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妖

第57章 劫蓮將至,大明復興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傲骨心 本章︰第57章 劫蓮將至,大明復興

    想要綠營听話,光安撫住士兵不行,必須要給軍官們好處。

    因為趙安無權干涉綠營的人事任免,哪怕一個七品把總他都無權任命。

    老太爺給他的遏必隆刀“管殺不管埋”。

    這刀能讓他在安徽官場樹立個人的絕對威望,卻不能幫他把安徽綠營的軍官都給換掉。

    既然沒法換,只能借遏必隆刀帶來的“權威”先拉攏這幫不能換的綠營軍官,等他在安徽根基穩定下來,再想方設法騰籠換鳥,或以團練另組新軍,以應對即將發生的白蓮大變。

    穩字當先。

    實打實的工資和福利能獲得士兵支持,那同樣軍官們也能被金錢所誘惑,何況趙安手持遏必隆刀,乃皇權在安徽的最大象征。

    不從遏必隆刀,等同造反。

    從人性角度出發,總兵丁木三已經死了,再如何心腹親信,又恩重如山什麼的,鳳陽營這幫軍官都得考慮改頭換面,與丁木三劃清界限,不然肯定要被趙安扣上造反帽子。

    除非真想造反,否則就得主動低頭。

    深知人性且知這幫軍官軟肋的趙安又適時給出兩成查沒收入,這筆收入足以令之前可算丁木三鐵桿的周庫等人視趙大人為義父了。

    金錢作用下,鳳陽駐軍情緒穩定且積極樂觀,並迅速投身于藩台大人部署的救災工作中。

    綠營內部也迅速整頓,趙安前腳剛離開鳳陽營,後腳周庫等人就將營中所有關于總兵丁木三的痕跡全部銷毀,包括丁木三寫過的字,用過的杯子,蓋過的被子。

    同時派人通知各地,傳達綠營職責從“封堵防亂”改為“救災防亂”,積極協助地方將賑災糧發放到災民手中,同時開出口子讓一些短期內領不到賑災糧的百姓放出來,讓他們能夠自行到就近的賑災點領取施粥。

    就這個小小調整,便能多活無數人。

    趙安回到鳳陽府衙後,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批條子蓋章。

    不管是錢糧調撥的文書,還是責令各地落實救災條例的公文,都得趙安一一簽字蓋章。

    得益于清朝地方財政根本沒有監督制度這一利好,趙安用出多少錢,用在哪里都無須向戶部仔細匯報,只需事後報個總賬即可。

    也就是說他每“叭叭”蓋個章,安徽藩庫以及戶部協調的救災款就進入支付程序,無須任何機構核查。

    大權在手的權,有時並非指兵,也指錢。

    鳳陽知府李源的死不僅令得鳳陽府城官吏全速轉動起來,也把下面的州縣官吏嚇壞了,整個鳳陽地區的救災效率肉眼可見的提高,比之荊道乾代理布政時要高得多。

    滁州方面來報,有江寧糧商已經先期往滁州運入三十萬石糧食,現滁州方面正動員人力將這批糧食運往受災嚴重的定遠縣。

    奉命帶幫眾以運軍身份向安徽境內深入的徐霖部目前已抵達泗州境內的明光鎮,該地是滁州往鳳陽的要道。

    根據趙安命令,徐霖將幫眾分為四部,每部500人,沿官道駐扎,既充當維護官道的官軍職責,也負責糧食押運。

    分段式押運。

    滁州方面將糧食運到鳳陽境內後便由徐霖部接手押運,如接力棒般一站接一站,盡可能縮短運糧時間。

    糧道衙門也全力動員,正組織人手利用淮北境內幾條尚能走船的河道將各地糧食往災區輸送。

    考慮到福昌答應的兩百萬石糧食有一多半是從甦北啟運進入安徽,趙安又寫給信丁九,讓他動用漕幫關系請求淮安、徐州的漕幫分舵能夠幫助運送糧食,最大程度減少糧食在運河以及各處碼頭的積壓時間。

    同時梳理了一條淮北糧道動脈圖,定下確保“三支”原則。

    所謂“三支”,即江寧、滁州、鳳陽交通線;揚州、泗州、鳳陽交通線;淮安、泗州、宿州交通線;

