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人,好久不見。”
“如淵,許久未見,近來可好?”
申湛與安行同齡,但頭發花白,胡須半白,看著比安行大了不少。
是個氣質隨和儒雅的老頭。
陸啟霖上前一步行禮,“見過申大人。”
“快起快起。”
申湛有些受寵若驚。
以往在朝為官,安行不曾對他這般客氣過,兩人說好听點就是普通同僚,說實在點,就是點頭之交而已。
眼下,對方卻是親切的喊自己的字。
完全不是流雲先生以往風格。
但申湛還是從善如流,“勞流雲掛念,近來一切都好,這不陛下點我來江東道辦差,可是好生體會了一番不同于盛都的景色。”
說著,贊嘆道,“煙雨朦朧,如夢似幻,靈修風光恰如你的詩文。”
“各地有各地的風采,我記得如淵你家鄉在西北之地,那里應也是長河落日,風光無限。”
兩人客套了幾句,安行就邀請申湛用午膳。
“得知你要來,特意讓家中廚子做了幾道本地特色,可莫要嫌棄。”
“流雲太客氣了,在盛都之時就听聞安府菜肴美味,一直沒尋到機會,今日我可要大快朵頤。”
兩人邊說邊走,陸啟霖乖乖跟在身後。
申湛數次用眼角余光打量這孩子。
此子年紀雖小,卻已是連中三元,是個奇才。性子更是從容端方,不該說話的時候絕對不多嘴,甚好甚好。
想到自己在盛都被人塞進府的“紈褲”徒弟們,他都有些酸了。
三人落座後,後廚就開始不斷上菜。
申湛本是想趁著用膳時候考教新出的案首幾句,然後適時夸上那麼幾句,完成今日的任務。
沒想到安府的菜肴卻是一道比一道美味。
一時之間,他埋頭苦吃,倒是忘記了夸獎,也忘記了提問。
等吃的差不多了,安行令人送上香茶。
他略有幾分不好意思,剛準備開口,卻張口一個“嗝”。
啊這。
“師父,嗝,嗝。”
就在這時,陸啟霖忽然也打起了“嗝”。
安行立刻送上一杯茶,“快喝些茶,這鴨子是水貨,吃多了就容易噯氣。”
陸啟霖灌了一杯水。
申湛趕緊也灌了一杯。
總算掩蓋住了這一場失禮。
清了清嗓子,他趕緊道,“流雲,我看了你徒兒的答卷,小小年紀,寫的字不僅筆力靈動,這題答得更是老練,實在是英雄出少年啊。”
陸啟霖心道,一天天被人追著“練”那麼多字,能寫的不好嗎?
還有答題,嘿嘿,試卷大法在哪都有用!
听人夸自己弟子,安行平時肯定是說還湊合吧。
今日卻是夸贊道,“這孩子從小勤勉,日日早起讀書,天天勤耕不輟,書中遇到不懂之處,必然要弄懂為止,很是好學。
此番考試得了頭名,也算是幾年辛苦的回報。”
陸啟霖默默垂眼。
這,說得是他嗎?
是不是吹的有些過了?
除了要去松風學堂那段日子他早起之外,平時......
咳咳,反正沒耽誤讀書。
至于問,他大多數都是听講......
申湛聞言,感嘆道,“天資極佳,還能如此上進,流雲你收了個好弟子啊。”
哪里像他府上的那些紈褲,也不是笨蛋,一個個卻是不肯學,他用心教的都喂了狗。
想到這里,他望向陸啟霖的眼神越發慈愛。
“天資與勤勉缺一不可,你很好。”
他當年在同窗之中,並非最聰慧的,卻是最努力的,這才一步步走到現在。
天姿極佳者,他欣賞。
勤勉者,他更欣賞歡喜。
打量了好一會,申湛朝陸啟霖問道,“我觀你的答卷,算學題全對,卷面干淨無涂改,可是對答案胸有陳竹?”
陸啟霖頷首,“兩道算學不難,學生算完就謄寫在卷子。”
這句話里並無驕傲之色,只是在陳述事實,惹的申湛又是連連點頭。
他轉而問安行道,“流雲,盛都國子監等書院學子們,如今都在習算學,陛下對此也很感興趣,我這才如此出題,你可是提前預判?”
他發現算對的學子,大都來自平越縣。
安行辭官的時候,盛都算學之風正起。
安行搖頭,“倒也不是。這孩子在縣里尋了個學堂上學,那學堂里的先生們常與盛都友人通信,不知打哪弄來了題目。
孩子喜歡,隨便算算,我沒教。”
申湛嘴巴微張,驚訝不已。
他當日還以為這孩子做不出題目,甚是惋惜呢。
事後才發現人家算的有多快。
以為是安行教的,沒想到竟是自學成才?
安行笑了笑,“眼下我在府城住,這孩子過陣子就要回平越縣縣學讀書,就是想教都教不了。”
聞弦歌知雅意。
申湛立刻道,“如此聰穎,又這般刻苦的學子難得,本官破例準他在府學上學。”
“多謝申大人。”
目的達到,陸啟霖趕緊拜謝。
他知道今日為何師父要宴請申湛。
為的是他的入府學的資格。
即便他是此次院試案首,按照舊例他的戶籍在平越縣,還是得回平越縣的縣學上課。
想要在府學讀書,需得得到學政大人的批準,名為“拔尤”。
但世人大都愛惜羽毛,當地學政就算願意破例批準縣城秀才入府學讀書,名額也不會太多。
安行朝申湛拱拱手,“多謝如淵。”
申湛擺擺手,“不用謝我,是你弟子才智出眾。”
又對陸啟霖道,“去了府學,定要繼續勤勉。若你歲考成績不佳,本官可要將你打回原地的。”
“定不負大人期望。”
又聊了許久,申湛告辭離去。
安行親自將人送到門口,“知你忙于考學,必不會久留嘉安府,便提前與你告個別,一路平安。”
“多謝流雲,有緣再會。”
安忠適時送上籃子糕點,“大人路上用。”
“多謝。”
路上,申湛打開食盒,卻見最上面放了一個卷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