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始二年,六月三日,
朱雀軍大將梅朝方,在清河郡遭遇宋軍寧則的埋伏,
從蕭蓋露頭的時候,清河郡的趙軍,實際已經進入了宋軍的包圍圈。
在大戰略上,十一營統領梅朝方果斷選擇撤軍,這無話可說。
但從軍心上來講,趙軍起自雪林潰兵,
當年在最危難的時期,趙帝周雲也未曾拋棄過一個兵卒。
朱雀軍梅朝方的行為,直接導致趙軍‘不拋棄、不放棄’的信仰,成了一句笑話。
而清河郡雖然只有兩萬趙軍,但實行包圍策略的宋國寧則,還是在進軍上小心翼翼。
因為野狐關前,雲都山騎、梅家、上官家,組成的兩萬郡兵,
直接沖死了鐵力可汗,一舉奠定了趙滅突厥的大勢。
兩萬兵馬?也許是當世無敵的存在。
沒有人敢賭,趙軍會不會死戰。
宋軍在包圍梅朝方中路兵馬後,雖然有五萬兵力優勢,
但皆是嚴陣以待,並沒有認為勝券在握。
不少關鍵地方,宋軍寧則甚至做好了鹿角、土牆的防御,就是害怕趙軍玩命。
萬一梅朝方破甲一擊,兩萬趙軍沖死他五萬宋軍,那不僅是宋國威名掃地,軍力也會遭到巨大打擊。
可直到清河郡,斜陽照軍旗,長原落日暮時,
北面的官道,依舊風平浪靜。
宋軍大 下,面容扭曲的寧則,在听到趙國大軍撤退後,
先是一愣,隨後不禁放聲狂笑,“哈哈哈,沒想到,趙軍也有今天。”
說完這話,日落金光之下,
宋軍寧則沐浴在西霞中,拔出寶劍,對著全軍怒吼道,
“趙軍主力已退,弟兄們,滅掉敵軍先鋒!”
“開封宋兵要昭示天下,自清河郡起,趙軍野戰無敵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小宋頭是雲都山的富貴人家了,至少別人是如此認為。
聖昌二十四年,老宋頭大膽承包平城水渠起家,
如今在雲都山蓋起了三進的院子,再不是過去住窩棚的北疆農戶子弟了。
此刻,清河郡,喬家屯。
年輕的小宋頭已經是七年老兵了,他一身精甲,身後是幾十個依附宋家的苦力子弟。
這些人大盾長矛,怒目而視,將主家少爺,牢牢圍在中間。
盡管他們作戰英勇,可戰局的劣勢越來越大了,
數萬深藍色的甲兵,將兩千趙人先鋒團團圍住。
趙軍雲都、老鷹山的兵馬,都是尚武子弟組成,訓練有素,士氣高昂。
本來擺出烏龜陣,固守在喬家屯的林子里,要是有水食,甚至能堅持一兩天。
可惜,對方有一員猛將,宛如妖獸,
屠戮趙軍大陣,讓先鋒兵馬損失慘重,最主要的軍陣被一一掃破。
小宋頭見過那匹馬,定襄城下,那是定王項濟的赤影。
那員猛將,頭戴兩龍斗寶盔,身覆紫金魚鱗甲,手持方天畫戟,
跨馬赤影,一路勢不可擋,人甲俱碎。
清河郡小樹林里,宋軍羽箭亂飛,每一個方向,都是趙人數倍的兵力。
加之趙軍的陣型散亂,鴛鴦陣法慢慢失去作用,每一把趙刀,都將面對眾多敵人。
喬家屯樹林東頭,一名雲都山兵怒吼揮刀,可宋軍三四支長矛,刺穿了他的身體。
盡管他雙目赤紅,雄壯的身軀想要斬斷長矛,
可平日里,輕松揮舞的鐵刀,此刻卻重達千斤。
下一刻,一把長刀,在這個雲都山兵的眼楮里無限放大,
喬家屯戰場,宋軍又斬殺了一名趙兵。
樹林深處,老鷹山趙家子弟善射,他們組成的箭陣,給宋軍造成了很大困擾。
可現在,四面八方都是敵人,趙家子弟射前面,後面就有宋弩對準了他們。
一時間,箭雨從數個方向而來,趙家的弓箭手一個個倒在了血泊中。
清河戰場,咆哮聲、怒吼聲,金戈對撞、羽箭射入的噗噗聲,此起彼伏,
小樹林里,趙國北疆郡兵,寡不敵眾,一個個倒在了萬里之外的河北大地。
一個時辰後。
斜陽照樹林,殘旗染血,天地似乎都是一片紅色。
小宋頭在十幾個甲兵的保護下,成了最後活著的趙人。
四面八方,梁軍刀盾兵、長矛手,漸漸圍攏過來,死亡似乎已經不可避免了。
幾百步外,深藍色的旗幟下,
寧則目露擔憂,望著這支血戰到底的先鋒軍,盡管他是個小人,但依舊發自內心的敬重這些軍漢,
他不由的仰頭嘆息,對著傳令兵,揮了揮手。
太像了。
太像曾經的太平教護道軍了。
當年,儲進良就是憑借這樣的兵馬,才敢有底氣在王台村跟周雲的楚軍決戰。
“將軍有令,停止進軍,降者不殺。”
“將軍有令,停止進軍,降者不殺。”
殘陽如血,朱紅山川軍旗飄揚。
年輕的小宋頭,想到了那年草原人南下的日子。
在雲都山城的窩棚里,他將大哥的皮甲拿走,義無反顧的踏上了前往定襄的道路。
後來,他在沃野鎮外,看見他的父親,還看見了她苦難一生的母親。
母親!
不知道山城母親還好嗎?
但願陣亡的消息,傳不回北疆,孩兒不孝了。
“殺!趙軍,萬勝!”
“殺!趙軍,萬勝!”
趙元始二年,六月三日晚。
西霞落山前,清河郡最後殘存的先鋒軍,毅然拒絕梁軍招降,
曲將焦無才,隊官宋富等,全部戰死,無一生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