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昭明抬眼,面露詫異。
他和父皇不是商量的好好的,怎麼突然變卦了?
難不成,是想要再“你來我往”一番再同意?
堵上一旁這些蠢蠢欲動人的嘴?
盛昭明趕緊爭取道,“父皇,邊境有異,我身為太子怎能置身事外?請您允我前往。”
天佑帝仍舊搖頭,“你乃太子,身系一國安危,豈可以身試險?朕,不同意。”
一旁的朝臣也紛紛道,“殿下,而今只是一場小侵,小打小鬧的,不算什麼,您何必要親自去?”
“再說,就算是大戰,自有將士們出征,您身為太子,當以社稷為重。”
“是啊,西北邊境這些年雖然安穩,但西荒部落之人一直賊心不死,倘若被他們得知您在西北的消息,恐是要多生事端。”
也有人說的直白,“西北邊境凶險,您千金之軀,還是留在盛都為好。”
盛昭明態度堅決,“本宮當初在東海水師時,也曾以東海水師統帥之職,親自上陣擊殺海寇,也算有行伍經驗,如何不能去?”
“至于威脅,西北有西北軍鎮守,自是安全無虞,便是有些風浪,大的過本宮當日迎戰海寇的風浪?”
說著,盛昭明又上前一步,“兒臣懇請陛下允準。”
天佑帝垂著眼,沒搭話。
這......
見太子態度斬釘截鐵的,而陛下似乎要動搖了,眾人立刻調轉槍頭。
“陛下,太子殿下可是您最疼愛的兒子,他的安危乃朝堂所系,臣等請陛下擇一良才前往。”
前幾日陛下被太子殿下催的不耐煩,可千萬別想著為了將人打發走就同意啊。
眾朝臣希望天佑帝的態度能再堅決點。
天佑帝的目光繼續在人群里游弋。
很快,一個老頭站了出來,“不若老臣去吧。”
眾人嘩然。
居然是“擺爛”了十幾年的許國公,許峰。
有人忍不住用眼角的余光去瞥殿外的天。
這太陽也沒從西邊出來啊。
就連盛昭明也震驚不已。
他是找許國公當“助手”,沒說讓人頂頭陣啊。
感覺到了他的目光,許國公朝他動了動唇角,又用眼神去瞄天佑帝。
殿下,看明白了吧?
陛下有主意呢!
盛昭明擰眉。
父皇為何突然改了主意?
在眾朝臣的驚訝目光里,天佑帝朗聲道,“既然鎮國公寶刀未老,有心為國出力,朕就允了。”
自許國公卸甲歸田後,他都婉拒別人喊他的封號“鎮”,說是覺得力有不逮,有愧這個字。
此時,陛下重新喊許峰為鎮國公,立刻又讓人想到了他曾經威風凜凜的模樣。
瑞王的人看了一眼,只覺得情況有些不妙,立刻有人上前道,“陛下,鎮國公年紀大了,舟車勞頓的,且西北苦寒,還是換個人選吧。”
天佑帝充耳不聞,繼續道,“我朝邊境安穩牽一發而動全身,既然西北軍需要邊防巡撫督率,那北地也是需要的。”
他目光落在許國公身上,“而今鎮北軍並非是鎮國公擔任總兵,西北邊境之事,北地極有可能也會發生......”
這,話里的意思可就耐人尋味了。
陛下想要干什麼?
孫曦上前一步,“陛下說的極是,不若陛下想個萬全之策,提前消弭隱患。”
天佑帝微笑頷首,“知我者,孫愛卿也。”
“朕想要在西北和北地的交界處,蒼嶺山脈附近設置蒼嶺總督軍司,命鎮國公為督軍,統轄兩營。”
眾人面面相覷。
一下去督管兩處運營?
這未免太兒戲了吧?
西北軍有八萬,鎮北軍有五萬,加起來總共十三萬的將士。
且不說兩處軍營將官配不配合督管,就是能配合,鎮國公一人能忙得過來?
一把年紀了,別死在來回奔波的路上。
許是天佑帝說的“信息量”太大,眾人一時間都陷入沉默。
天佑帝繼續問孫曦,“愛卿以為如何?”
孫曦立刻道,“陛下,所言甚是。朝野上下將帥之才雖多,但難有鎮國公經驗豐富,多年領兵,深諳軍營運轉之道,有他擔任督軍,最好不過!”
哎呀,孫首輔這個馬屁精,也不看看人家多大年紀了?
這合適嗎?
孫曦不理一旁眾人的眸光,繼續念著“台詞”,“陛下,老臣覺得鎮國公一身本領也該讓年輕後輩學一學,不若您再指派個年輕人作為副手同往?”
“你說的對。”
天佑帝的視線又落在人群中。
看來看去。
盛昭明“噗通”一下跪倒在地,“兒臣懇請父皇允準,兒子還年輕,朝中有您坐鎮,不若隨鎮國公去西北歷練歷練?”
“請陛下放心,兒臣一定小心謹慎,平安歸來。”
天佑帝起身大罵,“逆子!”
眾朝臣連忙跪下,“陛下息怒。”
天佑帝恨鐵不成鋼的望著盛昭明,“好啊,讓你別去你非得要去,一定要忤逆朕?”
說完,不等盛昭明回答,立刻道,“行啊,你要去就去,朕是管不了了。”
說著,拂袖離開。
“恭送陛下。”
等天佑帝一走,孫曦將盛昭明扶了起來,“太子殿下,快些起來。”
說著,又壓著聲音道,“給你看的冊子,您到底看完了沒?有人選了不?”
看在他剛才這麼配合幫忙的份上,麻煩太子殿下快點選了人,好了了他的“事”。
盛昭明嘿嘿一笑,“孫首輔,本宮馬上就要隨國公爺去西北,這事晚點睡。”
孫曦知道他說的是事情,無奈搖頭,“罷了罷了。”
他給安行寫信說清楚,不是他不努力,是太子殿下不配合,可千萬不能把他的“小秘密”說出去啊。
今日天佑帝的動作太大,諸多官員下了朝各自約了起來,準備各自去商議。
盛昭明則是攔住了許國公的去路,“國公爺,今日為何主動請纓?”
可與之前商議好的不同。
許國公看了他一眼,嘴里露出一絲苦笑,“殿下,還是自己去問問陛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