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蕩1979!

第137章 不留下點什麼是走不成了(保底2更)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泥白佛 本章︰第137章 不留下點什麼是走不成了(保底2更)

    其實魏明自己就能找到大舅和大姨,畢竟前世他們已經來過了。

    不過現在畢竟是80年代初,是一個異地住宿都成問題的年代,有個當地人幫忙確實可以讓復雜問題簡單化。

    原本魏明是想著拜訪馬識途老爺子的,他們在文代會上有過一面之緣,自己還給他寄過合影照片呢,有哥們兒認證的。

    不過人家畢竟是省文聯+作協主席,還是腹部級地方大員,能不驚動還是不要驚動為好。

    有梁平幫忙應該也夠用了,只是這個人情到時候該咋還呢?

    天黑了,魏明一家度過了在火車上的第二夜。

    當他們還在睡夢中的時候,火車已經穿過陽平關,從陝西進入四川。

    許淑芬早早就醒了過來,她下了床,把窗戶上的熱氣擦掉,看著窗外的景色,茫然而期待。

    快要回家了,爹,娘,大哥大姐小妹,你們都還在吧?

    就像家鄉的山川一樣,親人們的模樣在自己腦中也已經非常模糊了,她前面18年在川,後面20年在冀,相對而言還是後面的生活記憶更清晰鮮活。

    她對川渝最深刻的記憶就是饑餓,餓到絕望,而最後的記憶則是扒火車離開這里找活路。

    一開始他們兄妹三個是跟著父母一起的,可是到了蓉城她就走丟了。

    她知道回家鄉沒出路,只能向外面走,她偷偷坐過很多火車,拉煤的,拉石頭的,拉牲口的,總之都沒有兒子買的臥鋪舒服。

    正回憶著,一雙大手搭在她肩上。

    她回頭笑道︰“再睡會吧。”

    老魏嘿嘿道︰“馬上要見丈母娘了,我也有點興奮地睡不著,我老丈人和大舅子能喝嗎?”

    “好像沒見他們喝過酒。”許淑芬搖搖頭。

    老魏放心了︰“那估計不是我的對手。”

    隨後魏明、魏紅、梁編輯也醒了,魏家帶的干糧肉食還有,他們直接邀請梁編輯一起吃。

    梁編也沒把持,一路上還給他們介紹沿途各個地方的風土人情,魏明也能插上幾句,有時候說的還是梁平都不知道的,讓他忍不住感慨魏明見識淵博,難怪能寫出那麼豐富精彩的故事。

    魏明嘴上說都是在北大圖書館看的,其實大多都是前世拍戲隨劇組奔波漲的見識。

    直到中午,火車終于停在了天府之國——蓉城。

    有梁平做主,他們就直接跟他乘坐公交車到了作協招待所。

    負責人操著川渝口音問︰“梁平,這是你親戚啊?”

    “比我親戚還重要,這可是北大的魏明魏作家,帶著母親來尋親的!”

    “寫《理想》和《牧馬人》的魏明!”招待所負責人也嚴肅起來,招待所好久沒來這樣的大牌了。

    “沒錯,好好招待,糧票和食宿都記我賬上。”梁平仗義道,當然,肯定還要找詩刊報銷的。

    不過他這麼說,魏明感覺自己說什麼都得留下點什麼了。

    招待所給他們安排了兩個房間,魏明和老魏一間,老娘和小妹一間。

    梁平則安排了午飯就暫時離開,去幫忙搖人了。

    ~

    四川作協,作協主席馬識途的辦公室里,這位老人正在埋頭寫作。

    在他的辦公桌上擺著幾個小冊子,上面寫著《破城記》《報銷記》《盜官記》《娶妾記》《禁煙記》《沉河記》等。

    今年65歲的馬識途是如今四川文壇執牛耳者,他和巴金、張秀熟、沙汀、艾蕪並稱“蜀中五老”。

    當初在文代會還是巴老帶著魏明認識的他。

    而且他也是一個老革命來著,當年冒著生命危險在“國統區”從事地下工作。

    由于經常更換職業,所以馬老那時常和三教九流打交道,听那些人跟他擺龍門陣,扯亂譚。

    馬老被這些生動的故事感染,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沖動,終于在1942年選擇了十個最有意思的“龍門陣”開始創作《夜譚十記》,這一寫就是40年。

    因為抗日和後續的運動,他的書稿三度被毀,他又三度重新創作,現在已經完成了大部分內容,有些還通過文學刊物發表了出去。

    後世人,包括魏明了解他都是因為《讓子彈飛》這部神作,改編的原著正是他的《盜官記》。

    不過姜聞的電影懂的都懂,都是整容式改編,跟原著的聯系並不算多,《陽光燦爛的日子》《邪不壓正》都是如此。

    寫了一會兒,累了,他就呷一口茶,溜達一圈,然後看看書讀讀報。

    手邊幾份都是今天新出的報紙,前面兩份他大略掃過,興趣不大,直至看到了《中青報》。

    頭版頭條是一個加粗大標題《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他點點頭,這個標題有水平,可以直接用來做宣傳標語了。

    繼續看下去,原來是關于新晉人氣作家魏明為家鄉小學捐款一千元的事跡,標題這句話就是引用了他的原話。

    看到這,馬老就想到了前兩天剛看過的《放羊班的春天》,那篇相當驚艷,也是講教育的,再結合魏明捐款的舉動,看來他是個非常重視教育的同志啊。

    後面還有魏明的原話“就是因為我沒有上過大學,又在大學工作,所以才深刻體會到大學生活的好,我希望我的家鄉能走出更多大學生,他們的出現必將改變家鄉的面貌!”

