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長史府。
劉寅坐于正中,十六個黑衣法吏分坐兩側,人人面目嚴肅。
法吏依次站起稟事。
“織錦場,畢。”
“城門,畢。”
“甲犯宅,畢。”
“乙犯宅,畢。”
“案證文卷,具。”
“查核押鈐,具。”
“典簽令狀,押。”
“拘傳文書,驗。”
“封守文書,驗。”
“郡兵曹牒,驗。”
“監押文書,驗。”
“刑訊文書,待驗。”
劉寅手一按,方才站起的十二人同時坐下,肅然無聲。
“該案重大,不容有失。自此刻起,長史府、郡衙皆禁外出,凡無差遣者,今夜皆宿于兩府之中。受遣公干,出門必及三人以上,相互監督。各令、文書、牒、狀等一應公文,皆予封存,收捕前下發。明日之事,關乎律法威嚴,亦系荊州安穩。凡有懈慢不謹,致使消息走漏、貽誤事機者,本官必以重典治之!”
眾法吏皆站起,躬身拱手︰“謹遵大人號令!”
......
碧簟犀簾,立冰消暑。
王揚坐在屋內,桌前擺著三碟精致糕點和“冰四樣”,有甜瓜、蜜桃、鮮蓮子、楊梅,瓜和桃都去皮切成小塊,用裝滿小冰塊的冰盤鎮著,上面還冒著絲絲涼氣。
一個侍女站在王揚身側,為他打扇。另一個侍女負責斟酒和從冰鑒中取果取冰。
蕭寶月和王揚相鄰而坐,中間只隔一方小案幾,紫衣遮身,簪鳳半卸,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王揚聲音侃侃,寶月心神專專。
自從上次“登堂入室”之後,蕭寶月便不要求王揚背書了,轉而開始請教問題。她幾次試探之後,知王揚在關節處常有保留,便不再問現實之策,轉而和王揚論史。而王揚也有自己的意圖,所以“不吝賜教”,不知不覺間,這“選修課”便改成了“研討課”,王揚的角色也由學生變成了老師。
“......漢初,京師宿衛唯在南北二軍,故呂後病重之時,以呂祿為上將軍居北軍,以呂產為相國居南軍,則京中兵力,皆歸諸呂,欲以此為萬安計也。至武帝時削減南北軍,會侍中常侍武騎及待詔西北良家子能騎射者期諸殿門,號曰‘期門’;又設建章營騎,後更名為‘羽林騎’,則南北軍之勢分矣。
期門即後來之虎賁,至後漢時,虎賁專掌宿衛侍從;又取征伐勞苦者為羽林,另選北軍高才者為左右羽林騎,故羽林、虎賁,漸成禁軍精銳所在。
此外,後漢京城兵力尚有三部。一是衛尉所領南北宮衛士。二是執金吾屬下緹騎、持戟。三為城門屯兵。
城門屯兵分散且不精,于三部之中最為次要。故王莽領朝政時,以孔光為太師,典城門兵,示以尊崇。只因城門並非要害,故能有此安排。至漢和帝宮變除竇憲,一詔丁鴻行太尉兼衛尉,屯南、北宮;二詔執金吾、北軍五校勒兵听調,唯不及城門兵,亦以其非關節所在之故。像桓帝誅梁冀......”
蕭寶月听得入神,腰身不自覺欠起,向王揚方向一點點傾斜過去。
王揚敲了敲桌。
蕭寶月一怔,美眸微露疑惑。
王揚豎掌外揮兩下︰“有點熱,你往後點。”
空氣一下子變得很安靜。
四周侍女目瞪口呆,不敢抬頭。打扇的侍女則揮扇如舊。
蕭寶月先是神色迷茫,然後難以置信!!!
這是......被......被嫌棄了???
蕭寶月頓時大怒︰“王——”
王揚道︰“要不今天先講到這兒——”
“王公子請繼續。”蕭寶月瞬間變臉,笑容和氣。
王揚皺眉︰“你說話聲一大,把我思路都打斷了。”
蕭寶月氣抖冷,袖中手掌緊緊攥著,卻只能忍氣吞聲道︰“公子說得是,是我聲音有些高了。”
王揚大爺似的嗯了一聲,開始慢條斯理吃栗粉糕。
蕭寶月見此景,差點沒忍住把那碟栗粉糕呼王揚臉上!