    只要確保這三條主要運糧路線通暢,就能及時將糧食運進來,為此除要漕幫、糧道發揮作用外,也以藩台身份行文這三條線所經地方官府及綠營駐軍,要求必須確保運輸線暢通。

    措詞很嚴厲,哪段出事就砍哪段負責人的頭。

    一切能想到的、能做到的救災辦法趙安都認真部署,努力推進,到這一步實際他還能做的已經不多,只需在鳳陽府城坐鎮指揮即可。

    但趙安坐不住,仍舊選擇到一線受災地區。

    不是他要營造什麼青天形象,而是官僚主義有個最大的毛病,領導不去的地方不重視,而領導要去的地方則相當重視。

    換言之,藩台大人出現在哪,哪里的官僚機構就會瘋狂轉動,連帶著該地的救災力度也會呈幾何指數般上漲。

    這對災民而言與天降甘霖沒什麼區別。

    途中趙安除向老太爺奏報砍了個知縣、砍了個知府又砍了個總兵外,就是向老太爺請求蠲免重災區府州縣的全部賦稅,對中災地區延期緩征,輕災區則適當減免。

    同時發文安慶的藩台衙門相關機構派人從各地購買糧種,待旱災延緩後整個災區的復耕和重建工作就要著手,不能因災而災,因災再災。

    這日隊伍前往懷遠縣,抵達該縣時趙安心情還算可以,因為沿途雖然也看到“倒尸”,但數量比之前在定遠縣看到的要少得多,且有地方士紳在組織百姓掩埋倒尸,經詢問百姓得知縣里也給發過一兩次賑災糧,整體來看懷遠縣的救災措施比定遠縣完善的多。

    雖仍有諸多不足,無疑也是可圈可點,入城後方知該縣知縣崔映淮是前任荊道乾向朝廷舉薦的廉吏,此前是候補黃山知縣。

    崔映淮的廉要比那定遠知縣陳致遠的廉務實的多,可能是捐官候補出身,崔映淮對民間疾苦了解頗多,上任懷遠縣後即著手救災,雖然懷遠災情也很嚴重,也餓死了人,整體卻要比那定遠縣強的太多。

    各項奏對和錢糧支出也均合趙安心意,不由當眾夸了幾句,次日一早趙安即到城東查看施粥情況。

    遠遠就見知縣崔映淮帶著衙門工作人員現場監督施粥,再見那粥鍋均是插著一枝筷子不倒,領粥的災民也沒有哄搶埋怨的,一切看著井井有條,不禁對這崔映淮高看一眼,記在心里。

    他用人雖以團結為主,不管貪官還是污吏只要符合他利益的都用,但清廉務實的官員又哪個不喜歡呢。

    見藩台大人到來,崔映淮等人趕緊要參見行禮,趙安擺手道︰“災民為大,爾等自忙,不必因本官耽誤施粥。”

    “� br />
    崔知縣應聲同一眾縣衙人員繼續監督施粥。

    趙安則在各處棚窩查看,因災民人數太多,懷遠縣在城東建了兩座賑災營,每日最多可給兩萬左右災民施粥。

    縣里庫糧早已見底,如今是靠城中大戶富商捐的糧食在維持,那崔知縣更是帶頭號召衙門人員一日只吃一餐,好將糧食省下來給災民。

    逛了一圈及派人密訪結果都是這崔映淮是難得好官,趙安很是滿意便寫了條子給崔映淮,讓他派人到鳳陽府城先行支取兩萬石糧食應急。

    “眼下省里從上到下都困難,但困難是暫時的,也是可以克服的,你這個知縣只要用心救濟災民,不使災情加重,本官這個守土官之首就是砸鍋賣鐵也會把糧食給你運來!”

    說完,趙安便準備啟程繼續北上,無意瞥見遠處有一婦人用雙手提著裙底去接粥,那打粥的差役竟然看都不看就將那燙湯的粥直接打在婦人裙中,而那婦人不僅沒有感到委屈,反而是一臉感激的樣子。

    趙安不由皺眉來到那差役面前,也沒罵這差役什麼,只叫人取碗來,隨後打上滿滿一勺粥倒入碗中,之後將碗遞給婦人,這才扭頭對那發愣的差役道︰“若是你親姐親妹,你也這般打粥給她們?”

    “我”

    那差役又羞又怕,不敢抬頭。

    崔知縣見狀也是羞愧不已,忙主動請罪道︰“是下官的疏忽,回頭下官讓人從城中多搜集些碗來,大人放心,要是再出這種事,下官自個請辭!”

