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武二年,十二月,皇城司北狼甲部,漁陽急報。
高句麗賊子兵馬異動,丹東郡糧草車軸日夜不停,恐大軍來襲。
北狼奏請乾政宮大皇帝陛下,高句麗輕視大楚久矣,秣馬厲兵數十年,我族不可低估。
聖武二年,十二月三日,幽州節度使急報。
臣夏侯杰,啟稟聖皇帝,高句麗四十萬大軍南下,宋國陳達開不願進幽州城,被滅殺于楚源水。
臣估算,高句麗實際兵馬約莫二十五六萬,幽州道無強兵,臣只能堅壁清野。
夏侯杰願以薄身,與城同亡,請皇帝陛下即刻遣一良將,濟南郡聚兵,
否則,河北丟失,我輩愧對列祖列宗。
聖武二年,十二月五日,太原丁宏度急報。
東起呼爾湖,北至瀚狼山,大突厥舉國屯兵玉璧城,
十八旗王帳軍、三大天狼衛、南王城大軍,還有鐵力可汗數年積蓄的十一萬新軍,
此兵馬之盛,古未有之,丁宏度請皇帝陛下以民族為重,各路豪杰齊心協力,對抗異族。
切莫江山淪陷,民不聊生,成千古罪人。
聖武二年,涼州急報……
聖武二年,金城急報……
……
洛陽皇城。
乾政殿里安靜的可怕,此刻落針可聞。
滿朝文武權貴皆是心驚膽戰,低頭不語,
六部之中,尤以戶部、兵部官員最為難熬。
他們顫顫巍巍,額頭汗水不停,後背內衫幾乎濕透。
幽州漁陽郡、檀州郡、盧龍郡,河北三大門戶丟失,高句麗大舉進攻中原,
如此紕漏,最直接的兵部、戶部,隨便追責都是死一大片。
更莫說隴西之外,除了涼州和金城,其他地盤全丟光了。
西突厥積蓄力量久矣,抓住戰機,一股而下。
西寧州丟了,石羊河流域丟了,古浪兵堡丟了,
吐谷渾的一萬多楚軍,如今成了飛地駐軍,與大楚的聯系,已經被切斷。
乾政殿里,雕龍大柱,巍峨聳立。
九階龍台上,聖武皇帝龍目猙獰,怒不可遏,咆哮群臣道,
“這麼大的事,一點風聲都沒有嗎?”
“護龍司、皇城司,各部上下監察官員,大楚養的十幾萬人,眼楮都瞎了。”
乾政殿里,天威震怒。
聖武皇帝喝斥滿朝文武,瀆職怠工,推卸責任成風,
人人想著明哲保身,不能為大楚百姓分憂。
三大異族連糧草都調到前線去了,可各邊軍異族南下的情報,卻寥寥無幾。
大楚監察官吏無數,難道輕重緩急都分不清,異族舉國來襲的前兆,竟然敢不報?
大殿之上,金磚透影。
群臣驚懼不已,可群臣前方,左丞相商師成感覺聖武皇帝似乎太過激了,
項濟出身底層,怎麼可能不知道這些官吏的秉性。
老狐狸略微思索,不禁眼神一凝,脊背有些發涼。
看來大楚權貴都被騙了,項濟是一個心機似海之人,
不過想想也對,一個能從黑暗的市井里,爬出來的鐵血皇子,必然手段非凡。
遇事不報!
由來已久了,這是楚國官僚一道頑疾了,不,也許是歷朝歷代的一道頑疾。
朝堂里,眾官員俯首而立,感受皇帝的憤怒。
商師成閉目養神,思緒已經去到了幾十年前。
聖明皇帝年間,商師成還是個初出茅廬的朗朗小官,
他在勘察黃河水患時,發現了一件怪事,所有人都知道大水要來了。
可各郡官員無人敢報,大多數官僚都在積極準備救災的事務。
他當年極為憤怒,認為這樣做豈不是本末倒置。如此簡單的事,為什麼人人都做錯!
直到後來,偶遇同僚,他才知曉,楚國官場萬般不由人啊。
都沒發生的事!誰敢說它有?