王揚吃完,又飲了口葡萄酒,見蕭寶月臉色微白,似在竭力忍耐,便繼續講道︰
“桓帝誅梁冀,先斂諸符節送尚書省,以防人持節令發兵。然後詔黃門令將左右廄騶、虎賁、羽林、都候劍戟士合千余人,圍梁冀府。此因衛尉及北軍五營中諸校尉皆梁冀黨,故不用南北宮衛士及北軍,史未載當時執金吾是誰,蓋亦不能信,所以專用羽林、虎賁。至于廄騶乃宮中馬廄騎吏、劍戟士繳循宮中,為六百石都侯所主,兩者人數加在一起都未必過百。此為總攏宮中所有可用之兵,奮力一擊。
黨錮之禍,竇武召北軍五營兵數千人入城誅宦官。宦官調可用之兵,亦為廄騶、虎賁、羽林、都候劍戟士千余人,此蓋為宮中宦官便宜間可集兵數之常數也。另以詔調北軍其余營兵與虎賁、羽林合兵,共擊竇武。
兩軍對攻,北軍素畏宦官之勢,兵多降者,故竇武敗。由是知何進召外兵入京之謀,實出于有因。一慮宦官發之倉促,挾詔調兵一戰,如竇武舊事,恐有變故。二以逼宮脅太後,欲盡除宦官。宦官一除,則太後為寡人。使何進得志,未必不為王莽。此亦太後不肯盡除官宦之故也。
世評每謂何進發昏失智,召引外兵,卻不知考當時典兵之情形與何進之目的。曹操言誅宦官,謂‘當誅元惡,一獄吏足矣’,此意殺宦官為首者以謝天下。然當時士大夫與宦官已成水火,勢不能兩存,而太後意又不定,故曹操言雖易而實難行。且宦官間各勢力,非統于一人之下,便真找出一“元惡”殺之,恐怕不足鎮惡,反驚余黨。不過若行事得當,未必不能穩住局勢。
而何進所謀者大矣,自以士大夫之首居之,欲盡誅宦官以合人望,故調外兵。士人厭宦官,作史每為何進曲說,而何進又早死,正是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陳琳言‘大兵合聚,強者為雄’,若何進不死,強者豈有他哉?董卓初入洛陽,步騎不過三千,豈足與進爭?”
蕭寶月神色飛揚,拍案道︰
“說得好!何進無掌控京中局勢之自信,亦無越過太後之決心,智雖不足,亦非白痴。如袁紹于何進死後強攻宮門,一為師出有名,二為拼死一搏。而何進在日,本為名正言順之執政,豈能效袁本初一般不管不顧,亂殺一通?若為此,則跡亦近篡逆,內失朝士之望,外予方鎮口實,又與太後決裂也。
後人喜以後見之明論事,見人勝則褒其英,見人敗則貶其庸,見人猶豫則譏其寡斷;見人無成便謂之才疏,其實又知道什麼才不才的了?世間之人,庸人居其千百而非庸人不得其一,以庸人而論非庸人如之何?吾故知世評不堪為定論也!”
蕭寶月說完,飲下一杯冷酒,又道︰“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此兩句大有深意。”
蕭寶月說到這兒停住不說,目光深沉,不知想到了什麼。
王揚道︰“時間差不多了,我先回了。”
蕭寶月馬上道︰“時間還早!篆香未燒盡,日影未下簾,公子何必著急?我還想請公子再論黨錮之禍!”
“改天吧,我要到香雪樓訂兩套席面外送。”
“好說,我派人去訂,送到公子府上。”
“不送到我府上。”
“那送到哪?”
王揚低聲和蕭寶月說了。
蕭寶月疑惑地看著王揚︰“公子這是什麼意思?”
王揚一笑︰“天機不可泄露。你席面訂好點,別折了我的面子。”
蕭寶月咬牙吸氣!
決定......暫時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