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的加工廠要大量收海帶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似的,一夜之間傳遍了周邊五個漁村。
第二天一大早,廠門口的空地上就擠滿了人,拉著海帶的馬車、牛車從村口排到了海邊,車斗里堆得冒尖的海帶,還帶著清晨海水的潮氣,墨綠色的葉片在陽光下泛著光。
“林宇在嗎?俺是王家村的,拉了八百斤海帶,您這兒收不收?”一個穿著粗布衫的大叔趕著牛車,在人群里使勁往前擠,嗓門大得整個場子都能听見。
趙大勇站在磅秤旁,手里拿著賬本,笑得嘴都合不攏︰“收!都收!大叔您別擠,按順序來,先稱重,再給錢,保證不耽誤您工夫!”
林宇也在現場幫忙,一會兒幫著扶一下傾斜的海帶筐,一會兒跟漁民確認海帶的新鮮度,忙得滿頭大汗。
看到一個老大娘背著半筐海帶,腳步踉蹌地往這邊走,他趕緊跑過去接過筐子︰“大娘,您慢點,這點海帶夠沉的,咋不讓家里人幫您送過來?”
老大娘喘著氣,臉上卻滿是笑容︰“家里人去海上補漁網了,俺想著早點把海帶賣了,換點錢給孫子買糖吃。林宇啊,真是謝謝你,要不是你收海帶,俺這半筐海帶怕是要爛在家里了。”
“大娘您客氣了,這海帶都是好東西,咋能讓它爛了。”林宇笑著把筐子放在磅秤上,“您這筐海帶三十七斤,給您三塊七毛錢。”
現場越來越熱鬧,稱重的“嘩啦” 聲、算錢的“叮當” 聲、漁民們的談笑聲混在一起,像一首熱鬧的歌謠。
可在人群的角落,卻有不少漁民一邊等著賣海帶,一邊小聲嘀咕。
“你說林宇這孩子,是不是瘋了?現在海帶一毛錢一斤都沒人要,他還大量收,堆在家里佔地方不說,要是賣不出去,不就虧大了?”李家村的王二柱戳了戳旁邊的張強,語氣里滿是不解。
張強也皺著眉,看著堆在一旁的海帶山︰“誰說不是呢!俺家的海帶本來想自己曬成干的,結果林宇說收,俺就拉過來了。不過說真的,俺也想不明白,這海帶現在爛大街了,他收這麼多干啥?”
“我看啊,他就是年輕,想一出是一出,以為自己開了個罐頭廠就了不起了,早晚得栽跟頭!”
“不過對咱們是好事兒,管他呢,反正有人收,咱們就賣,反正賣錢嘛~!”
“對對對,賠錢也不賠咱的,管他呢......”
另一個漁民撇了撇嘴,聲音壓得更低,卻還是被旁邊的人听見了。
這些嘀咕聲,有的飄進了林宇耳朵里,有的被趙大勇听了去。
趙大勇氣得想上前理論,卻被林宇拉住了。
“小宇,他們這麼說你,你咋不生氣?”趙大勇皺著眉問。
林宇擦了擦額頭的汗,笑著搖了搖頭︰“生氣啥?他們只是沒看到後面的行情,現在覺得我傻,等過陣子海帶漲價了,他們就知道了。”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等著瞧吧~!”
林宇抬頭看了看遠處的海面,陽光灑在海面上,波光粼粼,眼神里滿是從容與自信。
旁邊的村長羅全也听到了漁民的嘀咕,他走到林宇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別往心里去,他們就是眼界窄,看不到長遠。你放心,爺爺支持你,等你賺了錢,他們就知道自己錯了。”
“我知道,村長爺爺。”林宇笑著說,“只要能幫大家把海帶賣出去,再讓廠里賺點錢,他們說幾句也沒啥。”
太陽漸漸升到了頭頂,收購的海帶越來越多,廠門口的空地上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海帶。漁民們賣完海帶,揣著錢,臉上帶著滿足的笑容漸漸散去,只是離開時,還是有人忍不住回頭看一眼那堆海帶,眼神里依舊帶著幾分不解。
林宇看著遠去的漁民,又看了看堆在一旁的海帶,心里卻一點也不著急。
他知道,現在的“傻”,是為了以後的“賺”,等冬天來了,這些海帶就會變成真金白銀,到時候,那些曾經嘲笑他的人,就會明白他今天的決定有多正確。
海帶收購進行的如火如荼,林宇的加工廠立刻忙了起來。
工人分成兩撥,一撥負責將新鮮海帶清洗、晾曬成干海帶,另一撥則加工魚罐頭和其他魚獲訂單。
而趙大勇,則是聯系鎮上的包裝廠,聯系訂購包裝材料。
可沒兩天,趙大勇就愁眉苦臉地找到林宇,臉上滿是愁容。
“大勇哥,咋了?跟霜打的茄子一樣~!”林宇笑著問道。
“哎,我聯系了幾個包裝廠,他們都沒做過海帶制品的包裝。”
林宇頓時一怔,“沒做過咋了?他們做包裝的,難道做不出來?”
