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使團搭起了帳篷,燃起了篝火,帳篷里透出人影,那是有人在里頭燃起了煤油燈的緣故,布格看著煤油燈,有些疲憊的嘆了口氣。
這煤油不知是何時出現的,不過短短幾年的功夫,忽然就風靡了大江南北。
回鶻的普通百姓用不起,可達官顯貴幾乎家家都有,商人們運來的煤油還沒落地就遭到哄搶。
回鶻也想自己造這種油,可就連被他們扣下的商人也說不出所以然來,只說非得找到猛火油,又修出高塔——但猛火油在高塔中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如何變成的煤油,這就無人可知了。
那商人在重刑之下仍舊只是說︰“知道其中奧秘的人,在阮地都離不得高塔附近,但是家中親人兒女幾年都未必能見他們一面,衣食住行無一不精,阮地如今沒有僕從,偏偏官府還會為他們配上保姆保父,好叫他們不必為吃喝拉撒煩憂。”
猛火油只能產出煤油麼?
這是一直圍繞在布格心頭的問題。
他發現,煤油出現之後,來往的商人除了水泥路以外,還會提到瀝青路,阮地許多地方修路,只要不是要過巨量商隊的大路,供村民進城,方便山民交通的路,全都由瀝青鋪設。
突然增量的瀝青,是否與阮地能提煉猛火油有關?
若煤油、瀝青都與此有關,那……猛火油,還能提煉出現什麼?
布格對阮地的好奇,最初就來自于此,好奇之下隱藏的是巨大的惶恐,阮地來帶的變化太多,而阮地自身的變化太大……
他甚至因為那商人產生了恐懼,不斷上書,希望國王能將商人放出牢房,好生安置養傷,派人送上禮物,握手言和,再將其送回阮地。
偏偏國王不肯,認為阮地再蠻橫,也不會因為一個商人與其開戰。
尤其王妃一直與阮女通信,國王以為,自己大可以與阮女結成聯盟,異姓姐弟——雖然他比阮女的年紀大,但因為阮女強勢,所以執弟禮也可以,若是實在不行,認阮女當干娘也行。
差了輩分,年紀就更不算什麼了。
阮女的野心如今無人不知,國王想與其合作,瓜分周邊小國,到時候阮女吃肉,回鶻喝湯,也算共贏,列祖列宗泉下有知,也要欣慰有個好子孫。
但布格卻一直心緒不寧。
阮女真的不對回鶻下手嗎?
遠交近攻,西夏曾經是近,回鶻是遠,如今西夏已亡,回鶻就成了近。
唇齒相依這個道理,朝堂諸公難道不懂嗎?只是阮地勢大,回鶻弱小,即便知道其中的陰謀和道理,回鶻也無力回天,只能盼著阮女看回鶻恭謹的份上,將來下手時也能給個體面,別將達官貴人們都殺光了。
大國小國之分,到如今已然明確。
布格離開帳篷,待在帳篷里,他越發覺得氣短心慌。
使團的眾人也圍坐在篝火旁。
布格剛坐下,就听一旁的人指向不遠處的帳篷群︰“你看看,那邊是大理的使團。”
“大理?”布格奇道︰“大理也派出了使團,要去阮地?”
“我叫人去問過了,他們所以從西夏過去,是不想從思播等地過去。”那人撥弄了一下火堆,苦笑道,“如今各國之中,大理倒是強盛,他們也沒帶貢品,只是想和阮地交換國書。”
他們來朝貢,大理卻只是單純的想和阮地互通有無。
“為著什麼?”布格不明所以,“大理距阮地遙遠,有川蜀和思播等地阻隔,與阮地兩下相安,何必趕來?”
那人︰“如今……阮地恐怕要通過川蜀,經略思播等地,听大臣們說,如今阮地女吏,稱呼思播等地為貴州……連名都起好了。”
名字都定了,要說阮地對思播等地沒有想法,可能嗎?
