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十三分派好差事,坐到了玄津橋前。
陳矩拿來了一壺酒︰“林老兄,趙郎中,夜里冷,喝口酒暖暖身子。”
趙郎中酒量不怎麼行。喝了兩杯便滿臉通紅。
他借著酒勁罵道︰“這群二桿子言官,以為全天下只有他們對,其它人都是錯的。”
“殊不知,他們只是被某些人當成了刀!”
“呵,內閣某人,在老家有十七萬畝田產,號稱半城。”
“又有南直隸某封疆,綽號三不沾。麻煩事不沾、沒好處的事不沾、勞心勞神的事不沾。”
“呵,這位三不沾巡撫的老家產銅。他老家的銅礦名為官營,實際卻不知有多少銅流入他口袋。”
“就這群王八蛋,還整日標榜自己是道德君子。罵我們嚴閣老是奸相。”
“和尚笑話什麼禿子啊!滿嘴仁義道德,一肚子撈錢發財。”
“我就是看不慣他們這樣的。做官是為了發財,大家都心知肚明。干什麼非要裝聖人呢?”
“大明就一個真聖人,王守仁。人家早死了!”
趙郎中越說越出圈。林十三趕忙打斷他︰“好了趙郎中,不說那些人了。”
趙郎中拍了拍林十三的肩膀︰“林傳俸,你得好好尋那金龜。尋到金龜,我們嚴閣老、小閣老虧待不了你。”
話分兩頭,且說詔獄那邊。
黃錦正在私自見沈煉。
黃錦苦勸他道︰“我的沈經歷。寫一封服辯奏疏就那麼難嘛?”
“你可能不知,幾十個言官御史正借著保你,故意在朝中掀起政潮。”
“皇爺這幾日食不甘味、寢不能安。全因你這茅坑里的石頭。”
沈煉反問︰“那些言官保我的同時可有參劾嚴嵩?”
黃錦答︰“他們倒未參劾嚴嵩。”
沈煉此時的表現不像是個二桿子,倒像是個智者︰“那他們保我是假,實現自己的目的才是真。”
黃錦道︰“沒想到你還是個明白人。他們借你生事,不過是想給嚴黨施加壓力,借以捧徐階的門生王本固巡按浙江。”
沈煉問黃錦︰“你知道我為何要參嚴嵩嘛?”
黃錦道︰“因為你這人一根筋。”
沈煉說了一席令黃錦振聾發聵的話︰“錯矣。我又何嘗不知,嚴嵩只是皇上打壓朝中跋扈文官的工具?”
“可是,工具用的時間久了,遲早會變成朝堂的主人。”
“如今嚴黨把控了六部中的四部。兩京十三省的封疆,有一多半都是他們的人。”
“嚴嵩口含天憲,舉動催山海,呼吸變霜露。長此以往,這大明是姓朱還是姓嚴?”
“皇上自認為能掌控一切,但雪球一旦開始滾動,遲早會釀成雪崩。豈是人為可以控制的?”
“嚴嵩貪權,貪財不要緊。大明歷任內閣成員,又有幾個不好錢權的?但你得為百姓辦事啊!”
“嚴嵩在任期間,做的一切事都不是為了百姓。而是為了他嚴家的利益。”
“庚戌之變時,嚴嵩身為首輔為何做縮頭烏龜,不發一言?因為抗擊韃靼對他嚴家沒有任何利益。”
“當下,嚴嵩主張東南抗倭是為了嚴家利益。主張開放海禁亦是為了嚴家利益。”
“徐階那幫舊江南門閥,壟斷著海上貿易的暴利。嚴嵩看著眼紅,卻不能染指。這才通過支持抗倭、開海,準備搶奪舊江南門閥的利益。”
“我沈煉並不是朝中唯一的聰明人。無數人對局勢看得清清楚楚。但無一人敢于點破。”
“沈煉不才,只想給皇上提個醒。有些話,你不說,我不說,大家都不說。最終受苦受難的將是百姓!”
“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看應加上一句。”
“為天下人言不能言之事!”
黃錦被沈煉說的一愣一愣的。
黃錦這人蠢直,不怎麼會看人。他本來以為,沈煉就是個二桿子性格的醉貓。
可是今日听了他這一席話,黃錦察覺沈煉絕非他想的那麼簡單。
不過黃錦還是勸他︰“你已經給皇爺提了醒。皇爺聖明天縱,必能體查你所奏之事。”
“你的目的已經達到了。總得給皇爺一個台階下吧?”
沈煉卻道︰“只有鮮血才能喚醒世人。我沈煉已經決定赴死,用自己的鮮血讓世人覺察嚴家的奸惡本性。我絕不會服軟。”
“我若服軟,今後還有誰敢在朝堂上說真話?”
黃錦嘆了聲︰“唉!你可真是個天字第一號的茅坑石.不,猛士。”
“本來我還在皇爺面前求情,發配你去保安種地,讓你小杖受大杖走。”
“看來我的一番用心是白費了。行了,你自己多保重。再會。”
沈煉並不是個不識好歹的人。他知道眼前佛爺一般的黃公公是為了他好。
沈煉朝著黃錦拱了下手︰“沈煉謝過黃公公美意,但萬難接受。再會。”
黃錦失望的走出了牢門。心中暗想︰你沈煉想當視死如歸的忠臣。奈何多少人可能得被你連累一起死。比如我二師兄新收的那個外甥
天邊泛白,已近黎明。
玄津橋邊。
大漢將軍們陸續找到林十三回稟︰“筒子河第三河段未發現金龜。”
“第六河段未發現金龜。”
“第十一河段未發現金龜。”
“第三十六河段未發現金龜。”
半個時辰後,五十組大漢將軍全部回稟。他們已經按林十三之前安排,將筒子河網了個遍。哪里有金龜的影子?
熬了一夜的林十三眼前發黑,兩腿一軟,差點暈過去。
幸好陳矩眼疾手快,扶住了他。
趙郎中在一旁道︰“看來金龜未逃入筒子河。那就是進了高粱河!”
林十三倒吸一口涼氣︰“它若在京內高粱河的十六條支流里。尋它動用的就不是一百人,而是幾千人上萬人!”
趙郎中叫苦︰“若要調動上萬兵士,可不是黃公公、陸指揮使點頭便可的。得內閣、兵部、司禮監、御馬監四家聯名上稟皇上,皇上首肯,擬旨命兵部調兵。”
“丟一只金龜,言官們尚欠鬧翻天。若無戰事卻調動上萬兵馬,他們不得把永壽宮的屋頂掀了啊!”
林十三道︰“這樣吧。咱們先去你的都水司,查看京內的河道流域圖。先估算出具體需要多少人,再做打算。”