    馬老點點頭,當初在文代會自己都沒想到巴老介紹的這個小朋友崛起速度會這麼快,會有今天這麼大的成就。

    現在寫中篇的人里面能跟他較量的應該幾乎是沒有的,《人民文學》重點推出的三篇,人們討論最多的就是這個《放羊班》。

    放下報紙,他正要準備繼續寫,有人找上門來,是《星星》詩刊的主編白航,也是《星星》的創始人。

    “馬老,我來找文聯借車,求批準。”白航道。

    馬老看著比自己小十歲的白主編問︰“小白你要用車嗎?”

    “不是我自己用,我是為了幫人的忙,”他笑道,“你還記得魏明吧,你之前從燕京回來還提過他呢。”

    “記得啊,我剛剛還看到他的報道了呢,怎的?”

    于是白航把自家編輯在火車上偶遇來川尋親的魏明一家的事講了一遍。

    “我覺得同為文壇中人,這件事咱們得幫啊。”

    除了都是文壇中人,另外白主編雖扎根川渝,但其實他跟魏明一樣是河北人,算是老鄉來的。

    馬老笑道︰“我也沒說不幫啊,這樣,調一輛吉普,再找一個當地出身的同志,如果會開車就更好了。”

    听到馬老對小魏也如此熱心,白主編笑道︰“有您支持就行了,我這就去安排。”

    馬老又道︰“另外也可以安排魏明在蓉城游玩一番,說不定就有靈感了呢。”

    白主編嘿嘿一笑︰“咱們想到一塊去了!”

    ~

    招待所,老魏和小魏都躺在床上,臥鋪那麼窄,終究不是正經床鋪舒服。

    吃完飯剛躺了半個小時,梁編輯又來了。

    好在魏明也沒睡實,出門相詢︰“梁編,怎麼樣了?”

    梁平笑道︰“我們白主編特意去作協找了馬識途馬老求來了一輛吉普,還有一名司機向導,明天一早出發,魏作家你看成不。”

    “哎呀,這太成了!”魏明握住梁平的手表達了鄭重的感謝。

    梁編輯又道︰“魏作家,你看這下午還有點時間,要不要逛逛我們蓉城的名勝古跡。”

    魏明前世就很喜歡蓉城這座城市,拍短劇經常在這邊取景,還差點在這邊買房呢。

    魏明回去取了相機︰“好啊,我爸媽都累了,我叫上我妹一起吧。”

    雖然顛簸了三十多個小時,但兩個年輕人恢復的極快,魏紅也相當踴躍積極。

    還問︰“是不是能看到大熊貓啊!”

    梁編輯哈哈大笑︰“蓉城的大熊貓還不至于滿街亂跑,不過令堂的老家雅安寶興可是盛產大熊貓的,明天說不定能看到。”

    現在的蓉城最值得一提的景點肯定是武侯祠了,也是現下知名度最高的。

    像寬窄巷子在當地人中有些名氣,但外地人還比較陌生,不如武侯祠和杜甫草堂,這兩家都是61年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坐在公交車上,從接觸到的市民身上魏明已經能感受到一絲未來成都慢節奏生活的跡象了,大家並沒有燕京大城市急匆匆的感覺,神態都很悠閑。

    知道要逛武侯祠,魏紅已經準備好了《出師表》,就等著老哥檢查然後自己驚艷地全文背誦。

    結果他光顧著拍照,都沒考校自己。

    “梁編輯,麻煩給我們拍張合影吧。”

    當然,魏明也沒有冷落梁編,後來還請路人拍了一張三人合影,回頭洗出來郵給《星星》詩刊。

    武侯祠景區範圍內還有一個錦里古街,魏明和小紅也逛了逛,就是賣的東西不多,無法滿足魏明的消費欲望,再過幾年來就好了。

    我們有時候排斥商業化,但景區一點都不商業化也怪無趣的。

    不過現在這里鋪的青石板真的有那種古典之美,像是從三國時候傳下來的。

    之後還有些時間,魏明又體驗了一把80年代初的寬窄巷子。

    次日一早,梁編輯和司機向導一起來到招待所接魏明一家,他就不跟去了。

    看著他期待的樣子,魏明笑哈哈掏出一個信封……

    ~

    (還有一章會晚一些,求月票!)

    &nbsp本章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激蕩1979!》,方便以後閱讀激蕩1979!第137章 不留下點什麼是走不成了(保底2更)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激蕩1979!第137章 不留下點什麼是走不成了(保底2更)並對激蕩1979!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