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嗡……”
“咚咚咚咚咚咚!!!”
朝陽照過皇帝的金龍華蓋,巍峨的皇城宮道。
皇帝儀仗,旗幟如林,宮娥九十九、黃門九十九,
隨駕兵卒兩千,其天威之勢,空前鼎盛。
大楚帝國,就像這輪東方紅日,冉冉升起。
號角嗡鳴,戰鼓雷動中。
皇城大道,一眼無邊披堅執銳的宮衛,帶著崇拜,向聖武皇帝行禮。
乾政殿千步宮道,跪滿了仙鶴官服的文武權貴,
聖武七年九月,楚帝項濟如日中天,令萬族頂領膜拜,莫敢仰視。
洛陽皇城,紅牆金瓦,高達十丈,
宮殿連綿,瓦光奪目,宛如亙古巨物。
洛陽皇城比過去更巍峨了!
財政富余之下,皇宮十二門修繕一新,城牆加高,全部配了甕城。
正陽宮、太極宮、白虎宮、安福宮,四座禁軍營地,駐扎了兩萬虎噴之士。
加上乾政殿三千宮衛,皇帝隨軍兩千,輔兵後營一算,皇城有直屬楚帝的正規軍三萬。
如此武力,莫說皇城,洛陽之內,無任何人敢側目天顏。
到七年九月,楚聖武皇帝,實統了全國一百九十六郡,乃百年來楚國第一帝。
四海之間,無不遵從大楚意志。楚國之民,無不跪接皇帝聖旨。
乾政大殿,威武鼎盛,鶴立雞群。
二十四根高聳的雕龍大柱下,群臣宛如螻蟻,踩踏在御窯金磚之上。
如今,大楚聖武一朝,各勢力已經漸漸明朗,
第一權臣,當屬右丞相崔中書,
此人不僅北疆出身,在軍隊頗有威望,更是有退西突厥之功,乃國士無雙之人。
加上他乃五姓望族之首,其財力、宗族兵力,都不容小視。
緊隨其後的,就是趙貴妃。
大奇關趙氏,不,如今該叫洛陽趙氏了。
趙貴妃誕下了皇長子,乃當朝第一外戚。
雖然近兩年,楚帝還育有六子三女,其中南陽蕭湘依的皇四子,身份同樣尊貴。
可要跟北疆集團出身,天然被北疆勢力選擇的皇長子相比,那根本不值一提。
至于其他力量,兵部丁尚書日漸老邁,其族中子弟位卑無權,掀不起風浪。
左丞相越老越懦弱,早已不成氣候。
宗人府被楚帝收拾干淨了,如今只是掛個相。
至于各將門、各宗族,早被皇帝打壓的喘不過氣來。
可以說,如今大楚金鑾殿,就是聖武皇帝的一言堂。
九階玉台,龍椅之上,
只見楚帝龍眼一寒,掃視群臣,口含天憲道,
“蜀中大捷,諸位對後續事務,有何見解。大可直言。”
皇帝說話,都是有深意的。
想要混京官,那必須第一時間揣摩出皇帝的意思。
雕龍大柱下,數百文武權貴眉頭緊皺,神色各異,
這次皇帝的想法,很難摸得住。
沒人知道,楚帝到底是要余將軍回來?還是繼續駐扎,穩固楚國攻破蜀地的成果?
金鑾殿上,都是各族老鬼人物,老而不死是為賊。
當事情不確定時,他們寧願答不出,也不願意出這個風頭。
朝廷之上,講究寧放過、不說錯。
風頭變墳頭,那可就是皇帝一句話的事。
“嗯!!”