“他們說‘能是能!’做小規格密封袋沒問題,包裝好說,關鍵是設計。只要咱給他們一個合適的設計圖,他們一兩個月就能交貨。可關鍵是我哪懂什麼設計啊!”趙大勇一臉著急。
以前他們加工廠的包裝,要麼是大連羅老板那邊兒給的,要門是人家包裝廠原有,只需要稍微改動一下即可。
可現在,加工廠沒做過海帶加工的包裝,實在是把他給難住了。
林宇接過紙條,指尖摩挲著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跡,眉頭也跟著皺了起來。
鎮上的包裝廠規模小,只做罐頭瓶和大包裝袋,根本滿足不了即食海帶絲的包裝需求;城里的廠能做,卻卡在了“設計”上。
廠里的工人都是漁民出身,只會打魚、加工,哪有人懂設計?
“總不能隨便畫個圖糊弄吧?”趙大勇蹲在地上,抓了抓頭發,“要是設計得不好看,客戶不買賬,咱這海帶制品就算做出來也賣不出去。可要是等咱找人設計,再等包裝廠生產,前前後後得小三個月,咱這剛加工好的海帶絲,早就受潮變質了!”
林宇也犯了難,他走到窗邊,看著廠區里堆積如山的干海帶,心里盤算著。
資金都壓在了收購海帶上,沒多余的錢請專業設計師;村里的人也沒這方面的手藝,難不成真要眼睜睜看著這批海帶制品砸在手里?
就在兩人一籌莫展的時候,二妮端著一碗冒著熱氣的紅糖姜茶走了進來,看到屋里凝重的氣氛,又看了看趙大勇手里的紙條,忍不住輕聲問︰“是不是包裝的事還沒解決?”
林宇轉過身,嘆了口氣︰“城里的包裝廠要設計圖,可咱沒人會設計,總不能等著海帶壞了吧?”
二妮把姜茶遞給兩人,走到桌邊,目光落在那張空白的草稿紙上,猶豫了一下,才小聲開口︰“要不......我試試設計包裝?”
林宇和趙大勇同時抬頭,眼里滿是驚訝。
林宇趕緊走過去,扶著二妮的胳膊,語氣里滿是擔心︰“你懷著孕呢,怎麼能讓你費心?設計又費腦子又耗精力,萬一累著怎麼辦?包裝的事我再想想別的辦法,你好好歇著就行。”
“是啊二妮!”趙大勇也跟著站起來,連連擺手,“我再去鎮上問問,說不定能找到會畫畫的人,你可別摻和這事兒,身體要緊!”
二妮卻笑著搖了搖頭,輕輕掙開林宇的手,走到桌邊坐下,拿起筆在草稿紙上輕輕畫了一道弧線︰“我又不干重活,就是坐在這兒畫畫、琢磨琢磨,累不著。再說,咱這海帶是漁村自己種的、自己加工的,包裝要是能帶著漁村的味兒,說不定比城里那些千篇一律的包裝更受歡迎呢。”
她頓了頓,筆尖在紙上慢慢勾勒出幾片海帶的輪廓,繼續說︰“你看啊,現在市面上的包裝都是透明塑料袋、塑料盒,看著就沒新意。咱村里不是有織布戶做藍印花布嗎?用藍印花布做小布包,裝一兩裝的即食海帶絲,再用麻繩系個結,看著就原生態,城里的客戶肯定喜歡這種帶著鄉土氣的東西。”
林宇和趙大勇湊過去,看著草稿紙上漸漸成型的圖案。
方方正正的小布包上,幾片墨綠色的海帶旁,還畫著一條擺著尾巴的小海豚,旁邊歪歪扭扭寫著“漁村手工海帶絲”幾個字,簡單卻透著一股鮮活的靈氣。
“還有大規格的海帶結...”二妮又在旁邊畫了個圓鼓鼓的陶罐,“鎮上有能做陶罐得加工廠,用陶罐裝既能防潮,客戶買回去還能當儲物罐重復用。陶罐上咱再刻上村里的碼頭圖案,客戶一看就知道是咱漁村的東西,多有辨識度啊!”
林宇看著草圖,又听著二妮的想法,眼楮瞬間亮了起來。
他之前只想著找現成的包裝,卻沒想到還能結合漁村的特色自己設計,而且二妮的想法既考慮了好看,又兼顧了實用,比他之前琢磨的任何方案都周全!
“二妮,你這想法太好了!”他忍不住拍了下手,“藍印花布、陶罐,還有村里的圖案,既獨特又有心意,肯定能吸引客戶!”
趙大勇也跟著點頭,臉上的愁容一掃而空︰“是啊二妮!你這設計比城里設計師想得還周到!藍印花布村里就有,陶罐鎮上就能做,不用等包裝廠,咱自己就能弄,還省錢!”
二妮被夸得臉頰微紅,把筆往桌上一放,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就是瞎琢磨,以前跟我娘學針線活的時候,看她用藍印花布做過帕子,知道這布好看;又想著陶罐能裝東西,就把這些湊到一起了。”
“這可不是瞎琢磨,是有天賦!”林宇認真地看著二妮,“你不僅想著好看,還考慮到客戶的需求、成本的問題,比我想得還周全。以後咱廠的包裝設計,就交給你了!”
二妮看著林宇眼里的認可,又看了看自己畫的草圖,嘴角忍不住往上揚。
以前她總覺得自己只能在家做飯、洗衣,幫不上林宇什麼忙,現在才發現,自己也能為廠里出一份力。
她拿起筆,開始仔細修改草圖上的細節,從布包的尺寸到陶罐的花紋,每一筆都格外認真,眼里滿是前所未有的自信。
林宇看著二妮專注的側臉,心里滿是欣慰。
他不僅解決了包裝的難題,還意外發現了二妮的潛力。
都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賢惠的女人,這話一點兒都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