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阿瑪,”
跪在地上的永琰被父皇的樣子嚇的竟是說不出話來,肉眼可見的身子在顫抖。
“皇阿瑪息怒,十五弟豈敢對皇阿瑪不忠不孝!”
十一阿哥永 趕緊跪下一臉惶恐狀,心里是不是如此,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主子,您息怒,可別嚇著嘉親王.”
成功挑出老太爺怒火的和 這會倒是充起好人來了。
“他就是不孝!朕讓他去看看永璉,他為何不去?什麼叫以弟拜兄不合禮法?朕讓他去拜自己大哥有什麼錯!”
八十高壽的老太爺真跟個小孩子似的脾氣說來就來,就差拔胡吹須了。
“主子,您喝碗茶先消消氣,讓奴才同嘉親王說兩句。”
將桌上的御茶端到老太爺手中後,和 趕緊扭頭對嚇壞了的十五阿哥道︰“嘉親王,這就是您的不對了,端慧皇太子早年就被主子密立為太子,這是有名分的,也是天下都知道的事,所以嘉親王您不是以弟拜兄,而是以臣拜君,此再合禮法不過了.怎的嘉親王如此糊涂的,還不趕緊給主子認個錯。”
“對,對,和 說的對,朕就是這個意思,以臣拜君非以弟拜兄。”
老太爺一臉還是和 懂朕的老懷欣慰狀,再看壓根沒明白自己什麼意思的永琰,不禁又生出悶氣來。
“兒臣,兒臣,”
有點緩過神來的永琰剛想開口給父皇認錯,卻見十一哥永 主動開口道︰“皇阿瑪,兒臣願替十五弟去祭拜大哥!”
未想老太爺掃了眼永 ,悶哼一聲︰“朕讓永琰去,沒讓你去,你摻和什麼。”
說的永 本來挺直的腰一下又彎了下去。
和 在邊上見了眉頭也不由跟著一皺,總覺這事有蹊蹺,但真不知主子為何非要讓十五阿哥去祭拜永璉這個死了五十多年的皇太子。
訓了老十一,再瞧老十五,老太爺雖然沒再發作,卻還是氣鼓鼓道︰“朕還沒老糊涂呢,你就不听朕的話了!朕要真老糊涂了,你嘉親王是不是都要嫌棄朕了?”
“皇阿瑪,兒臣不敢,不敢!”
不擅言辭的永琰也不知如何說才能讓父皇消氣,只好在那連磕了三個響頭,“咚咚咚”的听的和 都不忍心。
“好了,”
許是永琰的老實模樣讓老太爺慈父之心又多了幾分,放下茶碗緩緩抬起右手擺了擺,“不敢明兒就替朕去看看你大哥。”
“是,皇阿瑪。”
永琰應了後卻是不敢起來。
和 看了看老太爺,對二位親王道︰“成親王、嘉親王,主子讓您二位起來呢。”
老太爺沒吭聲。
不吭聲就是默認。
永 和永琰這才雙雙起身,前者恭敬立在父皇邊上,後者則站在原地默默不動。
老太爺平復了一陣,抬頭問和 ︰“孫士毅給朕上書說朱 這人能任四川總督,你以為呢?
和 忙彎腰道︰“主子,朱 文章寫的是極好的,之前也在福建和山西任過布政,于地方事務倒也熟悉,只並未有巡撫一省經驗,且朝廷明年要用兵雪區,四川總督職責極重,奴才怕朱 未必能勝任此職。”
永 听了這話並無反應,站在那的永琰雖垂著頭,眉頭卻是下意識挑了下,繼而暗哼一聲,知道和 這是不讓自己老師成為封疆大吏。
再想自己無緣無故被父皇痛罵一頓,還指他這個當兒子的不忠不孝,永琰心中更是委屈。
這一委屈自然就想到了父皇說他不如的那個七品小官。
叫什麼名字的?
對,趙有祿!
王八蛋,就你忠是吧!
遠在揚州當副考官的趙安渾然不知自個竟上了要抱大腿的嘉慶帝黑名單,且還是和 陰差陽錯給弄上去的,若知道估計真就哭笑不得了。
老太爺這邊最听和 的話了,見和 反對便道︰“那讓李世杰繼續任四川總督,此人早年平定金川有功,是個能任事的,有他在後面,福康安他們才能沒有後顧之憂。”
說完,可能是想到朱 從乾隆四十一年起回京擔任永琰老師後一直在京任職,十幾年了也確實該放出鍛煉鍛煉,這樣將來也好輔佐新君。
便問和 意見。
見主子有意外放朱 歷練,和 也不好反對,便道︰“安徽巡撫何裕城前番奉主子之命來京祝八旬萬壽,未想半路病逝,如今安徽巡撫空缺,奴才以為可讓朱 前往安徽就任巡撫一職。”
“也好,”
老太爺欣然點頭,“你讓軍機處擬個旨意,就叫朱 去安徽吧。”
說完,淡淡看了眼低著頭一臉認錯樣的老十五,再看看邊上站著的摳門兒子老十一,不禁感慨道︰“朕御極五十五年來忠臣孝子見了無數,但還是頭一回見有人將忠于朕忠于大清作為官學教化首要的,生入文華殿、死入紫光閣這句話提的好啊,好,嗯,難得那小小七品官對朕有這份心思,朕就他叫什麼名字來著的?”
和 忙道︰“回主子,叫趙有祿。”
“趙有祿?”
老太爺覺得這名字有點熟悉,就是年紀大了不太記住事,這兩年尤其健忘的很。
和 趕緊提醒就是前番主動繳納一千兩議罪銀被老太爺您給連升五級的那主。
“原來是他啊,”
老太爺笑了,笑的老人斑都擠成一堆,“難怪能說出生入文華殿、死入紫光閣,這趙有祿書沒白讀,也沒辜負朕對他的提拔,和 ,你讓禮部把這十個字都給朕寫在各地官學大門上,往後咱大清的讀書人都要以此為志向.對了,那個趙有祿是哪年的進士?朕之前見過嗎?”
“.”
和 被老太爺問的愣在那︰主子這健忘癥越來越厲害了啊,這要再持續下去哪天怕是連奴才我都記不住了。
定了定神,趕緊道︰“回主子話,那趙有祿並非進士正途出身,乃是捐監出身。”
“捐監出身?”
老太爺也是怔了一下,旋即不以為然道︰“朕看這捐監的不比科甲進士差,今年是朕萬壽,朕就破個例賜他個同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