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記

第58章 忙碌的深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我只想鏟屎 本章︰第58章 忙碌的深秋

    趁著天氣晴朗干燥,族中很多東西都被從房間里搬出來曬,整個圍牆範圍內,只要是空地,都曬著各式各樣的物品。

    曬場上,粟被從谷倉里一袋袋地運出來,鋪在平整、干燥的地面上暴曬,不遠處的道路上,也鋪上獸皮和草席,上面放著一片片曬干的蘑菇和野菜;而在山洞旁邊,則是在幾棵大樹中間綁著粗粗的麻繩和支架,晾曬著各種各樣的毛皮。

    除了圍牆里,圍牆外平整過的地方,也曬上不上干的青儲飼料,剛剛收割完的苜蓿,還散發著草類的清香。

    今年又在東面粟田的更遠處水塘附近,收割了不少的藺草。這些藺草被秋日的陽光曬的發黃、變得堅韌,張洪將去年鋪在床鋪底下的舊草全部清理出來,曬干後一把火燒掉肥田,今年室內的過冬條件,要比去年好上很多。

    首先是每個房間的炕,炕的制作跟去年相比差別不大,但相鄰幾個房屋的炕,底部通道是互通的,如此可以將加熱後的空氣均勻填充到這些房屋的炕上,從而節省更多的燃料;

    另外,還讓熊木他們燒制了不少長度在40厘米,直徑10厘米的陶管,兩端一大一小,正好可以接到一起。通過陶管,將鐵匠工坊、燒陶的窯所產生的熱氣,給通到附近房間的炕道里,而且廚房附近的房子,也通過陶管把加熱後的空氣引到房間里。

    其次是炕上面鋪著的東西,去年只有一層藺草和一張獸皮,蓋著的被子也只是一張縫合成的獸皮。而今年,曬干的藺草互相編織,形成了一張厚度均勻的草席,然後在草席下方,又鋪上一層曬干的粟桿作為最底層。草席上方,是用羊皮、鹿皮等縫制成的床單,躺在上面很是柔軟,很多族人甚至期盼著冬天快點到來,這樣他們就能睡在這樣柔軟舒適的床上了。

    然後是讓族人蓋著的被子,從草部落換回來很多麻,原先緊巴巴的麻布生產也開始逐漸恢復。蓋著的被子用麻布作為內外面,中間填充著一些碎麻布、樹葉和羽毛等東西,為了防止里面的填充物亂跑,每隔一段距離,還用針線縫制起來。而這樣做的被子,內面則用一張獸皮縫在上面,蓋起來既保暖又透氣。

    圍牆頂部和門樓,只要有空的地方,都會被搭上這些做好的被褥,在太陽底下曬。以部落現在的存量,所制作出來的被褥,足夠每個人兩床的,剩下來的,則會趁著貿易隊出行時,跟其他部落換一些物資。

    熊雨已經利用驢車從草部落拉回了十幾車的麻皮了,這兩三千斤的麻皮,為草部落他們換到了20條重達10斤的肉干、100掛咸魚,另外還有20只小雞及各5斤的干蔬菜、蘑菇等。

    這也是熊部落首次將驢車給派到外面去。之前因為道路不夠寬,而且路況不好,張洪沒有派運載量大但要求多的驢車,但熊雨和熊欣在上次貿易回來後,就發現絕大部分的道路已經可以容納驢車通行了。

    驢車現在部落里有20輛,車體很簡單,就是將原來的板車加長加寬,在前面增加了適合兩頭驢子並排拉車的裝置。在平時,驢子和板車是分開的,這些板車被放在木棚里,緊挨著圈養驢子的地方。

    驢車上稍微復雜一些的結構就是車輪和車軸,因為有了銅和鐵的使用,再加上一些簡單的幾何知識,部落現在制作的車輪,要比去年做的車輪,質量更好,更加輕便、方便維護,而輪子和車軸配合起來工作,在油脂的潤滑下,變得靈活。

    原本的車輪是先用一根繩子,繩子一端系在鐵釘上,另一端是炭筆,根據所要輪子的大小,在木板上劃上兩道同心圓,然後用鋸子和小刀把這段弧形的木板給截取下來。車輪根據大小,厚度不同,而組成車輪的這些弧形木板的數量也不同。

    用這些被割成弧形的木板拼接成的車輪,用一些硬木連接到車輪中心的輪轂上,這些硬木就是車輻。

    “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

    現在的車輪,也是用這個方法在堅硬的木塊上取下一段,唯一不同的是,對于不符合曲度的木材,可以用火慢慢地烘烤、人工調整,所以效率也提升了不少。而每段木塊之間的連接,之前是鐵釘釘起來的,而現在又加上了榫卯結構,這樣做好的輪子,再兩兩一對進行打磨、調整,大小一致,就可以裝上車軸,安裝在車架上了。

    車架上,還設置了原始的剎車結構。車架最前部是讓驢拉著的結構,通常用倒u字形獸皮綁在驢子的肩部,讓驢子發力更加均勻,減少對驢子身體的磨損;後面是趕車人的座位,座位上不僅系著從驢身上延伸到後面的繩索,還有剎車系統。

    剎車系統用杠桿原理,剎車把安裝在馭手的右手旁,中間有個孔,與車架連到一起,剎車時,往後拉剎車把,剎車把連接的硬木繃直,硬木上綁著的厚厚獸皮摩擦車輪,將車輪抱住,使其失去行動能力,從而達到剎車。

