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廠里,當下最流行的東西,是能消腫的各種法子。
藥膏、偏方、熱敷、冷敷,全都輪番上場。
尤其是扮演母親角色的女演員,從開始學劇本,就一直不停的在哭,甚至影響了後續的拍攝進度。
劉浩一開始沒當回事,畢竟進了片場,他身為編劇之一雖然也很重要,但比不得導演方方面面都需要關注和操心。
等到他也覺得這麼整不是個事的時候,連去探班的婦聯同志都把眼楮哭腫好幾次了。
于是劉浩跑去樂春坊找林程遠求援,老林同志當成正經事給辦了。
不但自己琢磨方子,還找一塊坐鎮的同行討論,最終給弄了個消腫藥膏出來。
效果還不錯,反響很好。
林程遠也大氣,直接把藥方抄給了劉浩,讓他拿去北影廠,任由劇組和廠里自己配藥膏。
後來這藥膏在文藝戰線名聲響亮,據說能有效的消除眼袋,尤其以北影廠出品的效果最好!
張紅旗听說之後,想起來馬應龍……反正都是消腫祛多余組織的,據說人家那個消眼袋也是杠杠滴。
忙完孤兒怨劇本的事,已經進入了初冬。
張紅旗他們這些人,倒也沒覺得京城的冬天有多冷。
不過終究是生活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響。
走街串巷收舊東西的隊伍,達到了某種平衡,這些人自發的不再介紹新人加入。
這些人的收入不低,有個別運氣好的,一個月甚至能賺到七八百塊!
已經開了小半年出租車的何成,都眼饞的不行。
如今,張紅旗和趙鐵柱每個月的分紅已經能夠和收那些舊古董的支出持平,多多少少還能盈余一部分。
不管是張紅旗還是趙鐵柱,對眼下這個狀況都十分滿意。
秉承著只收不出的理念,存放在煤市街那處宅院的這些舊古董,將來必然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就在入冬後第一場雪之前,周紅婷從清泉縣發過來的干山貨中,夾帶了一封信。
說是張紅旗當初叮囑她照料的幾盆君子蘭,分株之後數量變多了,如今屋里快要擺不下了,詢問張紅旗如何處理。
當初張紅旗惦記著長春熱炒君子蘭的新聞,屬于提前布局了。
後來事情多,也就給忘了。
算算時間,再有兩三年,君子蘭就該被炒到天價。
不過這東西不好侍弄,尤其是對溫度要求很高,周紅婷愣是給養的,分株分到屋里快擺不下,屬實是出乎意料。
或許是有這方面的天賦吧,周紅婷憑借道听途說來的法子,自己摸索著,養死了幾盆之後,那些君子蘭就逐漸茁壯起來。
至于說,屋里放不下雲雲,多少有點夸張的味道,說白了就是變相的在問張紅旗,這玩意還有必要繼續繁育嗎?
你們兩口子全跑京城去了,我留在靠山屯天天收山貨,還得給你養花種草的,沒必要的話,我就少整點,挺忙的。
具體自己當初搜羅那幾盆君子蘭,能值多少錢,張紅旗心里也沒個準數。
但是他只是听說過這檔子事,說是有賣一二十萬高價的。
特麼的,1984年的一二十萬!
熱炒之下,即便是品相普通的,價格也得在一兩萬塊錢。
這哪是種君子蘭啊,這是在種金子!
當下,張紅旗專門拍了個電報回去,就三個字繼續種。
當初,張紅旗留了個心眼,種的那點君子蘭,有外人問起就說是某種藥材,需要種夠年頭才能入藥。
除了他們幾個之外,屯子里應該沒人知道這是啥玩意。
不過周紅婷的信也不白寫,張紅旗也開始在京城打听君子蘭的消息。
有了就買回去種,樂春坊那院子房間多地方大,先種個兩年,到時候趁著熱炒直接賣掉,不說別的,買院子和翻修的錢絕對足夠了。
有了這個念想,還真讓張紅旗買到兩盆,全是小苗,不知道誰擱信托商店寄售的,三塊錢一盆。
張紅旗付錢的時候,營業員大姐欲言又止,估摸著把他當傻子了。
這玩意咋說呢,最早應該是鬼子送給溥儀,屬于宮廷御花之類的東西。
後來慢慢流到了民間,逐漸擴散開來。
至于真實的情況,倒也不必過分考究。
君子蘭是南非種,所以對溫度要求高,不熟悉的一上手,容易給養不好。
到了六十年代的時候,這東西因為和溥儀牽扯上關系了,壓根就不讓養了。
到了七十年代末期,長春那邊的君子蘭開始火熱起來,大多是一些老干部養。
這東西名字都叫君子蘭,中國人哪能不喜歡呢?
于是,君子蘭也就被賦予了一些品性高潔之類的特殊含義。
實際上,眼下在長春已經有熱炒君子蘭的苗頭了。
這時候的長春,氛圍感已經有了,成為了君子蘭的集散地,外地客商都不少。
其實眼下這個情況就挺好,種的人能賺點小錢,外地客商賺點辛苦錢,還盤活了當地的經濟環境。
可某些東西一旦開始,必然會按照一些既定的規律飛速前行。
到了明年也就是1982年,長春甚至出台了限價令,一盆君子蘭售價不得超過兩千塊。
可越是這樣,君子蘭的價格就越是往上漲。
到了1983年,開始征收交易稅了,全國首例。
這麼一來,那就徹底點燃民眾的熱情了。
後來長春也從善如流,可能認為堵不如疏吧,直接就整出了陽台經濟的新名詞,大家一塊種吧。
反正後面發生的事情,也依然遵循著某種規律,一通猛炒之後,達到了,然後急速下墜,一地雞毛。
這就屬于金融泡沫了,早晚要戳破的。
當然,後世都說全民熱炒,張紅旗是不咋信的。
一盆花炒到幾萬塊,普通的老百姓哪有錢跟著整啊?
別說長春了,就眼下這個年月,全國篩一遍,啥地方的普通人也參與不了這種豪賭。
這東西的本質,和十七世紀荷蘭人猛炒郁金香一個道理。
伴隨著新年的臨近,一幫人開始準備回沈陽過年。
林程遠和劉金鳳原本打算回陝北一趟的,結果被劉金鳳娘家給勸住了,索性和大家一塊回沈陽。
至于杭城,林程遠和林彩英父女兩個,誰也沒有提起。
喜歡1977,趕山打獵娶女知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1977,趕山打獵娶女知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