“大理恐怕因此不得不和阮地交際。”那人小聲說,“若是阮地依靠川蜀拿下了思播等地,那就可以直入大理,到時候大理可就到了生死存亡之際了。”
布格心如擂鼓。
川蜀如今還不算阮地的地盤,但川南幾乎已經在阮地的掌控之中了,甚至川西川東的 人,白蠻、以及烏蠻等等非漢人,如今都開始與阮地漢人通商,甚至不少羈縻州的刺史,明明還是宋國的官,如今卻在學阮地的通用漢話。
甚至阮地對川蜀的控制,大多依靠對這些蕃族的控制。
這是對以前的中原王朝而言難以想象的——宋國,包括宋國之前的中原王國,對西南的掌控非常衰弱,哪怕統治了川蜀這麼多年,觸手仍然只能停留在川蜀的平原,無法深入川西等地。
宋國如今還保持著對川蜀的控制,還是得益于宋國需要從川蜀到思播等地,買大理那邊的馬。
布格是正兒八經讀過書,認識過兩國博弈,學習過天下大勢的。
他很快就想通了為什麼阮地需要“貴州”。
因為阮地“需要”大理,“貴州”窮困,它全是山脈,根本沒有平原,川蜀再險峻,還有成都平原可以種植和屯兵,能夠讓軍隊在當地就找到後勤。
但“貴州”沒有,還不好種地,因為土壤下面就是石頭,一旦遇到暴雨,土壤流失,石頭上能種什麼糧食?且“貴州”的蕃族這麼多年從未被中原王朝真正統治,認為“漢人來了很快就會走”。
治理“貴州”也沒什麼好處,土司太多,當地官員根本收不到賦稅,宋國朝廷只能拿川蜀和廣南東西兩路的稅收去“養”貴州的行政班底和公共事務。
可——川蜀無法直通大理,雖有小路,但無法通過大軍。
必須經過阮地官吏如今嘴里的“貴州”,沒有“貴州”,則西南永遠難安,失去“貴州”,那麼中原失去大門,只要西北只要有一支強大的勢力,就能通過大理進入中原。
大理不似“貴州”,大理是可以養活一個強大王國的!
“怪不得……”布格很快明白過來,“阮地之所以一直不對遼國和宋國下手,就是要經過西夏控制川蜀,通過川蜀得到思播等地,再經由思播等地……”
“大理。”布格嘆息,“利刃懸頂啊!”
“可阮地能做到嗎?”使臣卻有另外的看法,“思播等地中原數次攻伐,如今不還是和蕃族涇渭分明?這麼些年漢人從多地遷徙至思播等地,可還是與當地蕃族既不通婚,也不經商,阮地是有錢,吏目也肯吃苦,可漢人這麼多年沒做到的事,阮地就能做到了?”
布格︰“若只是強攻,想來與以往的漢人王國別無二致,可你不要忘了,阮地能在短短二十多年里成為一霸,靠得不止是打仗。”
打仗只有消耗,布格的漢人先生曾說過,中原王朝打仗,多數時候都是虧的,虧人命,虧錢,虧糧草,因為打下一個地方,必要消耗人命,殺了所有敢于反抗的人,這保證了中原能夠有效治理這些地方,但,在依靠人力種地,挖礦,發展的時候,打下一個地方消耗頗多,但在將來的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里,中原王朝得不到一點好處,或許還要花錢遷人過去,減稅,甚至免稅,鼓勵人們種地,恢復生產。
所以中原王朝有時候明明打了勝仗,卻不乘勝追擊,而是班師回朝,導致前期的投入幾乎全部浪費,因為繼續下去,是更大的浪費。
反正蕃族人少,不能進軍中原,彼此之間又爭斗不休,那就讓他們繼續自治吧,只要在明面上接受中原的授官,接受羈縻即可。
但阮地不同,阮地能開山——他們有強大的火藥。
這讓他們能在山區修路。
他們也會做生意,蕃人難道喜歡在潮濕瘴氣重的山林里和同族打生打死麼?
只要阮人能在山下開墾,甚至炸出平地,只要有耐心,蕃人必然會下山。
布格抬頭望向星空。
天下大勢,分分合合,阮地橫空出世,恐怕已然到了要合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