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呂一邊說著,一邊快步走到王離身旁,言辭懇切地繼續勸說。然而,這一次王離卻對他的勸告置若罔聞,甚至連看都沒有看他一眼。只見王離大手一揮,示意身後的大軍繼續前進,然後才緩緩轉過頭來,冷漠地看著將呂。
“公子,此仇不報,我枉為人子!”王離的聲音冰冷而堅定,“公子就不必再勸了!”
“王離將軍,你……”將呂的話還未說完,便被王離直接抬手打斷。王離面沉似水,眼神冷冽如冰,他的聲音低沉而堅定︰“公子,守好咸陽吧!”
這句話如同重錘一般砸在將呂的心頭,讓他頓時如墜冰窖。他瞪大了眼楮,難以置信地看著王離,仿佛不認識眼前這個人一般。
王離卻沒有絲毫的猶豫,他一夾馬腹,縱馬如飛,向著城外疾馳而去。馬蹄聲響徹長街,揚起一片塵土,仿佛是在宣告著他的決心和離去。
將呂呆呆地站在原地,望著王離漸行漸遠的背影,心中一片茫然。他想起剛剛王離看向自己的那一眼,那是一種毫不掩飾的輕蔑和不屑,似乎在嘲笑他的無能和不自量力。
將呂不禁苦笑一聲,他知道,王離根本就不會听從他的命令。之前有王賁在的時候,王離還會勉強與他合作,但如今王賁不在了,那些士卒們只听王離的話,他又能如何呢?
將呂無奈地搖了搖頭,他意識到,大勢已去,自己已經沒有回頭的可能性了。王離的離開,帶走了九成以上的士卒,這使得咸陽幾乎變成了一座不設防的城市。現在,隨便來個五千兵馬,都能夠輕而易舉地攻下咸陽。
此時的將呂心中充滿了無奈和苦澀,他只能苦笑一聲,然後默默地轉身回去,準備將這個壞消息傳達給其他宗親們。他知道,這個消息對于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他也別無選擇。
將呂決定讓剩下的宗親們各自逃命去,因為他深知自己已經無法保護他們了。至于最終的結果會如何,他已經無力顧及。他心里明白,即使自己投降,也難以逃脫一死。既然如此,他索性決定自我了斷,以一種決絕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將呂之所以這樣想,並不是沒有原因的。他深知諸侯們肯定不會援助他們,更不會接納他們這些人。因為對于諸侯們來說,這樣做毫無益處,而且也與他們出兵的根本目的不符。最終,他們都會成為敵人斬殺以提升士氣的工具罷了。
就算是投奔高要,將呂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必死無疑。即使不是死在明面上,高要也一定會在暗中動手除掉他。這一點,將呂毫不懷疑。至于王離離開之後,無論進攻是否成功,將呂都非常篤定,王離根本就沒有辦法活著回來。高要可不是傻子,他怎麼可能沒有提前做好防備呢?而且,王離根本就沒有足夠的物資和後勤補給,這無疑是一次注定失敗的冒險。
即使王離僥幸贏得了一場戰斗,最終的結果也不會有絲毫改變。這一點,早在王離執意率領軍隊出征之時,就已經注定了。王離既沒有逆天改命的能力,也沒有改變結局的本事。
所以,將呂下定決心自我了斷。他覺得自己已經盡力了,其實這個念頭在他得知王賁死訊的那一刻,就已經在心里萌芽。漢中一旦失守,咸陽便成為一座孤城,即使還有王離和一些一直跟隨他們東奔西走的老秦官員,又能有多大作用呢?
想到王離以及那些一直忠心耿耿的老秦官員,將呂還是決定再努力一下。但王離的這一離開,卻如同斷絕了最後的生路。無論他如何努力,都已無濟于事。
就這樣,在王離離開的三天後,將呂最終選擇在咸陽宮那破敗的大殿中自縊身亡。不過,這個消息王離並不知曉,或許就算他知道了,大概率也不會放在心上吧。
而此時此刻的王離,心中早已按捺不住激動的情緒。在得知消息的瞬間,他毫不猶豫地率領大軍疾馳而去,仿佛一頭被激怒的雄獅,急于展示自己的威風和力量。
他卻渾然不知這一切都是張良精心設下的圈套。調兵遣將的確是事實,陽平關的守軍僅有不足五千人也不假,但王離所不知道的是,在陽平關外,英布正率領著兩萬雄兵嚴陣以待,等待著他的自投羅網。
為了布下這個局,張良可謂是煞費苦心。他巧妙地運用了各種策略,先是增兵陽平關,目的就是為了讓王離知道南境軍對于陽平關的重視,之後再調兵前往南郡附近,讓王離的探子誤以為主力都被調往了南郡附近。接著,他又暗中調兵,進一步迷惑敵人。如此一來,王離的探子完全被誤導,根本沒有察覺到陽平關外的真實情況。
而英布則率領著他的兩萬兵馬,神不知鬼不覺地偷偷出關,悄然隱藏在山林之中。他們與陽平關保持著至少十五里的距離,以確保不被發現。同時,英布還派遣了少量的斥候,時刻留意著周圍的動靜,以便及時掌握王離大軍的行蹤。
而隱藏在山林之間對于南京士兵來說早已是駕輕就熟,根本算不上什麼難題。不僅如此,就連士兵們生火做飯時所采用的方法都極為講究——他們會使用無煙灶。這樣做有諸多好處︰其一,能夠有效避免引發山火。具體來說,就是要確保在離火源中心至少 1.5 米的圓圈範圍內沒有任何易燃物,同時將地面的草清理干淨;其二,選擇的地點離水源較近,但又不會對河水造成污染;其三,所選之地不會有野獸出沒,從而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被發現的風險。
更為重要的是,這個隱藏地點距離王離的軍隊足足有接近十五里之遙。即使王離在前來時派遣斥候進行查探,其所能探查的最大範圍也僅僅只有五里而已,這已經是極限了。可以說,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證安全性和可行性,南京士兵們在各個方面都做了精心的考量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