這樣看來,修一條勉強通行的路沒什麼問題,”水草捏著下巴,“各位隊長,我們水草營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按照母族的要求,從這里修一條通往東北方沼澤的道路出來。”

    ……

    熊洪跟著骨木、白石等人,已經快要將這些部落都走訪完畢了。

    成果出奇的好,在陶器、食鹽、腌制食物技術的加持下,這些零零散散的部落,沒有太大的意外,都同意了用多余的人口來交換這些“熊部落出品”的物品和技術。

    不過也不是都是一帆風順的,熊洪將之前在熊部落那邊的做法照搬過來,想讓他們把多余的青壯勞動力,在冬天的時候,以“雇佣”的形式帶到熊部落,這個提議居然被所有人拒絕了。

    有的是直接拒絕,有的則是委婉表示自己部落人口不足,但熊洪想了之後明白,他自己是有些過于樂觀了。

    要是換這些部落的老弱倒也沒什麼,反正對于他們來說,冬天差不多就成為食物的他們,還不如跟熊部落換上一口陶器或者食鹽;但青壯就不一樣了,即便熊洪再三說是雇佣,包吃包住還能拿工資,但還是被無情地拒絕。

    原因很簡單,對熊部落了解不足,不可能將寶貴的青壯人口直接給熊部落帶走,就算熊部落說等到春天他們還會回來,可萬一卷了人跑路呢?這些部落找誰說理?

    熊洪也明白不能操之過急,可內心還是有些失落。

    連續走了23個部落,有意向換的有近200人,而熊部落也要為這些部落支付近500件的陶器和800多斤的食鹽。

    陶器現在已經投入生產了,這里的黏土質量也要好上不少,減輕了族人很大的工作量,效率也有一定的提升;食鹽就更簡單了,帶來的食鹽,去掉交易給這些部落的、送人的以及腌制食物的,還有個大概600斤左右,還能再撐上一段時間。

    當然這些交換過來的族人現在肯定不是跟著熊洪行動的,等最後一個部落走訪完,原路返回的時候,他們就會帶著這些族人,一個部落一個部落的集結,把他們帶到白骨洞營地進行整編、分組,然後就要踏上回家的路程了。

    “骨木族長,稍待,”晚上露營時,熊洪叫住正要去休息的骨木,“拜訪各個部落的事情就要結束了,感謝骨木族長的帶領,這一個月來,要不是有骨木族長的支持,我們很難這麼順利。”

    喜歡史前部落生存記請大家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史前部落生存記》,方便以後閱讀史前部落生存記第166章 腳踏舂米裝置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史前部落生存記第166章 腳踏舂米裝置並對史前部落生存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