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真感情,還得是人家劉浩和張再慶。
哥倆真就是純粹的對脾氣,看的馬曉玲都直撇嘴,也不知道心里吃醋了沒。
不過馬曉玲倒也不會被冷落,有二丫兒張芳芳在呢,別瞅這小丫頭想她嫂子也想的夠嗆,可家里來且了,人家二丫兒也得先忙著招呼且不是。
劉浩和馬曉玲就這麼熱熱鬧鬧的擱靠山屯住下了。
雖說是貓冬,倆人也不會無聊。
單就是趙鐵柱家里頭那熱鬧勁,馬曉玲都有點樂不思蜀了。
轉眼到了趕場的日子,往年這個時候,各個屯子的知情都往場部跑,各個村寨的車把式則忙著創收。
今年略顯冷清,各個知青點的人走了一多半,甚至有點屯子,知青點直接就沒人了。
最遲明年,知青們回城的政策徹底放開,只要樂意,全都能回家。
入冬之後,靠山屯知青點就剩下周紅婷自己了,平日里那個冷清,當真不足為外人道。
一個人孤單就算了,關鍵是真就不安全。
林彩英去沈陽之前,就給周紅婷交代了,讓她回家探親一趟,過完年天暖和再回來。
周紅婷自然從善如流。
她一個姑娘家的,獨自一個住在知青點,哪怕平時虎妞她們幾個時不時過來跟她作伴,也備不住有人惦記。
也就是靠山屯有老支書坐鎮,沒村癩子滋生的空間,但凡換到南溝屯子,指不定早就出事了。
周紅婷一直沒辦回城手續,是跟林彩英商量之後的決定。
正經來說,這姑娘各方面都沒啥大問題,在國家已經放開政策的眼下,但凡打申請,通過的概率極大。
之所以一直拖著,還是回城之後安排不了工作。
大批知情回城,讓各個城市的崗位更加稀缺,甚至引發了不少社會問題。
周紅婷能夠在靠山屯跟著侍弄草藥啥的,多少賺點,肯定比回城吃家里強。
只不過,這種情況肯定是不符合眼下大部分人的價值觀的。
她父母提起來,也是抹眼淚,可周紅婷自己,在回到杭城之後,親眼見到了許多無法安排工作的知青們生活的有多窘迫之後,反倒是產生了長期跟著林彩英種植草藥、搗鼓藥膏之類營生的想法。
周紅婷偷偷算過一筆賬,即便是她運氣好,回到杭城之後能夠安排工作,每個月正常開支,也就是三十多塊。
這還是老工人,剛上班的,還拿不了這麼多工資。
各種吃喝開銷刨去,還能剩下多少?
更何況,工作是那麼好安排的?
哪怕真就是人人有份呢,這麼多回城的知情,大家不得排隊慢慢等嗎?
輪到自己的時候,天知道已經等多久了。
反倒是跟著林彩英,在靠山屯折騰藥膏,也就是小半年的時間,中間還被人舉報過,嚴重影響了收益,就這,周紅婷陸陸續續往家里寄了一百二十塊錢和百十斤全國糧票了!
要知道,這還是草藥今年剛開始嘗試,壓根就沒有收益。
要是種植藥材的事情也辦成了,哪怕是參與的人多,分到個人手里,也不比上班賺的工資少!
當然,穩定性和各種福利這一塊,周紅婷沒法考慮。
但這玩意咋說呢,她考慮,就能有嗎?
反倒是,她在靠山屯做的一切,並不一定非得需要知青的身份。
把回城的手續辦了,然後人依然留在靠山屯,繼續跟著一幫姐妹們種藥材做藥膏,未嘗不是一條活命的路子啊。
杭城這邊,真的能安排工作,再回來也不晚。
說到底,即便是周紅婷自己,也是希望能夠在家里有份正式的工作的。
畢竟哪怕在後世,大部分人的觀念,能在杭城有個安穩的正式工作,也比在東北鄉下屯子里做小生意強。
更何況是眼下這個年代呢?
可惜,世間哪有事事皆順自己心意的?
周紅婷的父母最終被說服了,一家子人放下心事,倒也輕輕松松過了個年。
只等著年後周紅婷返回靠山屯,繼續自己種藥材做藥膏的事業。
只不過,父母臉上的笑容有多少真多少假,誰也說不清,只剩下暗暗心酸。
還是自己老兩口沒本事,沒法給姑娘安排個工作,眼瞅著同齡人都忙活著說媒找對象了,而自家的大女兒還得回東北繼續插隊。
身處杭城,周紅婷的父母打听消息的渠道更加方便。
自然清楚國家的政策,也明白知青們回城是大勢所趨。
可總要吃飯,總要生活吧。
心中總是愧疚的,尤其是周紅婷的親事。
老兩口晚上的時候,也暗自琢磨過。
紅婷的模樣真就不比旁人差,哪怕沒工作留在杭城,未必就找不到一個有工作的丈夫。
可狹小的屋內,連給女兒支張床的地方都沒有……
母親略略從側面提了一嘴親事,周紅婷雖然嗔怪,好似害羞,可作為過來人,她母親敏銳的察覺到,這姑娘怕不是在東北那邊有了對象吧?
少女情懷,單純的害羞不樂意提起自己的婚事,和別人提起,心底瞬間就想起某人,不論是表情還是態度,終究是不同的。
母親長嘆,卻也無能為力,甚至不敢開口勸說。
且先這麼糊涂著吧,未必不是一門好親事,未來的事情,誰又能說得準呢?
到了趕場這天,張紅旗一幫人早早起來,去生產隊借了馬拉大車,直奔縣城。
原本好些人以為,今年知青少,怕是要比往年冷清。
可真到了場部附近,就會發現滿不是那麼回事。
知青比往年自然少了,可場部周圍卻比往年還熱鬧。
咋說呢,消費能力得到了釋放,周邊的鄉親來來趕場,用自家的東西換點糧票啥的,更膽大了。
也沒啥人管,往年戴著紅箍來回巡邏的年輕人,都少了很多。
建設兵團改制後的第一個春節,某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改變,已經悄悄發生。
走在人群里的張紅旗,敏銳的察覺到了這一點,或許過完年,就能見到那些天南海北趕過來專程跑木材指標的老客們。
真正讓東北這片土地上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機會,快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