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這麼說,紅旗生產隊搞分田到戶也一定會沒事的,對不對?”陳小婷問道。
“你還在擔心這個事情啊?現在全國還沒有听說哪個生產隊在搞分田到戶,不過不代表這個事情沒有發生,或許有的生產隊也在搞類似的事情,只是別人可能是偷偷摸摸的在搞,像紅旗生產隊搞這麼大的陣勢,還請公社,請縣里的人過去,的確罕見。”高唱秋說道。
“陳浩的膽子是真的大,要出了事情,不說殺頭,坐牢是一定的,真要如此,整個人生就毀掉了,相關的干部和領導,一個也都跑不了。”
沒有听說,沒有看到生產隊搞分田到戶,但不代表沒有生產隊這麼做。
全國這麼多地方,總歸有些地方管不著,或者管的不嚴。
“那你說,會不會有事呢?”陳小婷追問道。
“你是擔心你的浩哥出問題吧?”高唱秋看著陳小婷,“會不會出事我也不太清楚,但陳浩既然敢那麼做,我估摸著他肯定是有一定把握的。”
“听你說,他開了飯館,又跟茅台合作,還做了一些其它的事情,這個人至少能力和膽量是沒有問題的。”
“這麼久了還沒有出事,還能讓公社和縣里的領導過去,參加分田到戶的儀式,政治方面也是有一定智慧的,至少跟干部,跟政府之間的關系處理的還行。”
“不然就憑他搞的這個陣仗,肯定吃不了兜著走。”
握有權力的人,不一定能把事做好,但是要搞壞一件事,太容易了。
高唱秋看著陳小婷,很感嘆。
陳小婷長相很不錯,雖說是從農村出來的,但這樣的長相放在城里也屬于非常優秀的,學校里有不少男同學對陳小婷有好感,還通過她,打听過陳小婷的家里情況,興趣愛好之類的。
只不過陳小婷沒有那個意思,只有在聊到陳浩,在給陳浩寫信,說陳浩相關的事情的時候,陳小婷才有興趣。
而且是興致昂揚,眉飛色舞。
“但是分田到戶的確幫助了村民,讓村民的日子好過了不少。”陳小婷說道,“這次分田到戶儀式,每家每戶還分了不少東西。”
“有些事並不是說結果是好的,是對的,就會按照這個執行,還得要考慮意識形態,考慮政治等方面的問題,尤其是分田到戶這類事情。”高唱秋說道。
“分田到戶好不好,個體工商戶好不好,這個一直以來都有爭論,可凡是說好的,哪怕擺出的是客觀事實,也會被批判。”
“不過你也不要太擔心,雖然我也不知道後續具體的情況會如何,但陳浩的這份勇氣還是值得肯定的,而且政策的確寬松了不少。”
她家里有些背景,但是很多政策,哪怕是高干也不知道,只有核心層,能做出決策的領導級別才知道,甚至于說,做出決策級別的領導,這會兒也不一定知道,得等到臨頭了,才能最終下定決心。
這世界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
“放假了,你跟我一起去生產隊玩一玩吧,我們生產隊有招待所,還有食堂,你住在招待所就行,里頭很干淨,不比一些城里的招待所差,甚至還要強不少。”陳小婷說道。
她也對高唱秋發出了邀請。
“我總覺得陳浩喊我去生產隊有別的想法,沒那麼簡單。”高唱秋說道。
“能有什麼想法?就是讓你去玩一玩吧,因為我跟他說過你,你對我很照顧,而且你也幫了他的忙,給他寄了不少國外的書籍,這些書籍在江城也很難尋,得要是上海這樣的城市才能買到,而且一般的書店還沒有賣,得要從別的途徑購買。”陳小婷有些疑惑,不知道高唱秋為什麼會覺得陳浩有別的想法。
陳浩有那麼算計?
“你邀請我過去,我相信你只是出于咱們的友情,想讓我過去玩一玩,看一看,但是陳浩這樣的人,肯定沒有這麼簡單的目的,他真想要感謝我,有很多別的方式,比方下次你再回學校的時候,讓你帶些東西給我,甚至不需要你幫著帶,他自己就能從那邊郵寄過來。”高唱秋說道。
“不過即便他有什麼想法,肯定也不是什麼壞想法,多半還是關于合作方面的,對雙方都有好處的事情,但具體是什麼事情我現在還猜不出來。”
要不要去,高唱秋還沒有下定決心,她還要考慮考慮。
離著放寒假還有2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也夠她考慮的了。
分田到戶儀式過後的第2天,長豐縣的縣委機關報上,出現了關于紅旗生產隊分田到戶事情的報道。
《長豐縣報》︰紅旗生產隊糧食產量翻番!
就這一篇報道,字數不是很多,標題里沒有關于分田到戶的字眼,只在內容里提及了一下,整篇文章主要介紹紅旗生產隊糧食產量,比以前翻了一倍多,還提到了大棚種植和人工種植木耳和香菇。
配了兩張圖片。
一張是大棚,一張是後山的人工種植基地。
報紙是劉懷德親自送到紅旗生產隊來的,帶了好幾份報紙。
陳浩,劉懷德,陳自強,陳洪興,4人在隊委辦公室里抽著煙,看著這份報紙上的相關報道。
桌上擺著一盤炒花生。
“怎麼才報道這麼點東西,分田到戶沒提到多少,就是儀式上發的東西,也沒提,拍了那麼多照片,就選了這2張?”陳洪興很不理解。
“縣里是不是對分田到戶不看好?這報道好多東西都沒寫出來。”陳自強也跟著點頭。
2人對報紙上刊登的東西不滿意。
招待所,食堂,分的福利,食堂的飯菜,還有村民的穿著,包括小汽車,磚瓦房之類的,都沒體現出來。
不止是照片沒有,就是文章里頭也沒有。
“縣里的一些領導,對分田到戶這事還存在疑慮,能上報,有提到分田到戶這事,多半還是石局長和王局長出的力,兩人多半還面臨很大的壓力。”陳浩道,“能報道出來,也算是好事。”
“最終,還是要看省里的看法,包括劉書記走的內參資料。”
《長豐縣報》是縣委機關報,無償發給縣機關干部,各公社領導,里頭的內容代表縣里的態度。
縣里主要領導都沒參加分田到戶儀式,能在縣委機關報上刊登一篇文章,哪怕只報道了部分內容,也算是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