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趕山打獵娶女知青

第659章 毛領子的生產工藝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梅菜干扣肉 本章︰第659章 毛領子的生產工藝

    這倆被人笑話的中年人,賣的是毛茸茸的膨紗領子,就是常說的毛領子。

    這玩意對于不少北方人而言,也算是時代印記了。

    這年月的衣服在設計之初,就比不上後世的各種款式。

    有設計理念之類的原因,也有物資品類不多的緣故,當然,最重要的必然是成本問題。

    北方冬季寒冷,衣服領子單薄的話,護不住脖子不說,還一個勁的順著領子往里頭灌風。

    而所謂的毛領子,就是毛茸茸的一條,直接縫在衣領里面那一側,保暖防風,手巧點的,還能提升美觀。

    這玩意眼下大部分人都是單獨買的,買回家之後不管是自己縫在衣領上,還是找有縫紉機的裁縫幫忙,都比買那種直接帶著毛領子的衣服劃算的多。

    張紅旗去年冬天就見過,這玩意在京城那邊的市場價大概能賣到兩塊到三塊的樣子。

    全是擺攤的個體戶在賣,價格也就沒法統一。

    不過,那倆中年男人拉來二三十個麻袋的毛領子,跑到廣州,還是夏天,究竟是咋尋思的?

    強仔和阿珍都樂呵呵的,類似的情況他們見多了,做買賣嘛,自然有賺有賠。

    比這離譜更多的場面,他們也時常能見到。

    趙鐵柱都看樂了,廣州的夏天,熱就不說了,還潮濕悶熱的厲害,他這幾天真就感覺在受罪。

    咋說呢,本身就忙活著進貨的事,一刻不得閑,身上的衣服要不了半天,能變餿!

    這玩意已經超出了趙鐵柱的常識,天熱出汗,干活也出汗,這在他看來很正常,可特麼渾身上下餿哄哄的算個怎麼回事吶!

    說句不好听的,趙鐵柱一天下來,自己都懷疑自己尿褲子上暖干了……

    這倆人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整了這老多的毛領子出來,實在是琢磨不透他們的腦回路。

    “紅旗,徐叔,上去問一下,我覺得咱們能賺一筆唔。”

    阿珍和一幫老爺們兒不一樣,她心更細,“這些東西,你們帶去京城肯定能賣出去的。”

    雖然在京城,大夏天的賣毛領子也有點奇怪,但是如果價格足夠便宜,真就不會壓貨。

    畢竟眼下的普通人,都過的節儉,但凡價格合適,誰也不會拒絕提前為冬天做準備。

    後世不還有反季節買貨的嘛,就是圖個便宜實惠,只不過後來這麼干的人多了,反倒成了商家套路人的手段了。

    劉浩笑嘻嘻的上去攀談,那倆中年男人一听是北方口音,頓時來了精神,連說帶比劃的,給事情說了個大概。

    這倆人是余姚那邊過來的,不是本地人。

    余姚那邊的山上,產一種拉毛果,這東西原來沒啥用,撿回去也是當柴燒。

    後來有小鬼子的客商專門買這個,八分錢一個,當地人都驚了。

    怎麼說呢,這可比靠山屯的鄉親們進山采山貨還來勁吶!

    畢竟這玩意產量足夠大,又不用鑽老林子來回尋找,這不是妥妥的山神爺送金娃娃嘛。

    不過當地人的警覺性也很高,涉及到鬼子,自然要想法子探個究竟的。

    咋說呢,就是不相信鬼子會這麼好心,上趕著給老鄉們送錢花。

    結果這東西的秘密,還真就被打探出來了。

    也跟拉毛果在運用當中,極為簡單有很大關系。

    鬼子把這玩意買回去,是用在棉毛紡織品起毛的工藝環節。

    鬼子工廠把拉毛果套在轉軸上,很容易就能把膨體紗弄成毛絨品。

    不要小看這個工藝,用這種方法做出來的毛領子,到了天冷的時候真就是暖和還美觀。

    當然,比不得動物的好皮毛,可這玩意不是價格便宜嘛。

    當地人知道鬼子買這些拉毛果回去是干啥用的之後,就尋思,咱們沒有大機器,咱們用手搖的不也能整嗎?

    鬼子能賺錢,憑什麼咱們就不能?

    接下來幾年,不僅僅是余姚,就連慈溪、寧波這些也有拉毛果出產的地方,就全整上毛領子了。

    這要是放在後世,自然就形成了產業集群,政府指定要引導干預,爭取把整個產業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的。

    可眼下咋說呢,當地政府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屬于有人情味了,還能咋引導啊。

    于是,這些生產毛領子的,大多是以作坊的形式在干這個生意。

    做的人越來越多,產量自然也越來越高。

    如果是大集群那種模式,哪怕有人出面負責統購統銷呢,情況就會好很多,可偏偏的,沒有。

    小作坊的缺陷很多,單就說眼下這二人遭遇的問題。

    銷售渠道匱乏,自己運到外地成本激增不說,還無法保證到了地方能有當地的客商接手。

    從去年開始,這些小作坊能接觸到的市場大略已經飽和了。

    按照這哥倆的說法,一開始做一條毛領子,能賺五六毛錢!

    後來,五六分!

    就這,還是見機快膽子小的人,他們倒是落袋為安了,也躲過了一次災難。

    而大部分人則認為,這屬于正常的價格波動。

    類似的情況之前也出現過,但是沒這麼離譜。

    這些人覺得,等到產量高峰期過去,那些低價賣貨的人賣完了,毛領子的價格自然就會回升了。

    這些人不但不忙著出貨,甚至還有人開始低價吃進。

    都是干這一行的,成本價大概都能估算出來。

    膽小的,或者等著還賬的,這些人只能把手里的貨出掉,利潤不利潤的,已經顧不上了,少賠就是賺。

    結果就在大家都等著毛領子價格回升的時候,遇上了暖冬。

    雖然後來,天氣卻是又冷了,可那會已經沒人在乎這些了。

    首先就是,那些資金實在撐不住的人,開始出貨。

    接著,跟風的越來越多,直接形成了一種市場行為,別管多低的價格,就是賣不出去,越賣不掉,價格越低!

    信息渠道不暢,沒有大客商統購統銷,沒有管理部門引導,大批作坊式的經營者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一切。

    “賠的慘啊,成本價賠一半,都沒人樂意接手!

    一直到過完年,天一暖和,更沒人要了,造孽啊!”

    老哥倆說的眼淚汪汪,劉浩听的直嘬牙花子。

    轉頭小聲跟張紅旗說“這倆犢子沒說實話,他們的貨怕不是年前囤的,結果愣是抗到現在,真幾波活該昂!”

    喜歡1977,趕山打獵娶女知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1977,趕山打獵娶女知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1977,趕山打獵娶女知青》,方便以後閱讀1977,趕山打獵娶女知青第659章 毛領子的生產工藝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1977,趕山打獵娶女知青第659章 毛領子的生產工藝並對1977,趕山打獵娶女知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