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測大袖一揮︰“沒關系,今日听到這話的只有三人。每人重復一遍,自然沒人告密......”
劉昭側目斜視,一副“你在搞笑嗎”的表情。
宗測興起,不理劉昭,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小火苗,叫道︰“我先來!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說完看向男僕。
男僕很听話地重復了一遍。宗澤又看向劉昭。
“我不說!你這純屬胡鬧!”劉昭憤而斥道。
宗測哈哈一笑,向王揚道︰“沒事,劉學究不會出賣咱們,你放心,接著說。”
王揚也暗悔失言,不過自己只是引用莊子的話,確實無影射之意,難道還真能因為這一句話就翻車?話說這時候有文字獄嗎?
不管怎麼樣,小心還是沒錯的,王揚一邊在心中提醒自己要謹慎,一邊收尾道︰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
大惑者,終身不解!
大愚者,終身不靈!
莊子悲天下愚,哀天下惑,悲其不幸,哀其不爭。
眼極冷,心腸極熱。
眼冷,故是非不管。
心腸熱,故悲慨萬端。
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住。
雖未能忘情,而終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王揚說完,宗測和劉昭仿佛石化,整個人都僵在原地。
這番立論是王揚融合了歷史上幾位學問大家的觀點和他自己的讀書感悟而得,末尾則直接挪用了清代學人胡文英的經典妙評。
對于生活在對莊子的研究尚處于開拓階段的宗測和劉昭來說,這種心靈上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
“之顏,你.....你竟通玄學?”
劉昭難以置信地呼出一口氣,終于問出這個他早就想問的問題。
當時人把《老子》、《易經》、《莊子》合稱“三玄”。玄學就是研究三玄的學問。
自魏晉以後,玄學大興,幾乎能與儒學齊頭並進。所以士人通玄,本沒什麼可驚訝的。但問題是王揚對《尚書》研究如此精深,明顯是純粹的經學弟子!再加上他又如此年輕,怎麼能同時對玄學有這樣深刻的理解呢?
如果論精深程度的話,王揚是《莊子》第一、《老子》第二、《周易》第三。尤其是《周易》,他雖然上過《周易》研究的專業課程,並和其他課程一樣,拿到了系內第一的成績,但說“通”這個字,實在是不敢。
別的不說,就讓他不看任何參考文獻,憑空把《周易》幾種可能的打卦方式都打一遍,他就打不出來。怎麼敢說通呢?
王揚拱手道︰“不敢說通,略懂而已。”
“你要是略懂,那我豈不是白痴?”宗測緩過神來,一把拉住王揚的手︰“走走走,王老弟,跟我去個地方!”
“什麼地方?”
王揚對宗測動不動就拉手有些不適應。雖然他也知道,先唐文獻中所謂“攜手”一詞,大多是指男性朋友之間的動作。
劉昭看準時機,忙問道︰“那之顏戶籍的事......”
“包在我身上啊!不過王老弟你得先幫我個忙!明陽,你先回去,我和王老弟先走了啊!”
......
幽室軒窗,小園香徑。
兩個少女正對坐品茗。
其中一個少女身穿白綾碧紗裙,腰身如柳,鎖骨縴巧。伸手將一盞茶推到對面。
皓腕一舒,衣袖滑褪,露出好似象牙一般的細白肌膚,正是謝家有名的四小姐——謝星涵。
坐在謝星涵對面的女子身著黑金綢緞霓裳,金紋瓖邊,裳長曳地。
隨衣勾勒的玲瓏曲線,再加上那張堪稱禍水的臉,散發出一種端莊高貴與嫵媚妖嬈混合而成的奇特美感。
這便是“帝京三姝”中最神秘的一位,西昌侯之女——蕭寶月。
如果說謝星涵氣質如雪,沉靜之中,還難掩伶俐俏皮之態。那蕭寶月則是純純的清媚入骨,一顰一笑間,都藏著一股天然風情,攝人心魄。
她抿了一小口茶,長眸微闔︰
“沫沉華浮,煥如積雪。妹妹的茶,烹得是越發精進了。看來慧緒師太教得不錯。只是慧緒的茶道學自蜀中玄暢禪師,頗染蜀風,喜加檀葉和大皂李。妹妹自作主張,換成了蓮子、菖蒲,意思雖好,卻和巴東茶格格不入,可惜。”
謝星涵淺笑吟吟︰
“姐姐女中諸葛,七竅玲瓏心,本來就不易入睡。若是喝正宗的巴東茶,豈不是更睡不著了?姐姐今日剛到荊州,便知我和慧緒師太學茶的事,可見眼觀六路,勞心太過,我用菖蒲代檀葉,可是一片好意。”
蕭寶月笑道︰“你這丫頭,嘴上向來不讓人。我才說了一句你的茶,你就說我勞心太過。你要怪也只能怪自己名聲太大,攪得荊州年少寤寐思服,一舉一動都有人關注。”
謝星涵俏臉一板︰“什麼寤寐思服?姐姐休要胡說!”
蕭寶月美眸一閃︰“還瞞我?落拓江湖載酒行,楚腰縴細掌中輕。那掌中輕的楚腰,說的可不就是我們小星涵嗎?”
謝星涵的小臉刷的一下就紅了,想起王揚,握拳咬牙道︰“這個登徒子......”
蕭寶月放下茶盞︰“好了,世間好色之徒多的是,略微有點文思的,便欲逞筆,大都是些白痴蠢蛋,哪有什麼真才實學?你要計較,也計較不過來。”
謝星涵星眸輕眨︰“那徐三公子呢?才學深博,朗贍多通,連我父親都說他有‘良史才’,起家官便是著作佐郎,前途無量,這才是有真才實學吧!”
“徐況?不過一書呆子而已。”蕭寶月冷笑一聲,看向謝星涵︰“你提他做什麼?”
謝星涵想了想,說道︰
“都說你家要和東海徐氏聯姻,還說徐況對姐姐情根深種,而姐姐也對徐況青眼有加,蕭伯伯還譽其為‘國之才子’。”
蕭寶月打了哈氣,懶懶道︰“連你都知道了。”
謝星涵大驚︰“難道這是真的?!”
——————————
注︰ヾ當時稱姐為“姊”,但不管是單叫“姊”,還是叫“阿姊”,對于現代讀者來說,沒有那個文化語境,感受都不如“姐姐”來的準確,所以為了避免出戲,還是用姐姐。
ゝ現在把茶葉放在茶盞,然後注沸水的做法興起于唐末,南朝時尚未出現。關于當時茶文化的特色後文還會提及。
ゞ伏筆還有一些細節線索記不清沒關系,目前冰山只露出一角,後面會反復深描,遲早會清清楚楚地全景呈現出來。
々《比丘尼傳•集善寺慧緒尼傳》︰“時有玄暢禪師,從蜀下荊,緒就受禪法究極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