龍台之上,聖武皇帝一聲冷哼,威壓大殿。
文武百官,當即跪伏一地,聲淚俱下,大呼‘臣等無能’。
崔中書、商師成目光凝重的望著大殿,六部尚書目露恐懼,他們在猶豫跪不跪。
楚太祖項衍有國法,與門閥共治天下。
故六部尚書,左右丞相,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不跪皇帝的。
各宗各族,亦有尊嚴。
歷代群臣堅守的利益,豈可讓項濟破壞。
“你們是真無能!”楚帝天威不悅,一聲冷喝後,轉頭看向崔中書,詢問道,
“崔愛卿,你才智高絕,不如帶頭說說蜀中之事。”
此言一出,大殿里,群臣都明白。
皇帝這不是一個問策,而是讓右相選擇。
右丞相崔中書,要是說班師回朝,那就得罪了余家軍人。
他們在蜀中棧道,苦戰兩年,才拿下成都。
如今正是分享戰利品的時候,崔中書要他們回來,豈不是妨礙他人發財。
可如果不說班師回朝,那就是不給皇帝臉面。
不服從皇帝,下場可是很慘的。
“臣認為,此事當問隨行監軍,他們對戰場一線很了解。臣等自是不好多言。”
這是一枚軟釘子!
但實際上,崔中書已經選擇了維護臣子們的利益。
如此剛硬的丞相,大殿中,不少公卿松了一口氣,
如果崔相都軟了,那最後一根稻草垮掉,今後這乾政殿就更危險了。
龍台之上,身材高大的項濟,多看了右丞相崔中書幾眼。
楚帝臉上沒有表情,龍眼閃過異色,冷笑道,
“右丞相老成之言,朕很喜歡。行吧,此事依丞相之說。”
“今日早朝,乃為慶賀勝利,諸位有事請說!”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皇帝都說了慶賀勝利,這特麼誰還敢說事啊?
如今聖武皇帝,可是大楚百年來,權力最大的帝王。
五十余萬常備軍,幾乎都是河洛帝都供養,
如此財力,如此雄威,讓項濟口含天憲,立于大楚之巔。
十二萬大軍征伐蜀中,八萬兵馬進攻江南會稽,
孟津渡以北,丁肆業統領十五萬正規軍,駐扎黃河三郡,防備丁宏度,以及武川趙國南下。
聖武皇帝已經不需要跟各地節度使虛與委蛇了,
只要誰敢說個‘不’字,天兵一到,舉族皆亡。
眼下,大楚即將完成清除蜀王、會稽王的國策,
一旦這兩個後患沒有,楚國的兵鋒將要對準樓煩關,對準範陽、漁陽等地。
屆時聯合草原十八部,南北夾擊趙國,大楚將完成漢武偉業。
皇城,乾政殿,
偌大的宮殿里,宮燈燭火搖曳,寂靜異常。
時間一息一息的過。
良久之後,滿朝權貴唯唯諾諾,顫抖不已,竟無一人敢言。
盡管很多低頭的老宗族長知道,這樣顯得很尷尬,也很木訥。
可如今朝局,皇帝天威正盛,
那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能保命就不錯了。
“哼哼!”龍台之上,楚帝項濟開口了。
“既然諸位愛卿不說,那朕有個小小的疑問。”
“戶部尚書,請問洛陽秋收,米價幾何?趙國平城,米價幾何?”
接手周康戶部尚書的都是倒霉蛋,
這四年來,前前後後死了很多位,那是出了名的高危官職。
原因無他,聖武皇帝對民間之事,了如指掌,
他能通過很多小細節,判斷出歷代皇帝不知道的情況。
就像此刻,楚帝就能通過米價,判斷出各地的秋收情況。
“啟稟陛下,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今年中原大收,米價低廉。”
“洛陽……洛陽米價,精糧三貫,不,二貫五每石……”
戶部尚書袁可用有些懼怕,皇帝點名,每一次都是鬼門關。
袁可用乃算學大儒,本以為四年前金城郡袁氏丟了根基,今後再難出頭,
沒想到祖墳冒青煙,竟然能補個三品戶部尚書?!
可更沒想到是,這官職乃洛陽公認的三品滅族官,
戶部尚書一職,四年足足滅了七家。
……
……
喜歡楚兵請大家收藏︰()楚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