    因為剎車系統還不完善,在這種剎車的同時,也需要馭手停下驢子,並且放下車架下面綁著的木棍,木棍與地面摩擦,也能降低車子的速度。還好驢子的速度並不快,而拉車時通常也不會讓驢子奔跑,所以簡易的手剎基本上夠用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熊雨熊欣這段時間就奔波在各個部落中間,駕駛著驢車,讓他們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而這些驢車的駕駛員,現在儼然是部落里最受歡迎的存在。可以乘著車四處跑,而且每到一個部落,都會被他們的族人圍著,想要學怎樣駕駛驢車和驢子。

    一輛驢車通常只要一個駕駛員,剩下的隊員就可以躺在驢車上休息,而路況好的時候,驢子也能偶爾跑起來,增加行進速度。每個貿易隊伍有驢車5輛,每輛2頭驢子拉車。一支隊伍配驢子20頭,除了拉車的驢子,剩下的也跟在驢車後面,有兩個族人看著,輪換拉車。

    在與熊部落和其他部落交往中,各個部落都發現了路修的越好,物資運送也就更方便。現在很多部落都在抓緊時間儲備過冬的物資,而來自熊部落的好東西,則都是過冬的一些必需品,比如食鹽、被褥、陶罐等等,這些東西,他們每件都想要。

    不同的部落由于規模不同,周圍的資源不同,用于換熊部落物品的東西也不盡相同。

    以草部落為例,這段時間去掉打獵,整個部落就在重復收割、漚麻、剝麻、曬麻的過程,當第一批麻皮交換給熊部落,得到的食物和物資,要比他們打獵來的多,並且安全性也極大地提升,這就更加刺激了他們對于產出麻皮的渴望。

    而張洪準備在明年發展更加先進的制作麻布的工藝,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所以也樂意用食物換取麻皮,反正從成本考慮,這樣交換的成本無疑是最低的。

    部落里要生產100斤的麻皮,至少需要耗費5個勞動力兩天的時間,割麻、運輸、漚麻、剝麻、曬麻、捻線……這些有些就是單純的重復勞動,而將這些重復勞動的時間節省下來,可能就會多出十幾件陶器、鐵器或者十幾斤的鹽,也能多開荒幾畝荒地。按照肉干作為參考標準,每個勞動力就能夠節省下來45條肉干。

    為了支付草部落運送過來的麻皮,張洪采取了讓肉干和鹽、陶器作為必須品的捆綁銷售,既熊部落在支付報酬的時候,必定有這三樣中的至少一種,並且比例不能低于一半。比如草部落第一批送來的麻皮,肉干和咸魚就佔用了一半的費用。

    而剩下的一半,則由熊部落提供清單,各個部落根據清單上的兌換比例來選擇自己部落需要的東西。而且為了交換的方便,尤其是這種涉及到品類眾多、數量也多的交換,原本那種以物易物的方式,顯得極為不便。

    例如,草部落2500斤的麻,要換20條肉干、100條咸魚、一窩小雞、5斤粟米,而有些物資,是不能用麻直接換的,比如小雞,熊部落只接受肉干或者雙倍重量的草籽。要兌換,那麼首先就要將這2500斤的麻先換成肉干,比如200條,從這200條里再取出一部分換粟米及其他的物資,用來兌換想要的東西。這中間,肉干就充當了一般等價物的作用。

    但肉干當做一般等價物,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野獸身上不同部位的肉,其食用價值就不同,野豬身上腰腹部的五花肉就要比豬前腿肉更受歡迎。除了食用價值,還有不同種類牲口之間的差異,比如鹿肉就要比野豬肉更加美味,制成肉干的話,雖然同等重量下能換到的鹽差不多,但交易的數量一多起來,或者中間交換的流程更長,就存在一些漏洞。假如一個部落用野豬肉換1斤食鹽,然後用1斤食鹽去其他部落換1斤鹿肉,再將鹿肉拿到熊部落換食鹽,這時,鹿肉能換到的食鹽就在1.1斤1.2斤左右,只要這個部落足夠聰明,看到交換中間存在的漏洞,那就會相當于變相地趴在熊部落身上吸血。

    可要是再次細分兌換的清單和比例,那工作量就太大,而且以這個時代的原始部落來看,壓根就無法說服他們。同樣是肉干,為什麼我豬肉干換的鹽就比你鹿肉干少?

    所以,張洪規定了這樣的一個交換方式,作為這幾年的暫時性辦法。而制定各個物品間的交換比例、浮動情況,就交給了巫。即使巫對數字敏感,學會了很多後世的數學方法,比如加減、低位數的乘除,但這種復雜的計算和比較,對他來說也不是很簡單的一件事。

    隨著部落的發展,對周圍部落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還要探尋其他新的部落,沒有一種可以當做“一般等價物”的東西可不行。張洪不是沒想過這個階段來鑄造銅幣,但明顯的,其他部落肯定不會接受一小塊銅就把他們辛苦狩獵得來的獵物給交出去,關于貨幣,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

    喜歡史前部落生存記請大家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史前部落生存記》,方便以後閱讀史前部落生存記第58章 忙碌的深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史前部落生存記第58章 忙碌的深秋並對史前部落生存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