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冰箱廠合資以後的第一批樣機,經過性能檢測,正式下線。
市委領導和相關部的一把手悉數到場。
五台電冰箱排開,同時接上電的一瞬間,現場掌聲雷動。
工人們激動到手都拍紅了。
自家生產的產品原先是個啥德行?
開機後那動靜跟拖拉機似的,在旁邊多站上一會兒都能被吵得腦仁疼。
現在同樣是廠里的產品,別的且不說,至少這動靜小太多了。
馬援朝也松了一口氣,雖然這些日子他也沒少往電冰箱廠跑,對產品的質量已經有過一些了解。
可誰都怕萬一。
當著杜樹平的面,真要是漏了怯,那可沒法交代。
好在一切正常。
杜樹平此刻也是心情大好,走到跟前,打開倉門,伸手在里面摸了摸,只開機片刻,里面已經能感覺到絲絲涼意。
“天明同志,制冷效果怎麼樣?”
李天明忙道︰“已經經過了性能測試,冷藏倉內的溫度,可以在零下五度到十五度自由調節,保鮮倉的溫度,也可以根據季節不同,消費者自行調節。”
“確定能做到精準?”
李天明毫不猶豫的點頭︰“確定!”
“按計劃,電冰箱多久可以上市?”
“計劃已經提前到了9月中旬。”
原計劃是年底,可到時候天氣已經涼了,人們對電冰箱的需求肯定會大大降低。
“還有不到一個月,產能方面……”
“目前最大產能可以保證每個月3800台。”
這不是廠里的極限,而是市場的極限。
李天明讓後勤辦公室統計了整個華北地區的電冰箱銷售量,去年全年,整個華北地區總計售出電冰箱只有兩萬多台。
有些人肯定又要質疑這個年代人們的收入和消費能力。
事實上,中國人確實喜歡存錢,但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並不比外國人低。
整個華北地區的總人口上億,每年消費掉兩萬多台電冰箱並不算什麼不可思議的事。
而且,這還是因為產能的問題,如果能敞開供應的話,這個數字還會更高。
苦了這麼多年,即便是家里有錢也不敢炫富,好不容易不用再把“越窮越光榮”掛在嘴邊了,還不能享受一把?
“做過市場調研了?”
杜樹平知道,李天明做事從來不打無把握之仗。
“做過了,現在老百姓還是有一定消費能力的。”
“準備定價多少?”
“那要看周局這邊了。”
所有的電冰箱都要經過物資局,定價幾何還真不是李天明能說了算的。
不過他這邊的出廠價,早已經定下來了,每台876元。
成本……
保密!
單開門,小容量,這個價格不算低,也不算高。
杜樹平又問了一些比較關心的問題,接著話鋒一轉。
“听說你和西德來的技術人員鬧得挺不愉快。”
不用問也知道,肯定是馬援朝說的。
“算不上不愉快,只是讓他們按合同辦事,說了要開放技術,結果卻把著核心技術不撒手,我也是被迫用了些手段。”
杜樹平听了,倒是不覺得李天明的做法有什麼問題。
“做事就是要靈活一些,這件事情上,我支持你。”
杜樹平的態度很明確,如果利勃海爾方面因為這件事提出交涉的話,市委會出面幫著站台。
“那就謝謝您了。”
接下來是全廠工人最為關心的頒獎環節。
第一批80台樣機,除了第一台下線的電冰箱之外,剩下的79台,將會以獎品的形式,頒發給廠里的先進代表。
這個決定,李天明早在性能檢測通過的當天,就已經向全廠公布過了。
而且,所有的廠領導都不參與評獎,有資格的全都是廠里的普通工人。
“壓縮機車間,楊晨!”
“裝配車間,王建設!”
“技術科,鄭毅!”
听到自己名字的時候,鄭毅一臉懵,他這段時間都沒在廠里,先進怎麼可能有他?
“還愣著干什麼,上去啊!”
甦同順推了鄭毅一把。
“……車間,李天江!”
“……車間,李天奇!”
這兩個都是李家台子的,也是李天明的本家兄弟。
當初村里被安排來電冰箱廠上班的有300人,其中有幾個出類拔萃的,已經成了一線的技術骨干。
這次被評上先進的一共有18個。
李天明不怕有人說他徇私,這次評獎是由車間領導班子推薦,再由廠領導核準,才定下的名單,誰要是不服氣,盡管向廠里反應。
得獎的喜氣洋洋,現在百貨商店,一台電冰箱的售價,最便宜的也要800多,貴的能達到1000多塊。
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才三四十塊錢,想要存夠一台電冰箱的錢,雙職工家庭不吃不喝也要攢上一年。
現在一下子就給家里得了一個大件兒。
那些沒被評上先進的,雖然心有不甘,卻也沒人鬧。
各車間辦公室的領導全都提前打過招呼了,有意見私下提,要是有人當著市委領導的面鬧ど蛾子,後果自負。
誰也不傻,都能感覺得到,現在的廠子和以前不一樣了。
“這不是人為的制造貧富差距嘛!”
“不光是貧富差距,還容易產生矛盾。”
有幾個市委的領導小聲議論著,只可惜他們的論調這時候已經沒人願意听了。
還是那句話,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動者不得食。
得到獎勵的全都是廠內的先進,得獎也是實至名歸。
別的廠不也一樣憑先進,只不過他們都是發茶缸子,電冰箱廠直接發大件兒。
“看到別人得獎,心里不舒服吧?”
頒完獎,李天明拿起話筒,對著台下說道。
“這次頒獎是咱們廠的第一次,不過不會是最後一次,想要得獎,那就努力提升技術,為廠里多做貢獻,廠里的領導們會時刻關注著大家的表現,我希望,下一次咱們廠人人都是先進,人人都能得獎。”
這張餅被李天明畫得又大又圓,眼瞅著就能感覺得到,台下工人的精神狀態都不一樣了。
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工人們的勞動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就算真的給出再多的獎勵,和廠子得到的好處相比,完全不值一提。
顯然,李天明用物質獎勵來激發工人們的勞動積極性,肯定又會招來一些人的反感,但是,電冰箱廠現在是他說了算,某些人的意見,他根本不會放在心上。
接下來……
自然應該到了領導講話的時間。
杜樹平看到電冰箱廠起死回生,也是大為高興。
“我就不多說了,只提出我的一點希望,希望咱們的海城海爾電冰箱廠,未來能越來越好!”
“好……”
留下天洪維持現場秩序,給評上先進的工人們發獎品。
李天明則陪同杜樹平等一眾領導去了會議室。
“天明同志,我就問一句,廠里的電冰箱,什麼時候能裝上咱們制造的中國心!”
剛坐下,杜樹平便開了口。
此前李天明曾和他聊過這件事,引進利勃海爾的技術,只能算是權宜之計,從無到有的研發,耗時耗力,電冰箱廠根本承受不住這麼大的代價。
未來的產品將會逐步實現國產化,這里的國產化可不單單是指每一個零部件都由國內生產,而是實現技術上的全面獨立。
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壓縮機!
“杜主任,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這是您和我說的!”
杜樹平當然記得︰“我問的是廠里的遠景規劃!”
“升級版的壓縮機已經制作完成,運回李家台子了,接下來要開始試驗性能,並且還要看和其他部件的適配性!”
技術全面國產化,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吳月華選擇一上來就攻克最難的壓縮機技術,更是要經過漫長的時間,無數次的試驗。
“至于您說的遠景規劃,我覺得……差不多需要一年!”
“一年?”
李天明的話音剛落,一個市委的領導就站了起來,一邊說,手還不停的在桌子上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