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始二年,八月。
華夏的糧倉冀州,成了金戈鐵馬,兵卒縱橫的混亂戰場。
當世兩大強國及其附屬勢力,趙兵與梁卒的拼殺,
東起樂陵,西至鄴城,長達千里的戰線,都是驍勇之士的戰場。
以朱雀軍、玄武軍、趙帝親軍所形成的趙國軍事集團。
與以魏王、宋王、齊王,梁軍中原本部所構成的龐大力量,圍繞著黃河沿岸,展開了國本血戰。
趙國的軍事目的很簡單,全據河北,至少以黃河為界,打服梁國。
且在關東戰爭結束後,趙人必須立刻將軍事力量,調往西部,
因為楚將余建山跟西突厥達頭皇帝,此刻佔據了關中、涼州兩地,絕對的兵力優勢。
而之不同的是,梁國的大都督楊重樓的任務,就低了很多。
光武皇帝聖旨已經說了,抵御北胡政權。
抵御就行!
即使梁軍擁有三王,二十余萬兵力坐鎮東西兩線。
還擁有九萬四千人的主力軍,八萬人的郡兵,十二萬出頭的中原宗族將門子弟。
哪怕是足足五十二三萬戰兵,堪稱百年來,除太祖項衍時期,最強大的軍事力量。
但面對軍神周雲,沒有任何人對戰爭有過多期待。
在梁國高層眼里,只要能抵抗住周雲,就是勝利。
哪怕是對其造成困擾,最終梁軍損失慘重,退回黃河,也是可以接受的。
因為只要達到這個最低限度的軍事任務,
趙國就將要陷入戰爭泥潭,關中、河北,東西兩路的劣勢,將會讓趙人首尾不得相顧。
在大戰略上,楚梁合力,對抗強趙,依舊是國策。
蕭梁跟項楚,將會慢慢蠶食掉武川勢力的戰爭潛力,最終贏得勝利。
傳聞帝都洛陽,梁光武帝蕭漢,在乾政殿跟文武百官,
日夜不休,足足議政二日,才最終下定決心,出兵河北。
這場河北爭奪戰,
乃是中原梁國,用舉國之力,對趙帝周雲,以防御為目的,所打的進攻戰。
然而,一切的走向,
似乎超脫了所有人的預料。
大都督楊重樓,所展現的兵家實力,似乎不亞于武川臥龍。
梁軍的戰力,更是令天下群雄側目。
梁趙兩國,龐然大物,
河北戰場,滾滾大勢,自有英雄出頭。
元始二年,八月二日。
在博州郡,井店縣,
第一個與趙軍主力發生沖突的,便是梁國虎豹軍。
井店縣外起風沙,梁軍虎豹遇強敵。
虎豹將軍侯俊,在井店縣立下帥台,與趙帝十八營的旅將譚狄、劉潮生,決戰井店平原。
狹路相逢勇者勝。
這一戰,自清晨打到下午,雙方可謂勢均力敵,難分勝負。
盡管戰場上,虎豹軍馬躍等將領打的很好,
但侯俊還是一再小心,即使面對兵力更少的趙軍,他遲遲不敢總攻。
直到下午,他再也忍不住了,才嘗試要蔡州兵包抄後路,企圖全殲趙軍十八營二旅,及隨行的雁門郡兵。
蔡州兵起自羅浮山,其實統領將軍是蔡岩。
當年突厥可汗鐵力,六十萬狼騎,將楚軍圍困在羅浮山。
情況岌岌可危,謀神段淵大 立木,調配甲冑,封賞諸軍,並立下後續的軍功行賞標準。
那一戰,蔡州郡兵成了戰場黑馬,
所有人都只注意到項濟建安軍驍勇無敵,青龍斬封阿,牛魔斬宗望,赤虎大戰阿史那忠利骨。
卻鮮有人發現,那一場羅浮山,蔡州兵殺死了數倍于己的敵人。
後來,在樓煩關,狗日的楚國宣布,
大 立木是段淵的亂命,所有賞賜不予承認。
這直接導致樓煩關之敗,大楚差點亡了。
但,天下絕不缺乏,慧眼識珠之人。
南陽節度使蕭世安,注意到了這支蔡州兵,最終由南陽勢力,對蔡州數千人進行了論功行賞。
至元始二年,蔡州兵已經成為梁國軍中,一支驍勇善戰,屢立功勛的部隊。
他們在登封戰場,扛住了金吾衛最強主力侯俊,
讓蕭雄信等將,得以騎兵突襲,大破孟百川。
可能蔡州兵頭蔡岩做夢都想不到,那日打敗的侯俊,會成為他們的頂頭上司。
早知道,他就直接戰場砍了此人。
不過,侯俊乃大名鼎鼎的沙場宿將。
是出自武川鎮的猛人,早在聖昌一朝,就擔任了步三營的旅將。
成為虎豹將軍,蔡老頭也無話可說。
井店縣戰場,以蔡州兵為葉,以步三營傳承為根的虎豹軍,
所展現的戰斗力,絲毫不遜色于趙軍。
十八營劉潮生,輕敵大義,率領九千人對上梁軍一萬六,
更是無法接受,不能擊潰梁軍的心理落差,遂遲遲不撤兵。
直到日落時分,即將被梁軍包圍,甚至有可能被全殲的情況下,
雁門曲將封萬山等人,才強烈要求,趙軍立刻後撤。
如此情況,譚狄與劉潮生,才不得從井店縣撤下來,退兵百里,在騰安村扎營。
梁趙兩國的河北戰爭,是一場曠日持久,幾十萬對幾十萬的大兵團作戰。
雙方將要圍繞各處據點展開爭奪,
侯俊深知趙軍騎兵眾多,有戰場機動優勢,拿下井店縣後,稍稍追趕,便也作罷。
可他是作罷了,梁國監軍不能作罷啊!
這河北第一戰,就是梁勝趙敗,且對手還是趙帝的十八營親軍。
這個消息,監軍們自是要大做文章。
隨著戰報的傳播,整個梁軍戰線士氣大振,對戰爭更有信心滿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