萬一沒有,這個責任誰來承擔。
就算有,說中了又如何?不就是一點口頭嘉獎。
大楚底層官吏,見過太多太多因為這種事情而丟官的人了,他們只敢報喜,不敢報憂。
憂患不報,等它發生,事情就不一樣了,
這就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是絕對確定的。
各郡官員立刻積極補救,那就是實打實的苦勞。
類似于這種情況的楚國典型案例太多了,多到商師成看了都不敢置信。
楚國官場似海,波濤洶涌,處處都是危險。
各部上官誰不怕政敵,誰不怕粘上甩不掉的怪事。
這次三國伐楚事件反應遲鈍,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如果說是端疑,那肯定很多楚人半年之前就發現了。
之所以,異族大軍幾乎毫無征兆的來襲,就是楚國官僚風氣的具象體現。
上頭大佬都希望底下風平浪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這個時候,一個不懂事的小吏,跑來告訴河北監察官員︰啟稟大人,高句麗可能入寇。
這句話,能把監察官搞瘋。
按小吏的意思辦就是,僅僅憑他‘覺得’,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就要讓幽州將軍做好準備,讓河北各部調動糧草。
讓皇帝陛下做好戰前動員,調集中原軍隊北上抗敵。
就算按最低的費用計算,那都是幾萬貫打底。
這種情況,為了一個‘可能’勞民傷財,誰敢亂報。
更甚至,商師成還親自在漁陽郡操辦了郭子陽案。
郭子陽,乃是河北將門之後,武藝不俗,一心報國。
聖元十一年,小凌河堡百人將郭子陽發現,契丹人有南下打草谷的前兆。
遂跟十幾名同族,喬裝打扮,一路偵查,最終確定了九月中旬,契丹人就會南下。
漁陽太守乃是驍將公孫重,得知消息,兩人一拍即合,積極布防。
可後來,契丹前鋒發現了漁陽有異,最終退兵了。
據敵于國門之外,保一方百姓平安,實際上算是大功勞。
可實際上的事,誰知道呢?
漁陽地處邊關,商貿馬道一日多少錢糧賦稅,這內中又有多少楚國高層勢力參與其中。
最終,郭子陽被判斬首,公孫重因自身是幽州公孫氏,得以保全。
但自此之後,天下再無漁陽郡公孫將軍了。
乾政大殿里,氣氛越來越沉重,皇帝的怒火已經不加掩飾了。
滿朝文武,相關官員跪伏一地,
他們瑟瑟發抖,祈求君王的寬恕。
商師成看了一圈後,只能無奈的嘆息,今天乾政殿不簡單,沒那麼容易扯得清。
乾政殿里,冤枉對方的人,比對方還知道,他們是冤枉的。
皇帝要擊倒一個楚國官吏,不需要真相,只需要事情。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不是哪一個楚國官吏的過錯。
而是楚國長期都是忠義者受害,冷漠者無事。
劣幣驅良幣,大楚官僚敢于直言者,早就寥寥無幾了。
皇帝過于強調楚官過錯,有失偏頗!
估計這里面有大文章,不是清洗,就是有特殊目的。
百官前方,商師成遺憾嘆息時,余光猛然一瞥,不禁嚇得魂飛魄散。
不知何時,聖武皇帝已經下了龍台,就這麼直直的站在他的正前方,
楚帝龍目如炬,耐人尋味的看著左丞相。
“商愛卿,您乃四朝元老,不知此事如何解決?能教朕否?”
商師成是什麼人?老而為妖。
皇帝這樣問,內藏玄機,實際是要商師成擔起責任,可商老頭不敢啊。
趙王那麼大的功勞,最終還不是差點滅族,自古天家無情啊!
在崔右丞相跟兵部丁尚書,疑惑的目光中,
四朝元老眼神木訥,躬身低頭,臉埋在陰影中道,
“啟稟陛下,老臣才疏學淺,此事不知。”
此話一出,崔中書臉上閃過異色,
商師成這是寧可得罪皇帝,也不願得罪門閥權貴。
……
……
喜歡楚兵請大家收藏︰()楚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