    “不關你的事,”

    趙安搖了搖頭,看向手捧粥碗的婦人,看向那無數連碗都沒有的災民,輕嘆一聲︰“都說我等為官之人是父母官,可百姓才是我等的父母啊。”

    沒有斥責崔知縣,也沒有鞭打這小吏,因為能活人就是大功,細節疏忽在所難免。

    離開懷遠縣後,趙安下一個目的地是安徽最北邊的宿州,途經一大鎮時,當地也在組織施粥,但趙安派出的密訪人員卻發現有個小吏將賑粥米袋底部戳洞,令米粒漏入私囊,再以摻水之粥分與災民。

    趙安不動聲色,命那負責施粥的小吏重煮二十鍋,待鐵釜燒紅時突然喝問這小吏︰“你可知這鍋中煮的是什麼?”

    “小人,”

    小吏被嚇的不敢答話。

    趙安怒不可遏竟上前猛的將這小吏推入滾沸的粥鍋,厲聲道︰“煮的是爾等貪墨之膽!”

    又查出當地糧商鄭某與這小吏勾結盜賣賑災米不算,還將霉米摻入賑糧。

    當下提那糧商鄭某過來,得知和自己勾結的小吏被活活燙死,鄭某嚇的當場癱軟。

    “既是要發米財,便叫爾吃米吃到死!”

    猶不解恨的趙安命將鄭某與霉米同埋于地窖,僅露鄭某頭部在外,令其口嚼霉米直至嘔血而亡。

    在給老太爺的奏折中,趙安亦將這兩件事如實上報,文末寫道︰“治災如治疽,必剜腐肉而新肌可生。”

    至宿州,趙安照舊讓百里雲龍等人先去密訪宿州救災情況,但百里雲龍卻帶回一個極其嚴重的消息,那就是宿州城外的災民私底下都在唱一首民間小調。

    “民間小調?”

    趙安一怔,都什麼時候了災民還有心思唱小調?

    問百里雲龍災民們唱的是什麼。

    百里雲龍遲疑了下,還是如實道︰“他們唱的是,是什麼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來了.自從來了韃子兵,十年倒有九年荒。先有高原蒙古匪,後有滿洲韃子幫。燒殺搶掠和奸淫,漢家兒女遭了殃.”

    唱到這,百里雲龍實在是不敢再唱下去,因為災民們唱的這小調分明就是對大清不滿,要造大清反。

    趙安卻是神色不變︰“接著唱啊。”

    “啊?”

    百里雲龍無奈只好繼續唱道︰“一般人家賣兒女,無兒無女去逃荒;編個小曲訴苦難,滿洲韃子不讓唱。清兵強迫把詞改,要罵祖宗心發涼。鳳陽花鼓傳四方,一代明主淚流淌。”

    唱完,卻見少君饒有興趣道︰“噢,我知道了,這是鳳陽花鼓戲。”

    是鳳陽花鼓戲,不過趙安听過的是另一個版本。

    準確說,鳳陽花鼓戲有三個版本,一是明朝的歌頌版,一個是清朝的抹黑版,還有一個就是趙安現在听到的不滿版(白蓮版)。

    不過趙安前世傳唱度最高的是抹黑版,因為這是清朝官方修訂版,或者說鼓勵傳唱版,因為這版對朱元璋極盡抹黑之能事,符合滿清統治需要。

    另兩個版本都因不正確遭禁,知道的人很少。

    災民都敢私下傳唱“韃子幫、明主淚”,說明宿州的問題很嚴重,嚴重到起義之火恐怕已經在災民心頭燒了許久。

    一點就能著!

    弄不好趙安不是來了災區,而是來了戰區。

    “大人,宿州官府不可能不知道這事,是不是叫知州過來?”

    百里雲龍擔心少君安全,建議先不要進宿州城,而是到最近的綠營駐地去,萬一有事的話也能有自保之力,另外趕緊調兵到宿州來防止出事。

    趙安正沉思著,慶遙手下一個鷹狗處的藍翎侍衛也慌里慌張的過來稟報,說他見一伙人鬼鬼祟祟的聚在一處密談,便悄悄摸過去想听听這幫人在談什麼,結果听到這幫人說什麼劫蓮將至,大明復興。

    “劫蓮將至,大明復興?白蓮教終于現身了嗎?”

    趙安抬頭看向遠處的宿州城牆,目光深邃。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清妖》,方便以後閱讀清妖第57章 劫蓮將至,大明復興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清妖第57章 劫蓮將至,大明復興並對清妖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